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术中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间在山东省眼科医院采取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术中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连续病例共54例54眼。排除合并细菌、病毒及阿米巴感染,否认既往角膜疾病史。术前诊断标准为:角膜刮片发现菌丝或孢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阳性有一项即可确诊。角膜刮片采用氢氧化钾湿片镜检菌丝及孢子。真菌培养利用角膜刮片组织进行,术前真菌培养阴性者,利用术中所切除角膜组织进行真菌培养。一经确诊即施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合并前房积脓的病例经药物治疗,至术前前房积脓均消失。全面药物治疗7天或以上病情无好转或进展的病例,角膜浸润最大径≤5mm,未累及角膜缘,经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n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S-OCT)及裂隙灯显微镜共同判断,病变深度1/2角膜厚度以内,行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术中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术后继续局部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手术方法:球周阻滞麻醉,0.2%氟康唑注射液冲洗结膜囊及溃疡表面,角膜上皮刀清除溃疡表面坏死组织,一次性45°刀沿角膜溃疡及浸润边缘外约0.5-1mm透明角膜处倾斜切口开始切除病变板层角膜组织,逐渐至角膜基质层,0.12mm显微有齿镊辅助牵拉板层角膜片保持紧张,板层刀平行于角膜基质层逐渐推进剖切角膜片与基质层间相连的丝状白色胶原纤维,形成完整平滑切面,至病灶边缘时平缓过渡至透明区。一次剖切后冲洗创面,在手术显微镜下借助冲洗液观察,如仍有残存的灰白色浸润,同样方法再次剖切病灶,直至看不到浸润,角巩膜剪修剪切缘使之与周围角膜组织平缓过渡。角膜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注射液,使用BD胰岛素1 ml注射器,30号针头,由病灶边缘未被病变累及处透明角膜平行于角膜基质层进针,方向指向病灶中央,深度达中基质层,针头斜面完全进入角膜内后,缓慢推注药液使局部角膜基质逐渐形成水肿,直至水肿范围包括整个病灶并超过病灶边缘约0.5 mm,注射完毕迅速退出针头。药物治疗方法:0.5%氟康唑眼水每15或30分钟1次,5%那他霉素或0.25%两性霉素B眼水1次/小时,0.3%氧氟沙星眼水6次/天,眼水点眼均至22:00,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眼膏睡前1次。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一次或氟康唑200mg静滴每日一次,氟康唑首次静滴400 mg。术后不再全身用药,术后2小时开始局部药物治疗,方法与术前相同,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创面完全愈合后继续局部用药2周。治愈标准:术后角膜溃疡愈合,角膜上皮完整修复无浸润,之后复查两次共聚焦显微镜未见菌丝及孢子即为治愈,两次复查共聚焦显微镜时间间隔不少于2周。治愈后随访时间3-6月。观察角膜感染控制情况和相关指标,包括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角膜瘢痕大小,AS-OCT测量剩余角膜厚度及瘢痕深度,角膜内皮镜观察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Tono-pen眼压计测量手术前后眼压。观察视力、屈光变化,视力观察主要包括术前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溃疡刚愈合时的UCVA和BCVA以及溃疡愈合3月以上时的UCVA和BCVA,屈光观察主要通过手术前后及随访的显然验光结果。视力检查使用Snellen视力表和LogMAR视力表(即最小分辨角的对数,Logarithm of Minimal Angle of Resolution, LogMAR),视力数据统计分析采用LogMAR视力结果。观察术后并发症,治疗失败的病例根据临床表现、AS-OCT及裂隙灯显微镜共同判断,分别行再次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 LKP)和(Peneatrating Keratoplasty, PKP),并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所有病例常规行术前角膜刮片和手术前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刮片组织常规进行真菌培养,术前真菌培养阴性的病例,利用术中所切除的角膜组织再次进行真菌培养,所有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均进行菌种鉴定。观察角膜刮片和共聚焦显微镜的真菌检出率。根据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分析真菌菌种分布情况及与病例转归之间的关系。根据病灶位置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类,病灶范围包括角膜溃疡和浸润的最大范围:①中心区病例,浸润及溃疡累及瞳孔区角膜范围超过1/2;②近中心区病例,浸润及溃疡范围累及角膜瞳孔区范围不超过1/2;③周边区病例,浸润及溃疡位于瞳孔区以外,不累及瞳孔区角膜。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SPSS Inc.,Chicago,IL, USA)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双侧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术中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及药物治疗后,54眼中有46眼治愈(85.2%),溃疡愈合时间3~16天(5.1±1.3d),溃疡愈合时间≤7天的病例28例,占所有病例的51.9%。治愈病例住院时间9~25天(11.2±3.8d)。溃疡愈合后≥3月时AS-OCT测量剩余角膜厚度360.5~427.4μm(373.8±98.7μm),角膜瘢痕最小径3.54μm~4.5mmm(4.3±0.2mm),最大径4.5~5.0mm(3.6±0.3mm),角膜瘢痕深度21.5~49.04μm(34.3±8.14μm);角膜内皮镜测量内皮细胞密度2865~2377/mm2(2870±321/mm2),内皮细胞变异系数6~18;眼压11.0~18.5 mmHg(13.5±3.8 mmHg)。合并前房积脓的5例病例全部治愈。8眼经上述治疗后无效或病情加重,1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所有病例在角膜病灶区均有局部变薄,但未见角膜穿孔病例,未见虹膜前、后粘连及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其他并发症。无效或病情加重的8例病例中,有5例行再次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愈,2例行LKP治愈,1例行PKP后治愈,无眼内容剜除病例。治愈的46例病例中,术前UCVA为CF~20/30(0.99±0.81 LogMAR),BCVA为CF~20/30(0.93±0.82 LogMAR);至溃疡愈合时,UCVA范围20/250~20/20(0.39±0.24 LogMAR),达20/20的1例,38眼较术前UCVA提高,7眼不变,1眼下降,较术前UCVA提高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1);BCVA范围20/250~20/20(0.29±0.22 L0gMAR),达20/20的3例,44眼较术前提高,2眼不变,无下降病例,较术前BCVA提高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1)。至溃疡愈合≥3月时,UCVA范围20/250-20/20(0.36±0.23LogMAR),达20/20的1例,41眼较术前提高,5眼不变,无下降病例,较术前UCVA提高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1);BCVA范围20/250-20/20(0.26±0.21 LogMAR),达20/20的4例,45眼提高,1眼不变,无下降病例,较术前BCVA提高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1)。溃疡愈合≥3月较溃疡刚愈合时的UCVA、BCVA变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UCVA t=0.81,P0.05; BCVA t=0.55,P0.05)。治愈的46例病例中位于近中心区病例27例,至角膜溃疡愈合时UCVA 20/250~20/20(0.43±0.26 LogMAR),BCVA 20/250~20/20(0.34±0.24 LogMAR),至随访3月以上时UCVA 20/250~20/20 (0.39±0.25 LogMAR), BCVA 20/250~20/20(0.30±0.22 LogMAR)。治愈病例中周边区病例16例,至角膜溃疡愈合时UCVA 20/160~20/25(0.32±0.20 LogMAR),BCVA 20/100~ 20/20(0.18±0.18 LogMAR),至随访3月以上时UCVA 20/160~20/25(0.27± 0.20 LogMAR),BCVA 20/100~20/20(0.18±0.18 LogMAR)。治愈病例中中心区病例3例,至角膜溃疡愈合时UCVA 20/80~20/50,BCVA 20/60~20/40,至随访3月以上时均保持不变。治愈的46例病例在患病前的基础屈光状态不详,术前UCVA与BCVA相比,大部分病例矫正视力并不提高,其差异确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溃疡愈合时BCVA与UCV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验光结果中主要分析散光状况,为方便统计分析,进行对比时,所有病例的散光结果均以负散光表示,如有正散光,均经变轴转换为负值。术后角膜溃疡创面愈合时近视散光17例-0.50~-4.250 D(-2.38±-1.75 D),远视散光29例+0.25-+7.50(+2.05±+2.55D),经变轴后所有散光度数-0.25~-7.25 D-2.67±1.84D);角膜溃疡创面愈合≥3月时的近视散光20例-0.50~-3.25 D(-2.11±-1.20D),远视散光26例+0.25~+7.50(+1.75±+2.25 D),经变轴后所有散光度数-0.5~-7.00D(-2.67±-1.71 D)。术后角膜溃疡创面愈合时与溃疡愈合≥3月相比,所有散光度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02,P0.05)。角膜刮片真菌阳性46例(85.2%),所有病例共聚焦显微镜均发现真菌(100%),真菌培养阳性42例(77.8%),经菌种鉴定镰刀菌23例,链格孢霉9例,曲霉菌7例,帚霉1例,新月弯孢霉1例,离孺孢霉1例。合并前房积脓的5例病例中有4例真菌培养结果阳性,均为镰刀菌属。治疗失败的8例病例中真菌培养结果镰刀菌3例,曲霉菌3例,阴性2例,其中第二次手术行再次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的病例中真菌培养镰刀菌3例,阴性1例;行LKP的病例中真菌培养曲霉菌2例,阴性1例;行PKP的1例,真菌培养为曲霉菌。结论:当真菌性角膜溃疡药物控制无效时,溃疡浸润范围≤5mm,深度经AS-OCT及裂隙灯共同判断最大病变深度约1/2角膜厚度以内,位于非中心区,不累及角膜缘,可选择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术中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合并前房积脓的病例还应考虑角膜溃疡浸润深度及术前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建议溃疡浸润深度在40%内,术前经药物控制前房积脓迅速消失,前房反应能够控制。累及角膜中心区的病例,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建议溃疡浸润深度不超过所在角膜厚度的40%。术前真菌培养对手术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水平生长模式的真菌更适宜选择此手术方式,垂直生长方式的真菌选择此手术方式应慎重。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术中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对角膜组织的创伤小;术后创面修复快,迅速控制病情,有效缩短病程;有效恢复潜在有用视力;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不需角膜供体;不需准分子激光器等大型特殊设备;花费少,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对溃疡浸润范围≤5 mm,深度不超过50%角膜厚度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大大缩短治疗周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2.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连洲;;角膜病灶刮片检查在角膜炎中的应用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32期
2 赵洁;张丽红;张春艳;;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年24期
3 金靖;;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研究;2019年07期
4 刘淑贤;唐丹;;眼角膜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06期
5 ;《角膜病学》一书出版[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3期
6 谢立信;;《角膜病学》新书信息[J];眼科研究;2007年05期
7 蒋华;范军华;;角膜病的手术治疗技术[J];山东医药;2006年12期
8 史伟云;高华;;第九届全国眼表及角膜病学术大会在杭州召开[J];中华眼科杂志;2006年08期
9 亢泽峰,何文清,陈惠明,高健生;中医角膜病学的形成与发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年04期
10 晏晓明,李海丽,翟影,陈斯同;爱丽滴眼液治疗角膜病的临床评价[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向明;龚桦;;少见角膜病几则[A];第十二届广东省视光学学术会议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艾武;彭陶东;;刘佛刚老中医治疗角膜病的经验[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3 ;角膜病专题[A];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平华;李付亮;;重庆市永川地区50岁以上人群角膜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田琦;;素高捷疗眼药膏治疗角膜病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1年河南省五官科护理优质服务管理新工程与临床护理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琪;张泳;潘秀华;;RGP对角膜病增视疗效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雷林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4例[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白雪晴;王智群;李然;孙旭光;;丝状真菌性角膜溃疡菌株分型与临床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雷林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4例[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10 朱志容;彭清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研究进展[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廖洋 实习生 路越 丁晓丹;让全世界角膜病人重获光明[N];科学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严红枫;为了让更多的角膜病人拥抱光明[N];光明日报;2017年
3 徐迅雷;姚玉峰:清澈的眼睛[N];杭州日报;2017年
4 程莉 崔军强;九成不知病情[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本报记者 严粒粒;姚玉峰:一心光明的光明使者[N];浙江日报;2019年
6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医师 杨燕宁;防治角膜病尚需攻坚[N];健康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广宇;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按溃疡严重程度定方案[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唐耿东;五十年夺回三万明眸[N];广东科技报;2004年
9 焦洁 郝春凤;真菌性角膜溃疡12例治疗体会[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10 张雪;全球首例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多家上市公司加紧布局[N];上海证券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由新英;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术中基质内注射0.2%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D];山东大学;2015年
2 庞鑫;组织工程人后板层半角膜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睿;12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诊断及临床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郭楠;143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3 张丽娟;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4 程昕;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非手术治疗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陈卫芳;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6 赵文霞;药物和手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立群;10%碘酊联合三唑类多烯类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牛志强;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9 闫丽梦;板栗刺及稻谷致眼外伤29例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鞠锋;联合术式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74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