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鼻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部位影像学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9.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培木;郭玉琴;;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1989年02期
2 何子强;;由12导联心电图诊断室速的起源部位[J];心电学杂志;1986年02期
3 徐晓丽;;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心电图预测[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21期
4 买力旦木·艾克拜;阿米娜·马木提;;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动态心电图判定心肌缺血部位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年14期
5 鲁志兵;江洪;;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消融治疗[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年01期
6 H.A.Vargas;O.Akin;C.Moskowitz;R.Soslow;N.Abu-Rustum;焦慧;;起源部位不确定的子宫癌的MR成像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7 黄其昌,兰燕珍,廖复开,夏树楹,黄其珍;心肌梗塞患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与硬塞部位的关系[J];广西医学;1995年02期
8 丁然;余英豪;;脾未定类细胞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年10期
9 刘浩;严晓红;;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02期
10 张建国,严宽,马瑞元;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临床意义(附285例分析)[J];江苏医药;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树龙;赵宏伟;高连君;李世军;林治湖;杨延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对其消融成功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2 张树龙;赵宏伟;高连君;李世军;林治湖;杨延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对其消融成功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鲁志兵;江洪;;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消融治疗[A];面向基层心率失常的规范化及心血管疑难重症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4年
4 鲁志兵;江洪;;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消融治疗[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暨广西心脏节律论坛(2011)资料汇编[C];2011年
5 鲁志兵;江洪;;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消融治疗[A];全国疑难急诊心电图学和心律失常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2013)资料汇编[C];2013年
6 鲁志兵;江洪;;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消融治疗[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2012)资料汇编[C];2012年
7 陈晓光;冯嵩;葛薇;安金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不同起源部位室早的预后差异及ECT的临床价值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8 焦震宇;李艳冰;毛俊;刘宵燕;杨新春;谭琛;楚建民;刘兴鹏;;三种判断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心电图流程比较[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次全国学术年会会议汇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文华;室性早搏7天自然变异度分析与其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tR;原发性鼻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部位影像学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9年
2 曾旺伟;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消融安全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3 萨维达Z·艾克木;维汉两民族心肌缺血部位和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关联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松;左室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5 徐锦锦;30例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6 陈亚东;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7 白小帅;急性心肌梗死与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之间的关系[D];石河子大学;2016年
8 邹誉;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及导管消融[D];复旦大学;2010年
9 姜元鹏;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与心肌缺血部位的关系[D];石河子大学;2016年
10 关岳;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左右起源心电图鉴别流程的前瞻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0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760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