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玻璃体腔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12:2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体外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euronal stem cells,NSCs)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比较两种注射药物的疗效差异,探讨h UCMSCs体外诱导的NSCs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可能机制,为早期防治DR新的方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雄性斯普拉格-杜勒(Sprague-Dawley,SD)大鼠6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3只)及糖尿病造模组(50只)。糖尿病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0.1mol/L枸橼酸缓冲液。建模4、10周时,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国际标准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rodresponse,Rod-R)、暗适应最大反应(maximum response,Max-R)及暗适应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三项基本反应的检测,每只眼记录3次取平均值,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造模时间点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变化。证实模型成功后,将糖尿病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玻璃体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C组),h UCMSCs体外诱导的NSCs组(D组),ranibizumab组(E组),每组各9只大鼠,A、B组不进行干预。实验前、干预后2、4、6周分别记录各组大鼠F-ERG国际标准三项暗适应基本反应,每只眼记录3次取平均值,干预后2、4、6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处理时间点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F-ERG对造模前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变化的检测:各组大鼠实验前暗适应Rod-R的b波潜伏期及振幅、暗适应Max-R的a、b波潜伏期及振幅及暗适应OPs总振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4周,A组与糖尿病组比较仅OPs总振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0周,A组与糖尿病造模组比较,Max-R的b波潜伏期、振幅及OPs的总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成功分组后A组与B、C、D、E组比较,Max-R的b波潜伏期、振幅及OPs的总振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C、D、E组间F-ERG各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F-ERG对干预后各组大鼠视网膜功能变化的检测:干预后2、4周,D、E组Rod、Max-R的b波振幅及OPs总振幅较B、C组显著性增加(P均0.05),Max-R的b波潜伏期较B、C组显著性下降(P均0.05);D、E组间,仅OPs总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6周,D组Rod、Max-R的a波、b波振幅及OPs总振幅较B、C、E组显著性增加(P均0.05),Rod、Max-R的b波潜伏期较B、C、E组显著性下降(P均0.05),且随着时间延长上述指标均逐渐趋向正常;而E组与B、C组相比,F-ERG各反应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对5个实验组干预前、干预后2、4、6周4个时间进行组内比较,A组4个时间点各反应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仅OPs总振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着时间的推移OPs总振幅呈下降趋势。D组Max-R的b波潜伏期、振幅及OPs总振幅4个时间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x-R的b波潜伏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而b波振幅及OPs总振幅呈升高趋势。E组Rod-R的b波振幅、Max-R的a波振幅、Max-R的b波振幅、OPs总振幅4个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4个指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HE染色:造模后4周,A组和糖尿病组比较,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差异;造模后10周,A组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完整清晰,而糖尿病组视网膜各层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布紊乱;干预后2周,A组视网膜各层细胞镜下排布整齐,细胞ILM完整清晰;B、C组较A组视网膜各层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布紊乱,ILM连续性破坏并出现局部增厚的现象;D、E组和B、C组组织结构无明显差异。4周时,B、C组视网膜较2周时各层细胞更加不规则,数量逐渐减少,ILM的连续性进一步破坏、局部增厚的范围也加大,甚至可见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D、E组各层细胞排列同样不规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RGCs)的数量较B、C组增多,血管扩张情况不明显。6周时,B、C、E组较D组RGCs数量减少,细胞核深染,神经纤维层(Nerve fiber layer,NFL)变薄且水肿明显;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变薄且结构紊乱;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排列较乱,ILM完整性破坏更加严重。结论1.玻璃体腔注射h UCMSCs体外诱导的NSCs及ranibizumab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其中玻璃体腔注射h UCMSCs体外诱导的NSCs效果更佳。2.早期DR引起RGCs、周细胞等各层细胞的调亡要晚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干预后视网膜形态结构的改善晚于视网膜功能的改善。3.早期DR对F-ERG的b波反应的影响大于对a波反应的影响,振幅对视网膜功能变化的敏感度大于潜伏期。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587.2;R774.1
【部分图文】:

大鼠,电极


图 1 大鼠 F-ERG 检测电极放置 图 2 大鼠 F-ERG 检测图2.4 玻璃体腔注射F-ERG 证实 DR 模型建立成功后,采用高压蒸汽法对微量进样器(10μl,如图 3)灭菌。10%水合氯醛按照 3ml/kg 的剂量腹腔注射,麻醉满意后,滴加复方托吡卡胺给予散瞳并使用爱尔卡因滴眼液对大鼠眼球麻醉。微量注射器缓慢抽取 2×104/μl 的 hUCMSCs 体外诱导的 NSCs 2μl,避免吸入空气。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渐将微量进样器针头通过巩膜,于大鼠颞侧角膜缘后 2mm 穿过睫状体平坦部后再以 45°斜角刺入大鼠玻璃体腔内,避免刺伤晶状体(图 4),缓慢推注hUCMSCs 体外诱导的 NSCs,推注完成后为防止液体返流,需在拔针前停顿约15 秒,并用棉签轻压进针点 1 分钟,以防注射液返流。操作完成后,需红霉素及迪可罗眼膏涂抹于结膜囊。C、E 组大鼠使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注射 0.1M PBS 和 10 mg/ml 的 ranibizuma2μl。连续 3 天观察操作后大鼠眼部状况,并用红霉素眼膏、迪可罗眼膏点眼。发生玻璃体积血者不纳为实验对象。

大鼠


8图 1 大鼠 F-ERG 检测电极放置 图 2 大鼠 F-ERG 检测图2.4 玻璃体腔注射F-ERG 证实 DR 模型建立成功后,采用高压蒸汽法对微量进样器(10μl,如图 3)灭菌。10%水合氯醛按照 3ml/kg 的剂量腹腔注射,麻醉满意后,滴加复方托吡卡胺给予散瞳并使用爱尔卡因滴眼液对大鼠眼球麻醉。微量注射器缓慢抽取 2×104/μl 的 hUCMSCs 体外诱导的 NSCs 2μl,避免吸入空气。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渐将微量进样器针头通过巩膜,于大鼠颞侧角膜缘后 2mm 穿过睫状体平坦部后再以 45°斜角刺入大鼠玻璃体腔内,避免刺伤晶状体(图 4),缓慢推注hUCMSCs 体外诱导的 NSCs,推注完成后为防止液体返流,需在拔针前停顿约15 秒

容积,大鼠,返流


图 1 大鼠 F-ERG 检测电极放置 图 2 大鼠 F-ERG 检测图2.4 玻璃体腔注射F-ERG 证实 DR 模型建立成功后,采用高压蒸汽法对微量进样器(10μl,如图 3)灭菌。10%水合氯醛按照 3ml/kg 的剂量腹腔注射,麻醉满意后,滴加复方托吡卡胺给予散瞳并使用爱尔卡因滴眼液对大鼠眼球麻醉。微量注射器缓慢抽取 2×104/μl 的 hUCMSCs 体外诱导的 NSCs 2μl,避免吸入空气。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渐将微量进样器针头通过巩膜,于大鼠颞侧角膜缘后 2mm 穿过睫状体平坦部后再以 45°斜角刺入大鼠玻璃体腔内,避免刺伤晶状体(图 4),缓慢推注hUCMSCs 体外诱导的 NSCs,推注完成后为防止液体返流,需在拔针前停顿约15 秒,并用棉签轻压进针点 1 分钟,以防注射液返流。操作完成后,需红霉素及迪可罗眼膏涂抹于结膜囊。C、E 组大鼠使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注射 0.1M PBS 和 10 mg/ml 的 ranibizumab2μl。连续 3 天观察操作后大鼠眼部状况,并用红霉素眼膏、迪可罗眼膏点眼。发生玻璃体积血者不纳为实验对象。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延丽;戴小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01期

2 刘真真;李海洋;邓彦飞;乔树叶;朱鹏;杨素芳;石德顺;;家畜脂肪干细胞研究进展[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4年01期

3 高冬蕴;谷城威;张振中;沈涛;付小兵;吴旭;;正常和糖尿病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创面修复效果差异的比较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14年01期

4 周广明;严良;;视网膜电图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3期

5 张烜;李博;詹晓凯;黄翯;;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年05期

6 樊懿萱;王强;王锋;张艳丽;;Zic3基因在小梅山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7 康康;王蔼明;尹善德;赵勇;王明凯;黄绍敏;;子宫结合带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8 庞雅平;程愈;郝好杰;刘杰杰;申晶;;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输注对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9 黎明明;曾莉;;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fERG及危险因素的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5年03期

10 施启鹏;郭圆圆;周晗;蔡洁;陈念;李军;章莉莉;;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轻肝纤维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晶;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输注促进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内α细胞向β细胞的转变:糖尿病治疗的新模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2 翟超;SIRT1在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CX32/CX43在肝干/祖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3 丁晓霜;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局部脑缺血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左伟;脂联素对骨关节炎滑膜细胞及软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纪腾;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归巢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琼;Gata4、Tbx5和Baf60c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73~+亚群心肌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胡慧敏;老龄骨质疏松BMSC成骨分化中Integrinα2的异常调控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汤浩;强化表达VEGF的老年人骨髓基质细胞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梁成振;荷载干细胞的TGF-β3/地塞米松/PLGA微球用于退变椎间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项永生;强化表达VEGF的骨髓基质细胞系的构建及其鉴定[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晏红;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特征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2 时肖;左卡尼汀对1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3 樊智敏;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功能损伤修复作用的比较[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张岳;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中DNA损伤应答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付欣;初步探讨自然衰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及β-catenin对其分化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常远;在体生物发光成像术观察骨髓来源细胞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刘佳;牙囊细胞对健康/炎症组织来源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干性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张戎;生长因子FGF-2和VEGF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9 赵英杰;尼古丁通过α7nACHR调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10 杨同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去卵巢骨质疏松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35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835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