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蛋白质组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伴有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蛋白质组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鼻息肉 变应性鼻炎 蛋白质组学 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伴有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探讨变态反应在鼻息肉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鼻息肉发生的蛋白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精确定量分析变应性鼻炎患者中鼻道鼻黏膜组织(变应性鼻炎组)、不伴有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组织(不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伴有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组织(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和垂体瘤患者正常鼻黏膜组织(正常鼻黏膜组)的蛋白质表达谱,对各组样品进行两两比较后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蛋白质组数据自动分析系统(GO-MF)对结果中差异表达上调或下调最为明显的蛋白质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与变应性鼻炎组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161个,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蛋白质53个,差异表达下调的蛋白质108个;差异表达上调明显的蛋白质有2个,分别为嗜酸性粒细胞溶血磷脂酶(CLC)、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结构蛋白7(PLEKHA7);差异表达下调明显的蛋白质有2个,分别为S100钙结合蛋白A1(S100A1)、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与不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11个,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蛋白质9个,差异表达下调的蛋白质2个;差异表达上调明显的蛋白质有2个,分别为CLC、PLEKHA7;差异表达下调明显的蛋白质为DMBT1。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与正常鼻黏膜组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208个,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蛋白质59个,差异表达下调的蛋白质149个;差异表达上调明显的蛋白质有2个,分别为CLC、PLEKHA7;差异表达下调明显的蛋白质有3个,分别为S100A1、DMBT1、BPI折叠蛋白家族成员A1(BPIFA1)。不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与变应性鼻炎组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69个,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蛋白质23个,上调均不明显;差异表达下调的蛋白质46个,差异表达下调明显的蛋白质为S100A1。不伴有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组与正常鼻黏膜组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103个,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蛋白质29个,上调均不明显;差异表达下调的蛋白质74个,差异表达下调明显的蛋白质有2个,分别为S100A1、DMBT1。变应性鼻炎组与正常鼻黏膜组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12个,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蛋白质1个,但上调不明显;差异表达下调的蛋白质11个,下调明显的蛋白质为DMBT1。这些差异明显的蛋白质功能为细胞免疫调节(CLC、DMBT1、BPIFA1)、炎性反应(PLEKHA7)和信号转导(S100A1)。结论伴有变应性鼻炎的鼻息肉组织蛋白质表达谱与其他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差异表达明显的蛋白质CLC、PLEKHA7、S100A1、DMBT1、BPIFA1可能在变态反应对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鼻息肉 变应性鼻炎 蛋白质组学 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西医引导重点科研项目(14411960400,14411960401)和产学研项目(14DZ1940103)资助
【分类号】:R765.2
【正文快照】: 鼻息肉是临床常见的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变态反应、炎性反应、感染、损伤和遗传[1-4]对其发生、发展均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5-6]结果表明,变态反应对鼻息肉的发生可能起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正常中鼻道鼻黏膜、变应性鼻炎中鼻道鼻黏膜、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小莉,陈伟民,陈宝顺,史凤琴;微波辐射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谭成勋,张仁贤,朱向阳,刘玉涛,乔仁玲,包明全;射频治疗复发性变应性鼻炎68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16期
3 周斌,吕世静,陈向阳,何德,吕小华;变应性鼻炎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2种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6期
4 李宗仁;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J];甘肃科技;2000年05期
5 覃启书;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6期
6 蓝广萍,郭俊,李亚,王传永;复合抗原滴鼻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王雅纯,王挥戈;常规剂量阿司米唑治疗变应性鼻炎心脏安全性的临床观察与评价[J];华西药学杂志;2000年06期
8 肖少军,曾淑媛;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0年04期
9 兰秀琴,石青彦,宋露萍;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86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10 岳新建,李志伟,吴立连,余英莉,阮桂英;特非拉丁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玲;;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2 方敏;陈隆晖;;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新玲;;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方敏;陈隆晖;;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徐赤如;;变应性鼻炎的药物疗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陶泽璋;许昱;孔勇刚;邓玉琴;;变应性鼻炎治疗失败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古庆家;邹胜琴;李德炳;何刚;;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探讨[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仁忠;;以和利阳气为主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9 滕磊;忻耀杰;寻满湘;;燥红质与变应性鼻炎的证治关系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毋桂花;李莉;孟动玲;;玉屏止嚏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变应性鼻炎要与感冒相鉴别[N];保健时报;2008年
2 康琦;变应性鼻炎 工业化助长发病率治疗费用不断攀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陈小飞;变应性鼻炎如何防治?[N];健康时报;2008年
4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5 湖北 副主任医师 曾文;何为变应性鼻炎[N];家庭医生报;2005年
6 苏楠 林江涛;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应同防同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于峰;变应性鼻炎怎么治?[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益肺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850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wuguanyixuelunwen/85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