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振动对大鼠内耳及前庭核蛋白激酶酸化的影响与人类听力安全评估
发布时间:2017-04-30 11:12
本文关键词:低频振动对大鼠内耳及前庭核蛋白激酶酸化的影响与人类听力安全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低频振动对大鼠内耳及前庭核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目的研究低频振动对大鼠内耳及前庭核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24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前庭破坏振动组、前庭破坏非振动组、生理盐水振动组、生理盐水非振动组。用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这一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抑制剂鼓室投放制作耳蜗前庭损伤动物模型。所有动物分别在入组前、鼓室注射后2h、鼓室注射后1d(振动组为治疗后1d)行听力(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及平衡功能的行为学测试,处死大鼠后行内耳组织及前庭核蛋白取材,通过RD Systems, Inc..的Proteome Profiler Human Phospho-MAPK Array Kit蛋白芯片来测定应激蛋白和TrkB相关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3-NP鼓室投放导致动物出现显著听力损失(12 kHz处损伤最重,平均阈移达22.5 dB)和平衡障碍,接受低频振动后,动物听力均无变化,平衡功能有恢复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3-NP鼓室投放导致大鼠内耳磷酸化protein kinase B 2 (Akt 2), 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 (ERK1), ERK2, and 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 1 (JNK1)水平显著降低,这些均为有凋亡趋势的信号通路。低频振动使3-NP处理引起的内耳细胞中上述降低的MAPK信号通路出现回升,从而抑制上述凋亡趋势的信号通路。正常动物接受低频振动后,内耳磷酸化JNK2和p38δ水平降低,而Akt pan和JNK pan水平显著升高,说明低频振动诱导的的剪切应激反应有助于增加细胞对有害刺激的抵抗性。3-NP鼓室投放导致大鼠前庭核磷酸化MAPKs水平明显升高,包括Aktl, Akt2, Akt3, Akt pan, CREB, ERK1, ERK2,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αβ (GSK-3αβ), GSK-3β,heat shock protein 27 (HSP27), JNK1, JNK2, JNK3, MAPK kinase 3 (MKK3), MKK6, mitogen-and stress-activated kinase 2 (MSK2), p38α (MAPK14), p38δ((MAPK13/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APK4)), p38γ(MAPK12/ERK6), p53, 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p70 S6K), ribosomal s6 kinase 1 (RSK1), RSK2,和target of rapamycin (TOR)。这些变化可能属于前庭神经元在靶子(内耳)出现病变时的一种正常代偿机制,低频振动诱导的剪切应激反应使原本升高的磷酸化蛋白水平降低并接近正常组。正常动物接受低频振动后,前庭核绝大多数磷酸化蛋白水平升高,亦被认为是内耳的磷酸化蛋白水平降低引起了前庭核中的代偿变化。结论低频振动对大鼠内耳诱导的剪切应激反应调节机制是诱导应激通路和TrkB相关通路蛋白磷酸化正常代偿机制,并且增强正常内耳和前庭核细胞对有害刺激的抵抗性,增加细胞活性。二、低频旋转乳突振动对正常志愿者的影响目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治疗眩晕低频旋转乳突振动设备,本研究是为了评估该设备对听觉系统的安全性。方法选12名无眩晕主诉的志愿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3-25岁。将低频振动投放于右侧乳突,分别于振动前、振动后0.5小时、7天、和1年行纯音听阂检测,分析比较双耳的不同频率气、骨导阈值的变化。结果受试者双耳在低频振动后0.5小时的,右耳(暴露耳)在0.25、0.5、1.0 kHz骨导听阂分别降低了3、5、3 dB,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导阈移无显著性差异;振动后7天,左耳(对照耳)在0.25、0.5 kHz气导听阂分别提高了3、2 dB,有显著性差异(P0.05);振动后1年右耳在0.25、0.5、8kHz气导听阈分别降低了6、6、9 dB,在0.25、0.5、1 kHz骨导听阈分别升高了7、3、4 d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耳在2、4、8 kHz气导听阂分别提高了6、6、10 dB,在0.25、0.5、1、2、4kHz骨导听阈分别升高了7、6、6、8、8 d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振动后0.5小时及7天的听阈变化无规律,且数值小,无临床意义;1年后的左耳听阈升高6-10 dB,右耳低频气导听阈降低,低频骨导听阈提高,不符合振动引起的特异性改变,因此,该治疗眩晕的低频乳突振动设备对听觉系统是安全的。
【关键词】:低频振动 剪切应激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蛋白质磷酸化 振动 乳突 纯音听阈 人类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6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10-11
- 前言11-16
- 参考文献13-16
- 第一部分 低频振动对大鼠内耳及前庭核蛋白激酶磷酸化的影响16-36
- 一、材料和方法18-23
- 二、结果23-28
- 三、讨论28-31
- 四、结论31
- 参考文献31-36
- 第二部分 低频旋转乳突振动对正常志愿者的影响36-43
- 一、资料与方法36-37
- 二、结果37-39
- 三、讨论39-41
- 四、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3
- 综述43-52
- 参考文献47-52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52-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PYYKK銉 Ilmari;;An Animal Model of Sudden Onset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ith Vestibular Function Disturbances Induced By Mitochondrial Toxin[J];Journal of Otology;2006年02期
2 姚琴;任明姬;赵鹏伟;;MAPK转导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本文关键词:低频振动对大鼠内耳及前庭核蛋白激酶酸化的影响与人类听力安全评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367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