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KRT8磷酸化介导自噬调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间质化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6:42
【摘要】:背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科并发症,常继发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眼球穿通伤等。同时,PVR也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最常见原因。其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发生的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PVR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在此过程中,RPE细胞的极性和细胞间连接消失,逐渐转变为成纤维样细胞并表达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参与视网膜表面纤维膜组织的形成。由于EMT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对于PVR缺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因此,探讨并阐明RPE细胞在EMT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机制和调控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经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大分子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对于维持RPE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自噬水平的异常变化与RPE细胞多种病理性改变有关。近年来,在多个组织和器官的纤维化过程中均观察到自噬水平的变化,其在EMT中的调控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在RPE细胞中,自噬与EMT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角蛋白(keratin,KRT)8是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中间丝蛋白,也是成熟RPE细胞的标志物。最近研究发现,KRT8不仅具有维持细胞形态等骨架蛋白的功能,而且通过多种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方式,特别是磷酸化修饰,参与细胞生长、细胞迁移和细胞应激等多种细胞活动。目前,尚无KRT8及其磷酸化对于RPE细胞EMT过程影响的研究报道,其与自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究自噬与KRT8磷酸化在RPE细胞EMT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两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完善PVR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预防和治疗PVR奠定基础。方法:1、利用10ng/ml TGF-β2处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blot检测EMT标志性蛋白α-SMA、fibronectin和collagenⅣ的表达水平。在此模型基础上,westem-blot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Atg5-12、Beclin 1和p62的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FP-LC3和mRFP-GFP-LC3的荧光水平。同时,利用自噬抑制剂Baf-A1预处理ARPE-19细胞,TGF-β2刺激后western-blot检测LC3-Ⅱ表达水平的变化。此外,在TGF-β2刺激前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和Baf-A1)或转染特异性siRNA(si-ATG5和si-BECN1)对ARPE-19细胞预处理,细胞划痕实验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EMT标志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2、在体外ARPE-19细胞EMT模型的基础上,westem-blot检测KRT8和p-KRT8表达水平,并在TGF-β2刺激前转染si-KRT8,western-blot检测EMT标志性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分别对ARPE-19细胞自噬(3-MA、Baf-A1和si-ATG5)和KRT8及其磷酸化(si-KRT8)水平进行干预,TGF-β2刺激后westem-blot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和p62)、KRT8和p-KRT8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进一步检测细胞中p-KRT8的表达水平。最后,TGF-β2刺激前ARPE-19细胞分别转染KRT8表达质粒(KRT8-WT)和磷酸化失活质粒(KRT8-S74A),westem-blot检测自噬标志性蛋白表达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RFP-GFP-LC3荧光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LC3B和LAMP2在细胞内的共定位情况。3、收集临床上PVR患者的视网膜增殖膜样本,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中KRT8和自噬标志性蛋白LC3B的表达情况。结果:1、TGF-β2可以诱导ARPE-19细胞表达EMT标志性蛋白α-SMA、fibronectin和collagenⅣ,并且细胞形态出现纤维化样改变。同时,TGF-β2促使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Atg5-12和Beclin 1表达增加,p62降解增加,细胞内GFP-LC3荧光斑点增多;Baf-A1预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加LC3-Ⅱ表达,且mRFP-GFP-LC3中黄色和红色荧光斑点增多。另外,预先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和Baf-A1)或转染特异性siRNA(si-ATG5和si-BECN1)干扰ARPE-19细胞自噬活性,明显抑制TGF-β2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和EMT标志性蛋白表达增多。2、TGF-β2可以促进ARPE-19细胞中p-KRT8表达增加,而不影响KRT8表达水平。同时,转染si-KRT8可以抑制TGF-β2诱导的ARPE-19细胞EMT标志性蛋白表达增多。在TGF-β2刺激前,加入3-MA或转染si-ATG5阻断自噬起始阶段,可以使ARPE-19细胞中p-KRT8表达减少,而加入Baf-A1阻断自噬后期阶段则进一步增加p-KRT8表达水平;转染si-KRT8可以使LC3-Ⅱ表达增加,而p62降解减少。另外,相比KRT8-WT,转染KRT8-S74A的ARPE-19细胞在TGF-β2刺激后LC3-Ⅱ表达增加,而p62降解减少,并且mRFP-GFP-LC3中黄色荧光斑点增多,LC3B和LAMP2共定位减少。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视网膜增殖膜组织中KRT8和LC3B均有较高水平表达,并且两者存在明显的共定位。结论:1、TGF-β2可以同时诱导ARPE-19细胞发生EMT和自噬,调控自噬可以有效逆转其EMT过程。2、TGF-β2可以促进ARPE-19细胞中KRT8的磷酸化,且KRT8磷酸化通过影响自噬过程中自噬小体—溶酶体的融合,间接参与调控EMT过程。3、在PVR患者视网膜增殖膜组织中KRT8和LC3B高表达且存在共定位,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74.1
【图文】:

表达水平,细胞,细胞形态,蛋白


逦10ng/ml邋TGF-J32邋刺激邋ARPE-19邋细胞邋Oh、2h、6h、12h邋和邋24h邋后,提取细胞全逡逑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EMT标志性蛋白a-SMA、fibronectin和逡逑collagenlV的表徶水平逐渐增加(图1.1)。同时,ARPE-19细胞在10ng/mlTGF-p2逡逑下分别作用24h和48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刺激后细胞形态出现逡逑纤维化样的改变,细胞变为长梭形,细胞间排列紊乱且松散(图1.2)。上述结果逡逑表明,TGF-P2可以诱导ARPE-19细胞发生EMT。逡逑TGF-p2逡逑Time逦逦逡逑(hrs)邋0邋2逦6逦12逦24逡逑^mmrn逦VNP邋a-SMA邋(42邋kDa)逡逑_逦|r呡邋Fibronectin邋(263邋kDa)逡逑—逦Collagen邋IV邋(200邋kDa)逡逑mm邋mm邋mmm邋mm邋mm邋GAPDH邋(37邋kDa)逡逑图1.1邋ARPE-19细胞中EMT标志性蛋白表达水平。逡逑10ng/mlTGF-p2邋刺激邋ARPE-19邋细胞邋0h、2h、6h、12h邋和邋24h邋后,western-blot逡逑分别检测各时间点细胞中a-SMA、fibronectin和collagenlV的表达水平。GAPDH逡逑作为蛋白上样内参对照。逡逑23逡逑

表达水平,自噬,细胞内,转染


10ng/ml邋TGF-J32邋刺激邋ARPE-19邋细胞邋Oh、2h、6h、12h邋和邋24h邋后,western-blot逡逑结果显示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Atg5-12和Beclinl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而自逡逑噬降解底物蛋白p6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图1.3)。同时,为了在细胞内直观观察逡逑自噬小体结构,我们在ARPE-19细胞中转染GFP-LC3B质粒,并分别在Ong/m丨和逡逑10ng/mlTGF-P2下作用24h,结果显示TGF-P2刺激组平均每个细胞中绿色荧光斑逡逑点(自噬小体)数目显著增加,大约是对照组的5倍(图1.4)。逡逑24逡逑

自噬,表达水平,细胞


逦TGF-(32(24h)逦TGF-p2(48h)逡逑图1.2邋ARPE-19细胞形态变化。逡逑10ng/ml邋TGF-P2刺激ARPE-19细胞Oh、24h和48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分别逡逑记录各时间点细胞的形态。图中放大倍率=40x。逡逑1.3.2邋ARPE-19细胞EMT过程中自噬水平变化逡逑10ng/ml邋TGF-J32邋刺激邋ARPE-19邋细胞邋Oh、2h、6h、12h邋和邋24h邋后,western-blot逡逑结果显示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Atg5-12和Beclinl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而自逡逑噬降解底物蛋白p6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图1.3)。同时,为了在细胞内直观观察逡逑自噬小体结构,我们在ARPE-19细胞中转染GFP-LC3B质粒,并分别在Ong/m丨和逡逑10ng/mlTGF-P2下作用24h,结果显示TGF-P2刺激组平均每个细胞中绿色荧光斑逡逑点(自噬小体)数目显著增加,大约是对照组的5倍(图1.4)。逡逑24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梅;郑勤琴;曲伟杰;刘影波;顾小龙;;内质网自噬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20年01期

2 牟婕;冯文静;王珊;冯美苹;毛拥军;;自噬调控衰老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年01期

3 李黎;季漪;李文婷;马艳霞;李沐涵;吴勉华;;基于细胞自噬的中医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年01期

4 汪艳;;调控自噬在临床肝病治疗性应用的转化研究[J];肝脏;2019年07期

5 韩苏夏;蔡梦娇;;自噬在肿瘤治疗策略中的角色[J];西部医学;2018年09期

6 周岐鸣;刘洋;季光;宋海燕;;调节自噬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年10期

7 李晓琼;何玲玲;李新毅;;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10期

8 马文科;戴舒惠;罗鹏;杨悦凡;费舟;;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6期

9 付婉;董笛;赵颖;;自噬的相关分子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年05期

10 方聪聪;毛善平;董慧敏;刘宝辉;王舜;;线粒体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兴;郑红刚;花宝金;;自噬与肺癌[A];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9年

2 肖伊宁;吕佩源;;选择性自噬的研究进展[A];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郭云良;;“营养与自噬”浅析[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C];2019年

4 胡成枫;胡春兰;陈良标;;自噬在斑马鱼细胞冷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究[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5 肖伊宁;吕佩源;;选择性自噬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6 秦正红;粱中琴;陶陆阳;黄强;刘春风;蒋星红;倪宏;邢春根;;自噬在细胞生存与死亡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秦正红;;自噬与肿瘤和神经细胞生存——药物作用的新靶位[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余慧芬;唐李;李妍;;自噬现象对肿瘤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7第七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9 王菲菲;邱学敏;王凌;;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A];第9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10 申森森;李林楠;徐林楠;白玉;刘虎威;;基于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饥饿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自噬过程的代谢组学研究[A];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洁尉 通讯员 周飞;花榈木通过“自噬”杀死癌细胞[N];科学时报;2011年

2 王建新 主持;“自噬”的快车刚刚启动[N];医药经济报;2016年

3 记者 周洁;解密“自噬”,抗癌治病更近一步[N];河北日报;2016年

4 记者 陆琦 见习记者 谷双双;细菌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求存活[N];中国科学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房琳琳;“自噬机制”带来对抗衰老新希望[N];科技日报;2016年

6 生命学院;俞立课题组在《科学》发文揭示自噬调控的重要机制[N];新清华;2012年

7 本报实习生 刘如楠 记者 李晨阳;最新研究揭秘植物是怎样衰老的[N];中国科学报;2019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上海与新科诺奖得主颇有学术缘[N];文汇报;2016年

9 记者 陶婷婷;成功揭示代谢降解调控新机制[N];上海科技报;2013年

10 记者 白毅;浙大二院发现大气颗粒污染诱导呼吸道自噬性损伤新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e

本文编号:2787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787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e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