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脉络膜肿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5 00:17
目的观察不同脉络膜肿瘤,包括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骨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脉络膜血管瘤,在OCT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膜肿瘤患者36例(42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4眼)、脉络膜血管瘤12例(12眼)、脉络膜转移癌10例(14眼)、脉络膜骨瘤10例(12眼),分析不同肿瘤的OCT影像学特征。结果脉络膜黑色素瘤4眼,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多个团状高反射信号,视网膜各层组织被破坏。脉络膜转移癌14眼,OCT表现为脉络膜崎岖不平、波浪状改变,其下隐约可见脉络膜小血管形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外层组织内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团状高反射物堆积。脉络膜骨瘤12眼,10眼OCT示脉络膜层次内一个网状反射影像信号,此处结构与周围脉络膜血管结构完全不同,其后组织反光被遮挡。脉络膜血管瘤12眼,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脉络膜隆起,表面光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反射信号均匀。结论 OCT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不同脉络膜肿瘤形态进行观察,结合其他眼底检查手段可为脉络膜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眼科新进展. 2020,4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检查
脉络膜转移癌10例(14眼),10眼转移癌位于视盘旁颞上方,3眼位于后极部,1眼为脉络膜多发性转移病灶并部分脉络膜萎缩灶,均呈黄白色扁平隆起,边界不清。脉络膜转移癌其OCT图像表现为RPE光带轻度至中度的隆起,光带崎岖不平、波浪状改变,其下隐约可见脉络膜血管形态(图2A),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层脱离(图2B),视网膜外层组织内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团状高反射物堆积(图2C)。经治疗后的患者可见瘤体变平消失,RPE点状隆起(图2D)。2.3 脉络膜骨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脉络膜血管瘤12例(12眼),10眼位于后极部,2眼位于视盘颞上方;9眼表现为视网膜下隆起橘红色病灶,隆起度较高,面积1~10 PD,3眼因瘤体较小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改变。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脉络膜隆起,表面光滑,RPE层下反射信号均匀,其中10眼神经上皮层间未见明显高反射信号,2眼可见少许点状高反射,9眼可见视网膜下积液(图4)。图4 2例脉络膜血管瘤眼底彩色照相及OCT图像
本文编号:3019164
【文章来源】:眼科新进展. 2020,4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检查
脉络膜转移癌10例(14眼),10眼转移癌位于视盘旁颞上方,3眼位于后极部,1眼为脉络膜多发性转移病灶并部分脉络膜萎缩灶,均呈黄白色扁平隆起,边界不清。脉络膜转移癌其OCT图像表现为RPE光带轻度至中度的隆起,光带崎岖不平、波浪状改变,其下隐约可见脉络膜血管形态(图2A),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层脱离(图2B),视网膜外层组织内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团状高反射物堆积(图2C)。经治疗后的患者可见瘤体变平消失,RPE点状隆起(图2D)。2.3 脉络膜骨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脉络膜血管瘤12例(12眼),10眼位于后极部,2眼位于视盘颞上方;9眼表现为视网膜下隆起橘红色病灶,隆起度较高,面积1~10 PD,3眼因瘤体较小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改变。OCT均表现为视网膜下脉络膜隆起,表面光滑,RPE层下反射信号均匀,其中10眼神经上皮层间未见明显高反射信号,2眼可见少许点状高反射,9眼可见视网膜下积液(图4)。图4 2例脉络膜血管瘤眼底彩色照相及OCT图像
本文编号:3019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0191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