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的关系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07:34
目的:观察发病时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相关的头晕患者的复位治疗效果,探讨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的关系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因头晕(眩晕、晕厥、失衡、头昏或非特异性头晕)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六科就诊的患者共144例,通过头晕问卷对病史进行询问,详细记录患者的头晕特点,完善全身体格检查、位置试验及相关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非系统性眩晕、中枢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最终92例发病时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有关且头晕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时的头晕特点和位置试验的结果,并结合中国2017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治指南,将92例患者分为BPPV组、可能BPPV组(probable BPPV,pBPPV)、可疑BPPV组(suspectable BPPV,sBPPV)。BPPV组:发病时和就诊时头晕均为在头部位置变化后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位置试验阳性(可诱发出眩晕和特征性眼震);pBPPV组:发病时和就诊时头晕均是头部位置变化后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位置试验阴性;sBPPV组:发病时头晕是在头部位置变化后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就诊时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无关,位置试验阴性。根据病史和/或位置试验的结果判断受累的半规管,给予相应的复位方法,观察复位结束后半小时内和1天后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改善和无效。如果复位后1天未治愈,则继续复位治疗,并于首次复位后第3天再次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差异比较用卡方检验分析,不满足卡方检验条件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应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如不服从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Q1,Q3)]表示,差异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分析,三组间疗效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疗效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BPPV组25例,pBPPV组22例,sBPPV组45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发病时头晕的性质、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方面无差异(P均0.05)。sBPPV组患者就诊时表现以头昏20例(44.4%)、不清亮感14例(31.1%)为主。2.复位效果:BPPV组、pBPPV组和sBPPV组在复位后半小时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90.9%、84.5%,复位后1天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72.7%、88.9%,复位后3天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100%、97.8%,三组之间的复位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即三组患者满足发病时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有关,耳石复位可取得同样的治疗效果。3.对三组患者的复位后半小时内和复位后1天的治疗效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发病至就诊的时间是复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0.934)每增加一岁,复位后半小时内的有效率下降6.6%,发病至就诊的时间(OR=0.806)每增加一天,复位后半小时内的有效率下降19.4%;年龄(OR=0.941)每增加一岁,复位后1天的有效率下降5.9%,发病至就诊的时间(OR=0.817)每增加一天,复位后1天有效率下降18.3%。结论:1.对于发病时与头部位置变化有关且持续时间短暂的头晕患者,即使其就诊时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无关、位置试验阴性,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BPPV并及时给予耳石复位治疗。发病时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相关是诊断BPPV的主要依据,位置试验阳性不应该作为诊断BPPV的必要条件。2.年龄和从发病至就诊的时间是耳石复位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越长,复位治疗的效果越差。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64.3
【部分图文】:
均是在头部位置改变后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位置试验阴性;sBPP组:发病时头晕在头部位置改变后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 1min,就诊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无关,位置试验阴性。2.3 位置试验方法Dix-Hallpike 试验:以右侧为例,患者坐在检查床上,双眼正视前方头向右转 45°,由坐位变为仰卧位,头悬垂于床面以下 20°~30°,此位至少停留 30 秒观察是否出现眩晕及眼震,然后恢复坐位[13](见图 1)。样方法检查另一侧。Supine-Roll 试验:患者仰卧位头正中抬高 30°,头一侧转 90°,观察是否诱发出眼震,然后回到正中位,另一侧做同样动作最后再回到正中位,以上每个位置至少保持 30 秒再进行下一个动作[14]。
复位方法:根据病史和/或位置试验的结果判断受累的半规管,的复位方法,对入选患者均给予 1 次复位(2 个循环)[15],后半PV 采用 Epley 法复位[4,16]:患者正坐于检查床一侧,双腿自然下者将患者头部向患侧转 45°,保持上述头位不变,同时嘱患者快头向后悬垂于床平面下 20°~30°;后再将患者头部向健侧转头 9头与身体的位置不变,嘱患者向健侧快速翻身 90°,待头晕减轻坐起[17](见图 2)。每一个位置停留 1min 或直到眼震或眩晕消失
本文编号:2833414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64.3
【部分图文】:
均是在头部位置改变后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1min,位置试验阴性;sBPP组:发病时头晕在头部位置改变后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 1min,就诊头晕与头部位置变化无关,位置试验阴性。2.3 位置试验方法Dix-Hallpike 试验:以右侧为例,患者坐在检查床上,双眼正视前方头向右转 45°,由坐位变为仰卧位,头悬垂于床面以下 20°~30°,此位至少停留 30 秒观察是否出现眩晕及眼震,然后恢复坐位[13](见图 1)。样方法检查另一侧。Supine-Roll 试验:患者仰卧位头正中抬高 30°,头一侧转 90°,观察是否诱发出眼震,然后回到正中位,另一侧做同样动作最后再回到正中位,以上每个位置至少保持 30 秒再进行下一个动作[14]。
复位方法:根据病史和/或位置试验的结果判断受累的半规管,的复位方法,对入选患者均给予 1 次复位(2 个循环)[15],后半PV 采用 Epley 法复位[4,16]:患者正坐于检查床一侧,双腿自然下者将患者头部向患侧转 45°,保持上述头位不变,同时嘱患者快头向后悬垂于床平面下 20°~30°;后再将患者头部向健侧转头 9头与身体的位置不变,嘱患者向健侧快速翻身 90°,待头晕减轻坐起[17](见图 2)。每一个位置停留 1min 或直到眼震或眩晕消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琳;静媛媛;马鑫;余力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自愈性探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02期
2 张道宫;樊兆民;;眩晕疾病的手术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2833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8334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