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五官科论文 >

人工晶状体材质和后表面形态对囊袋弯曲速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31 05:00

  本文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材质和后表面形态对囊袋弯曲速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后囊膜混浊 囊袋弯曲速度 疏水性丙烯酸酯 高后凸形态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晶状体材质、后表面形态对囊袋弯曲速度的影响。方法:非随机化临床试验。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三组,A1-UV组15例15眼,AO组15例15眼,IQ组15例15眼。分别在术后1d,1、2、4wk,通过裂隙灯观察术眼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囊袋与人工晶状体边缘贴合程度。结果:术后1d囊袋弯曲系数,A1-UV组为3.34±0.22,AO组为3.00±0.19,IQ组为3.45±0.42,三组的囊袋弯曲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P0.05)。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1-UV组和AO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P0.05),A1-UV组和IQ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AO组和IQ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P0.05)。术后1wk囊袋弯曲系数,A1-UV组为4.01±0.04,AO组为3.08±0.26,IQ组为3.50±0.44,三组的囊袋弯曲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7,P0.05)。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1-UV组和AO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4,P0.05),A1-UV组和IQ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P0.05),AO组和IQ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术后2wk囊袋弯曲系数,A1-UV组为4.04±0.08,AO组为3.15±0.32,IQ组为3.53±0.47,三组的囊袋弯曲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9,P0.05)。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1-UV组和AO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9,P0.05),A1-UV组和IQ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P0.05),AO组和IQ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5)。术后4wk囊袋弯曲系数,A1-UV组为4.04±0.08,AO组为3.16±0.36,IQ组为3.65±0.46,三组的囊袋弯曲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P0.05)。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A1-UV组和AO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5,P0.05),A1-UV组和IQ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5),AO组和IQ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结论:囊袋弯曲速度受晶状体材质、后表面形态的共同影响。术后1d,影响囊袋弯曲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人工晶状体的材质,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可以加快囊袋弯曲速度。术后1~4wk,材质因素的影响减弱,影响囊袋弯曲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人工晶状体的机械结构。具有高后凸形态的人工晶状体能够快速形成囊袋弯曲,加快囊袋与人工晶状体的黏附,减少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迁移、增殖的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眼科医院;
【关键词】后囊膜混浊 囊袋弯曲速度 疏水性丙烯酸酯 高后凸形态
【分类号】:R779.66
【正文快照】: 妁RESULTS:At postoperative 1d,the Capsular BendIndexs(CBIs)of A1-UV group,AO group,IQ group w ere3.34±0.22,3.00±0.19,3.45±0.42,respectively and thedifferences w 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6.55,P0.05).Pairw ise com parison results show ed that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萍;马瑾;;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与眼部及全身因素的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5年19期

2 刘姣;许维强;吴林彬;刘勇慧;林倚敏;;白内障撕囊直径不同对后发性白内障影响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3期

3 张琪;姚克;;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评价方法[J];国际眼科纵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宁;钱丽敏;;人工晶状体材质和后表面形态对囊袋弯曲速度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6年09期

2 韦玉玲;;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与治疗状况[J];海南医学;2012年22期

3 李忠民;张健;齐海峰;;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不同类型后发性白内障[J];实用防盲技术;2012年04期

4 张枫;毕馨月;;整合素β1在晶状体后囊混浊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未艾,王晓黎,吴文捷,张振平;后发性白内障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眼视光学杂志;2005年02期

2 王军,孙葆忱,杨晓慧,陈建东;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人工晶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视功能评价方法[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09期

3 赵桂秋,孙为荣,牛膺筠,王传富,刘绍辉;晶状体前囊膜下上皮细胞增殖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01年03期

4 高丹宇,惠延年,吉启安,白建伟,刘红;小儿与老年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J];中华眼科杂志;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李理,崔龙江,陈玉枝;人工晶状体取出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3年06期

2 宫献珍;;人工晶状体取出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年01期

3 张春侠,陈梅珠,杨丽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J];眼科新进展;2004年05期

4 李俊芳,程娟;人工晶状体前膜的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04年05期

5 王少华;黄振平;陈银;姜涛;田农;陈穗华;吴网兰;;人工晶状体取出21例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4年03期

6 张劲松,赵江月;人工晶状体的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5年06期

7 辛婷枝;姚俊爱;赵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8 李筱荣;刘巨平;;特殊类型人工晶状体(综述)[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S1期

9 陈小t,

本文编号:597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597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9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