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内界膜填塞与否对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6 18:31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视网膜内界膜填塞与否对于裂孔闭合的影响,并与单纯内界膜剥除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MHP)的疗效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上更有效治疗孔径较大的黄斑裂孔(macularhole,MH)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8月~2019年1月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30例(30只眼),入院时进行分组分析,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可能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实施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填塞17例,17眼(简称填塞组)。内界膜剥除不填塞13例,13眼(简称不填塞组)。所有患者均行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频域光学相关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等辅助检查,术后就视力水平、外界膜(cxternal l irniting membrane,ELM)连续性恢复情况和裂孔闭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25例,男女比例1:5,平均年龄为:62.87±6.60岁,术前平均眼压:16.03±2.50mmHg,平均孔径:588.27.±213.51μm。填塞组孔径:582.94±254.56μm,未填塞组:595.23±165.73μm。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2.裂孔闭合情况:填塞组患者17例,17只眼,术后裂孔全部闭合,裂孔闭合率(17/17,100%)。未填塞组患者13例,13只眼,术后2例未愈合,裂孔闭合率(11/13,85%)。其中一例再次手术,扩大内界膜撕除、硅油填充后闭合,另一例失访。3.最佳矫正视力(BCVA):填塞组术后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0.69±0.25、0.56±0.23.未填塞组术后 1、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0.78±0.32、0.67±0.35.两组术后视力与术前具有统计差异,两组间术前、术后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OCT:术后1周填塞组、未填塞组外界膜缺损直径:239.23±136.40μm、337.23±238.73μm。术后6个月填塞组患者外界膜全部恢复其完整连续性,未填塞组患者一例裂孔未闭合未恢复完整连续性,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5.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两组数据术后一阶函数1环、2环P1波反应密度较术前明显提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内界膜填塞治疗大孔径黄斑裂孔,在裂孔闭合率上有其优势。2.对于裂孔直径较大、复发裂孔及病程较长的陈旧裂孔,联合内界腊填塞在促进裂孔闭合方面,提高裂孔的闭合率明显。3.mf-ERG一阶函数P1波统计结果显示,本组病例中与单纯内界膜剥除相比,联合内界膜填塞对于视功能恢复在观察期内未有明显差异。4.联合内界膜填塞对于术后外界膜、IS/OS等解剖结构完整连续性恢复方面,与单纯内界膜剥除相比,无明显差异。5.单纯内界膜剥除与联合内界膜填塞两组均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两种手术方式对于治疗IMH安全、有效。
【图文】:

内界膜,移植技术,并发白内障,难治性


图1.1联合内界膜填塞术前逦内界膜填塞术后逡逑晶状体囊膜移植技术:Chen等描述了使用晶状体囊瓣移植技逡逑理难治性MHs。作者在并发白内障手术期间从前囊或后囊取一部逡逑

内界膜填塞与否对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的影响


图2.1正常mfERG报告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7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光丽;徐向忠;沈轶;姚进;;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疗效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7年03期

2 孙艺梦;马凯;;内界膜剥除术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年04期

3 夏宁;;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0例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02期

4 王建洲;毕春潮;陈涛;孙红芬;周荣乐;张智俊;赵变芳;;玻璃体积血合并内界膜下出血的手术治疗[J];眼科新进展;2009年08期

5 张少冲;冷云霞;佘洁婷;程鹤;;未用辅助剂的内界膜剥除在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眼视光学杂志;2007年03期

6 刘刚;吴芳芳;赵孝贵;姚帮桃;;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联合消毒空气填充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20年01期

7 吴鹏;高荣玉;徐鑫彦;张杰;任建涛;韩海涛;黄旭东;;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内界膜移植转归观察[J];山东医药;2017年36期

8 王广慧;李光达;李军;杨秀芬;;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J];临床眼科杂志;2008年05期

9 赖铭莹;唐仕波;黄丽娜;陈浩宇;李加青;邹玉平;成洪波;;不同方法剥除内界膜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年09期

10 胡恩海;殷志立;葛正光;;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伯乐;;在黄斑裂孔手术靓蓝使用与内界膜剥除[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高小明;;内界膜翻转覆盖术预防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观察(视频)[A];2016年浙江省眼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3 吴宏禧;游志鹏;汪昌运;;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何雪菲;陈峰;;特发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裂孔闭合率及黄斑结构比较研究[A];2016年浙江省眼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5 吴晓蓉;曾莉;;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治疗合并视网膜脱离的黄斑裂孔[A];江西省第十四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九江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6 刘华;曹奎;董万江;赵学乾;;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对术后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A];第四届西南眼科年会暨贵州省医学会第五届六次眼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邢怡桥;;保留部分内界膜(ILM)的ILM剥离治疗黄斑疾病[A];2014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毛子清;游志鹏;;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十四次中西医结合中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九江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9 刘林平;吴伯乐;高和香;叶锌铭;;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林平;;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A];2014浙江省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闵晓洁;端粒酶活性表达的调控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黄Pr璇;CXC趋化因子受体4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迟晶;内界膜填塞与否对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年

2 杨中伊;内界膜填塞术与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对比[D];南昌大学;2019年

3 李媛;特发性黄斑前膜: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王路璐;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对比的荟萃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5 朱霖泽惠;内界膜剥除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D];东南大学;2018年

6 王合雷;空气填充内界膜移植联合颞侧翻转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D];山东大学;2017年

7 朱远飞;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手术对视觉功能影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高愫;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疗效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9 何芳邻;内界膜扩大剥除术治疗IMH术后未愈患者的疗效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潘洁;放射状视神经切开联合玻切及黄斑部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初步疗效观察[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51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651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