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高糖饮食对真菌性角膜炎病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23 00:35
【摘要】:背景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感染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几年来真菌性角膜炎患病率已上升至感染性角膜病的首位(占51%-70%)。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率较高,降低真菌性角膜炎致盲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含糖食品无处不在,尤其是多种精加工的食品和儿童含糖饮料中,糖的比例普遍较高。已有多项相关研究表明,过多食用高糖食品影响了正常的糖代谢,给机体带来多种危害。尽管众多研究结果表明高糖是引发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同时,很多前沿研究结果也表明,高糖饮食也可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探索高糖饮食对角膜真菌感染病程的影响,是积极的促进修复作用,还是延迟愈合的不利因素,这是我们本课题提出并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结果,对真菌性角膜炎感染后用药及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目的探究高糖饮食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病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无眼疾的雄性C57BL/6J小鼠78只,SPF级,周龄8-12周。随机分为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78只眼(n=78),高糖饮食组小鼠给予浓度为10%果糖溶液,模型对照组小鼠使用正常饮用水喂养,每两天同一时刻定时测量两组小鼠的体质量和血糖,分别喂养满10天之后,开始建立小鼠双眼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应用裂隙灯分别在24h、36h、48h、72h、96h、120h、144h、168h各时间点,对小鼠眼表进行观察和拍照,并对角膜病变严重程度进行临床评分。真菌性角膜炎建模后24h、36h、48h、72h、96h、120h、168h,各时间点分别处死4只小鼠,修剪分离角膜组织并进行角膜整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应用双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对角膜缘、旁中央及中央角膜进行扫描拍照,测定每个角膜内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总体积。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角膜炎症及载菌量的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LISA)测定小鼠角膜中的IL-1β量。结果给予高糖饮食和正常饮食后14天中,高糖饮食组与模型对照组两组小鼠体质量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高糖饮食组与模型对照组两组小鼠血糖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模型建立成功后各时间点,高糖饮食组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27)0.05)。高糖饮食组角膜穿孔率80.0%,模型对照组角膜穿孔率4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8.531,P=0.003)。建立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后24h、48h、72h、120h、168h,高糖饮食组中性粒细胞总体积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27)0.05)。对巨噬细胞进行统计发现,自72h后巨噬细胞明显升高,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建立后72h、96h、120h、168h时间点,高糖饮食组巨噬细胞总体积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27)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相较于模型对照组小鼠角膜,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感染真菌性角膜炎后,炎症反应程度更严重,角膜组织破坏发生更早且严重程度更高。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建立成功后24h、48h,高糖饮食组IL-1β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IL-1β含量(P(27)0.05)。结论高糖饮食加重真菌性角膜炎感染的严重程度,增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促进IL-1β的分泌。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72.21
【图文】:

高糖饮食,小鼠眼球,裂隙灯,真菌性角膜炎


膜缘可见大量前房积脓,呈现出真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72h 后两组均开始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膨出和新生血管。高糖饮食组和模型对照组均在 120h 病变最为严重,严重者可出现角膜穿孔和角膜萎缩,高糖饮食组穿孔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小鼠感染真菌性角膜炎 24h、36h、48h、120h、168h时,高糖饮食组均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角膜感染真菌性角膜炎后临床评分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1,0.000,0.000,0.002 < 0.05)。 见图 1和表 3。表 3:两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角膜临床评分注:F分组= 98.755,P = 0.000;F时间= 212.05,P = 0.000。*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 0.05

高糖饮食,小鼠,角膜,穿孔率


图 2:不同时间点两组小鼠角膜临床评分注:Con 示模型对照组,HFrD 示高糖饮食组3.3 高糖饮食对真菌性角膜炎小鼠穿孔率的影响两组小鼠角膜均在真菌性角膜炎感染后 72h 开始出现穿孔,其中高糖饮食组小鼠角膜穿孔 40 只,未穿孔 10 只,高糖饮食组穿孔率为 80%;模型对照组小鼠角膜穿孔 21 只,未穿孔 29 只,穿孔率为 42%。两组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5.174,P = 0.000),见表 4。表 4.建模后两组小鼠角膜穿孔率的比较(n=50)分组是否穿孔 穿孔率 n(%)与真菌组比较χ2穿孔 不穿孔值和 P 值高糖饮食组 40 10 80% χ2=15.174模型对照组 21 29 42%P=0.000

高糖饮食,中性粒细胞,角膜,体积


结果中炎症细胞的影响,我们通过对真菌感染后的小鼠角膜中性粒细胞进行定量。使用 FITC/Gr-1 抗体对角膜内中性粒细胞进行染色标记,后计量统计中性粒细胞数量,以此评估真菌性角膜炎病程中炎症反应水平。高糖饮食组与模型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均在 36h 到达高峰,自 120h 开始至 168h,中性粒细胞数量逐渐降低。高糖饮食组 48h 角膜病灶中央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严重,其中 120h 最为严重,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在病灶中央区域浸润。高糖饮食组在 24h、36h、48h、72h、96h、120h、168h 各个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表达均多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P 0.05),见表 5 与图 4。表 5:不同时间点两组中性粒细胞浸润体积( ±s)(n=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杜诚;徐天明;;真菌性角膜炎26例临床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01期

2 季红;封秀梅;刘迪;王姗姗;;综合护理模式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干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年10期

3 黄冉;陈朝华;;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年S2期

4 张健;周玲玲;;早期真菌性角膜炎误诊1例[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5 刘群义;;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22期

6 宫学武;吴z

本文编号:2766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766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b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