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设备联合无线调频系统对听障人群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研究
本文关键词:助听设备联合无线调频系统对听障人群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研究背景和目的听力残疾给社会、家庭带来负担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听力残疾不仅影响该人群听力,更影响其生理、心理的正常发育,因此聋儿及青少年听障人群的听力康复更有其特殊性及重要性。助听器(hearing aid,HA)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是目前补偿或重建听力采用的两种主要手段。但即使选择最合适或者最先进的助听设备,在现实、复杂环境中听力改善效果仍不理想,限制该人群的听觉康复效果,影响其成长,而分析原因主要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下降有关。听觉辅助系统(assistive listening system,ALS)无线调频系统(frequency modulated system,FM系统)能通过针对性转换目标声音、放大目标声音以达到提高SNR目的,弥补、改善助听设备在真实环境中的听觉缺陷。但既往关于FM系统的研究集中于国外、母语为非声调型语言(英语)的听障人群,且多以言语识别正确率为评估指标,忽略声调型汉语普通话的听障人群,也忽略了对听障人群生理、心理等主观表现的评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利用助听设备与FM系统整合形成的新型助听整合系统探讨其在复杂环境中对听障患者的言语康复效果。纳入母语为声调型、汉语普通话的听障人群为实验对象,评估其言语感知能力并观察实验中受试者主观表现等的变化。明确并验证FM系统的听觉及言语改善情况。2.方法分别纳入11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及11名助听器佩戴者为实验对象,年龄波动范围为4岁-9岁,具体筛选标准见正文。以豪斯研究所(House Institute)研发定制的中文开放式言语感知软件(mandarin speech perception,MSP)作为言语声刺激,收集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言语识别成绩、反应耗时成绩,并观察受试者在整个测试中主观表现的变化。测试共包括14个不同条件:2种输入方式:单独使用助听设备(microphone,M)和助听设备耦连FM系统(FM+microphone,FM+M);7种不同的SNR水平:安静时及噪声强度分别为50、55、60、65、70、75d B SPL大小(始终保持助听设备处言语强度为65d B SPL)。收集、整理数据后,选择重复测量(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因素为不同输入方式(M、FM+M组),组内因素为不同SNR水平(安静、不同噪声水平)。采用Post-hoc Bonferroni配对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人工耳蜗耦连FM系统的优势。3.结果1)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对于人工耳蜗受试者,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在所有噪声水平条件下人工耳蜗耦连FM系统后均能获得显著的听觉言语改善效果(所有p0.05),且竞争性噪声强度愈大改善效果愈明显。实验中观察到,采用人工耳蜗耦连FM系统输出方式时,受试者在每组字词的测试中表现自信、反应迅速。另外,实验中还发现:随着噪声强度的逐渐增加,言语识别表现逐渐降低。2)第二部分实验结果:对于助听器受试者,数据统计分析显示:除了安静及噪声强度在50d B SPL大小两种条件下受试者对每组字词的平均言语识别成绩和平均反应耗时成绩无显著差别(p0.05),其余所有模拟噪声水平下耦连FM系统后的言语识别能力及反应耗时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助听器者(所有p0.05)。另外,实验中亦发现:随着噪声强度的逐渐增加,言语识别能力逐渐下降。4.结论助听设备耦连FM系统后,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听障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也可能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好的融入社会。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 助听器 无线调频系统 言语识别 听力损失/障碍 听觉言语康复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4.5
【目录】:
- 缩略词表4-5
- 英文摘要5-7
- 中文摘要7-9
- 第一章 前言9-11
- 第二章 人工耳蜗植入者使用无线调频系统后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研究11-18
- 2.1 方法11-15
- 2.2 实验结果15-16
- 2.3 讨论16-18
- 第三章 助听器佩戴者使用无线调频系统后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研究18-23
- 2.1 方法18-20
- 2.2 实验结果20-21
- 2.3 讨论21-23
- 全文结论23-25
- 参考文献25-28
- 文献综述 助听设备联合无线调频系统对听障人群言语康复效果的研究进展28-38
- 参考文献35-3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8-39
- 致谢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娟;庄玉;张新立;;96名听障学生颜色偏好的研究[J];中国校医;2011年01期
2 谢银霞;;视听教材在听障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34期
3 张宁生;听障者语言沟通法的历史演变[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年02期
4 邓润平;;听障生性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3年10期
5 孙倩云;赵敬国;赵庆怡;袁锋;张爱玲;;中国乒乓球听障奥运选手脑诱发电位特点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4年02期
6 孙锋;;论聋人文化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年02期
7 张跃武;为了人们的健康[J];双足与保健;2004年03期
8 金野;万勤;周红省;黄昭鸣;;听障患者舌面音构音障碍的原因及矫治对策[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年02期
9 刘应万;;延缓声音远去的进程[J];家庭医药;2006年07期
10 甘志珊;;听障及认知退化/心理声学听性处理障碍老龄人士的听力补偿[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荣建;;听障大学生的越轨行为现状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许丽敏;;心智绘图在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炳伟;李君;;听障学员在义齿技工培训中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桂枝;;艺术教育(音乐舞蹈)对高职听障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宁菲;郭菲菲;左海威;;写作决策支持体系对听觉植入患者听能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香港“九优”听障考生:成市民自强榜样[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语训部主任、启聪幼儿园园长 卢晓月;如何让听障宝宝听得到说得出[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郑璜;听障大学生 实现就业梦[N];福建日报;2014年
4 兰州市盲聋哑学校 胡霜;听障生心理健康教育[N];甘肃日报;2008年
5 法治报记者 王川;听障人士学车多地已放开 上海卡在哪儿?[N];上海法治报;2014年
6 记者 李丹丹;6000名贫困听障人士获赠助听器[N];昆明日报;2014年
7 记者 辛向东;李雄看望助听器项目专家及听障患者[N];大理日报(汉);2014年
8 ;用特别的爱温暖特别的孩子[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朱海兵 毛广绘;周志英:让迟开花早芬芳[N];浙江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林岩;为听障学生提供服务[N];吉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明;听障学生阅读理解监控的眼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强;听障大学生学业价值观与学业情绪、学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刘敏;听障中学生对挫折的态度与心理弹性、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吴建辉;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的高职听障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4 柯t2;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彭瑶;听障人士舞蹈教学方法的探究[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6 李玲;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韩博雅;小组工作介入成年听障人自身社交能力培养的探索[D];贵州大学;2015年
8 王玉;听障中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学业成败归因、学习自信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潘月英;特殊教育教师的榜样激励对听障中学生自立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10 王丽琼;听障学生微课制作与应用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助听设备联合无线调频系统对听障人群言语康复效果的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47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