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2-16 10:02
<正>20世纪70年代,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以其卓越的微创性和功能性在鼻科手术中得到迅速普及,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及鼻腔鼻窦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1-2]。虽然CRS的治愈率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系统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后,术后鼻腔内仍存在黏膜肿胀、囊泡及黏液脓性分泌物等,鼻塞、脓涕及胀痛感等症状仍存在或加重[3]。这些未见好转以及术后复发的问题备受关注,也是鼻科领域研究的热点。
【文章来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34(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可能的发病机制
1.1 嗜酸粒细胞浸润
1.2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1.3 超抗原的影响
1.4 纤毛运动功能异常
1.5 其他较少见的可能发病机制
2 临床治疗进展
2.1 再次手术治疗
2.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2.3 抗生素的使用
2.4 黏液促排与鼻腔冲洗
2.5 免疫治疗等个性化治疗措施
3 小结与展望
本文编号:3537945
【文章来源】: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34(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可能的发病机制
1.1 嗜酸粒细胞浸润
1.2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1.3 超抗原的影响
1.4 纤毛运动功能异常
1.5 其他较少见的可能发病机制
2 临床治疗进展
2.1 再次手术治疗
2.2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2.3 抗生素的使用
2.4 黏液促排与鼻腔冲洗
2.5 免疫治疗等个性化治疗措施
3 小结与展望
本文编号:3537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35379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