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自动三水平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疗效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0-11-22 05:28
   目的比较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OHS)合并中或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使用自动三水平正压通气(Auto-tr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PAP)和传统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AP,BiPAP)治疗临床疗效有何异同。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确诊为OHS合并中或重度OSAHS患者23例,每例均接受整晚8h三种不同模式的PAP治疗,筛选期间凡在睡眠过程中不能忍受压力较高的吸气相气道正压(ins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IPAP)和戴鼻面罩感到不适应而拒绝应用PAP治疗者被剔除。23名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为35.3±3.2kg/m~2,PAP治疗前清醒状态下平均PaCO_2为57.3±4.8mmHg。通过呼气末CO_2(end-tidal CO_2,ETCO_2)水平滴定确定IPAP,且IPAP在模式1、2及3中保持一致。模式1为BiPAP,呼气相气道正压(ex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PAP)为使鼾声消退的最低EPAP水平。模式2仍为BiPAP通气模式,其EPAP固定设置比模式1高3cmH_2O。模式3为Auto-trilevel PAP模式,其IPAP和初期的EPAP设置与模式1相同,但是呼气末期EPAP(end expiratory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EEPAP)根据上气道通畅情况可以自动调节升压。不同的模式之间间隔两夜不采取任何PAP治疗,作为每个模式之间的洗脱期。我们比较以下参数,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脉搏氧饱和度(minimal SpO_2,miniSpO_2)、NIV治疗后第二天晨动脉血CO_2水平(PaCO_2)、睡眠时的觉醒指数和睡眠效率、三种PAP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间Epworth嗜睡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结果与PAP治疗前AHI(41.2±11.8)次/h相比,每种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模式治疗后AHI明显降低(均P0.01),其中模式1降至6.1±1.4次/h,模式2降至2.7±1.2次/h,模式3降至3.2±0.8次/h。与模式1相比较,模式2和模式3的AHI均进一步降低(均P0.05)。然而,在模式2和模式3 NIV治疗之间,AHI无显著差异(P0.05)。miniSpO_2治疗前为69.3±9.2%,每种NIV模式治疗后miniSpO_2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模式1为85.7±4.4%,模式2为91.2±3.5%及模式3为91.2±3.5%(均P0.01)。NIV治疗不同模式间miniSpO_2比较显示模式1显著低于模式2和模式3(P0.01),但模式2和模式3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NIV治疗后第二天早晨6:00的PaCO_2水平三种通气模式均较治疗前57.3±4.8mmHg明显下降(均P0.01),分别为模式1的41.8±3.4mmHg、模式2的48.9±3.2mmHg和模式3的42.3±2.9mmHg。模式间比较显示模式1和模式2之间及模式2和模式3之间PaCO_2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NIV治疗前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比率)65.3±9.1%相比,3种模式NIV治疗中睡眠效率均明显增高,分别为模式1的78.4±6.9%、模式2的81.4±8.6%及模式3的90.1±6.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NIV治疗模式间的睡眠效率比较,发现模式3中的睡眠效率要显著高于模式1及模式2,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种NIV模式于治疗后夜间觉醒指数和白日E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在三种NIV模式间比较显示模式3治疗的觉醒指数和日间ESS评分降为最低,显著低于模式1和模式2(均P0.05)。结论与BiPAP通气模式相比,Auto-trilevel PAP通气模式能更有效地纠正高碳酸血症,降低夜间AHI,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日间嗜睡评分。因此,对于同时伴有中度或重度OSAHS的OHS患者的无创通气治疗中,Auto-trilevel PAP通气模式比传统的BiPAP通气模式更为有效。
【学位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766;R589.2
【部分图文】:

特征图,呼吸周期,特征图,正压


图 1 自动三水平正压支持通气一个呼吸周期的特征图IPAP:吸气相气道正压;EPAP:呼气相气道正压EEPAP:呼气末气道正压PDIFF(pressure difference):吸气相和呼气相压力差在 auto-trilevel PAP 模式中,EPAP 用两个不同的部分显示,呼气阶段开始时 EPAP 水平相对较低,然后是可调节升高的呼气末 EPAP 水平。上气道通畅性和塌陷性具有周期性特征(图 2),上阶段早期更强,因为在这一时期内具有较高的内源性气气末阶段,内源性气道正压减弱进而上气道的抗塌陷性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患者在呼气末阶段容易出现睡眠呼吸自动三水平和双水平正压通气主要区别即在于呼气末 EP

特征图,呼吸周期,周期性,动态变化


图 1 自动三水平正压支持通气一个呼吸周期的特征图IPAP:吸气相气道正压;EPAP:呼气相气道正压EEPAP:呼气末气道正压PDIFF(pressure difference):吸气相和呼气相压力差在 auto-trilevel PAP 模式中,EPAP 用两个不同的部分显示,呼气阶段开始时 EPAP 水平相对较低,然后是可调节升高的呼气末 EPAP 水平。上气道通畅性和塌陷性具有周期性特征(图 2),上气道的抗塌陷性阶段早期更强,因为在这一时期内具有较高的内源性气道正压。但是,气末阶段,内源性气道正压减弱进而上气道的抗塌陷性也随之变弱[37,39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患者在呼气末阶段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3自动三水平和双水平正压通气主要区别即在于呼气末 EPAP 设置的不同

睡眠时间,模式,阻塞性呼吸暂停,记录时间


表 2 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参数,晨 PaCO2和日间 ESS 差 AHI OAHI CAHI miniSpO2(%)AITN1+N2 前 41.2±11.834.6±12.46.6±4.769.3±9.229.3±8.773.4±4.6 1 6.1±1.4bde4.8±1.7bde1.3±1.1b85.7±4.4bde4.3±1.2bde67.7±5.1bde 2 2.7±1.2bc2.1±1.5bc0.6±0.4b91.2±3.5bc6.1±1.3bce61.5±4.7bc 3 3.2±0.8bc2.6±1.4bc0.6±0.5b91.2±3.5bc2.8±1.2bcd57.7±6.6bc注: AHI: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OAHI: 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CAHI:睡眠时间; TRT: 总记录时间; N1+N2/TST(%): N1和N2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REM/TST(%): 快动眼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 ESS: 日间嗜睡评分; mi与治疗前相比, a: P<0.05,b: P<0.01; 与模式 1 比较, c: P<0.05; 与模式 2 比与模式 3 比较, e: 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三种不同正压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名医;2018年06期

2 刘超龙;;无创性正压通气联合安定在救治重症哮喘68例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06期

3 Lawrenece PL;陈锡明;;正压通气的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7年03期

4 白桂春;白雪莲;;早期机械正压通气在连枷胸患者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王国平;;预氧无正压通气在急症饱胃患者全麻快诱导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春喜;陶四明;郑福云;;有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7 李诚君;车皓;于艳兵;;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32期

8 姚莉,田雪;介绍一种简易的新生儿正压通气装置[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2期

9 张雪枫;;机械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3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年19期

10 文国安;;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在抢救高龄患者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春芳;自动三水平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疗效的比较[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品;实时超声评估麻醉诱导期间胃内进气量与正压通气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楠;超声实时监测麻醉诱导期间胃进气量与正压通气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3 江雨桐;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林伟斌;喉罩气道与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复苏的对照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蔚;术后短期正压通气对于存在肺部并发症风险因素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6 余志碧;新生儿喉罩复苏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7 刘婷婷;早产儿喉罩复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方快发;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邵大清;全麻诱导期正压通气对Ⅰ度肥胖患者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4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2894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