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他莫昔芬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及诱导脂肪性肝炎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7:20

  本文关键词:他莫昔芬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及诱导脂肪性肝炎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他莫昔芬 CAD 埃博拉病毒 脂肪性肝炎 副作用


【摘要】:西非国家2013年年底开始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e fever, EHF)疫情至今已经造成一万多例患者死亡,但是目前尚无正式经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上市的特效药物。为了能够尽快应用于临床,很多研究人员选择从经FDA批准已正式上市的药物中筛选具有抗埃博拉病毒活性的药物,现已筛选出80种具有抗埃博拉病毒感染活性的上市药物,其中就包括他莫昔芬,但是这些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阐明他莫昔芬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活性的具体作用机制,并为这类药物能尽快应用于临床治疗EHF患者提供理论依据及用药参考。本研究发现,他莫昔芬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埃博拉假病毒从双孔通道蛋白2 (two pore segment channel 2, TPC2)阳性溶酶体(lysosome, Lys)中释放至细胞质的过程,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不依赖于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随后,排除了他莫昔芬通过与NPC细胞内胆固醇转运子1 (NPC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1, NPC1)结构域A或C互作来干扰NPC1与埃博拉病毒GP结合从而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发现,在80种抗埃博拉病毒药物中有多达45种都属于阳离子双亲类药物(cationic amphiphilic drug, CAD),并且其中很多都被报道出具有相同的副作用,因此猜测这些药物很可能是由于其结构特性产生了这些副作用并抑制了埃博拉病毒感染。随后,发现他莫昔芬能够显著降低细胞中鞘氨醇的含量,并且促进晚期内体/溶酶体(late-endosome/lysosome, LE/Lys)中钙离子的积累。而且,LE/Lys特异的钙离子螯合剂也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埃博拉假病毒从TPC2+ Lys中释放。这些结果表明,他莫昔芬(甚至CAD)很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鞘氨醇的水平,进而扰乱了LE/Lys中钙离子的水平,从而抑制了埃博拉病毒从LE/Lys中释放的过程,最终抑制了埃博拉病毒感染细胞。虽然他莫昔芬能够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细胞,但是在临床治疗乳腺癌患者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脂肪性肝炎副作用的报道。目前,对于他莫昔芬诱导的脂肪性肝炎的产生机制研究的还不够清楚。本研究发现,他莫昔芬除了能够促进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脂质积累,还能升高炎性因子IFN-β、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并且他莫昔芬还能够诱导细胞质中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的积累。因此,本研究认为他莫昔芬诱导的脂肪性肝炎的发生,除了他莫昔芬对于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直接作用外,还可能通过扰乱LE/Lys系统,导致TLR4在LE/Lys中持续积累,引起TLR4信号通路长期激活,下游炎性因子持续分泌,炎性因子的持续表达又会反过来加重脂类代谢的紊乱,最终导致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综上所述,他莫昔芬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细胞以及诱导脂肪性肝炎的发生,都是由于他莫昔芬的结构特性导致其在LE/Lys中过度积累,扰乱了LE/Lys系统,最终导致埃博拉病毒感染被抑制,以及脂肪性肝炎的发生。这些发现为他莫昔芬用于临床治疗EHF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及用药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他莫昔芬诱导的脂肪性肝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他莫昔芬 CAD 埃博拉病毒 脂肪性肝炎 副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75.1;R512.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缩略词表7-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39
  • 1.1 埃博拉病毒10-28
  • 1.2 药物诱导的磷脂质沉积症28-34
  • 1.3 药物诱导的脂肪性肝炎34-38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38-39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39-58
  • 2.1 实验材料39
  • 2.2 实验设备39-40
  • 2.3 实验试剂40-41
  • 2.4 实验方法41-58
  • 第三章 他莫昔芬抑制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机制研究58-75
  • 3.1 引言58
  • 3.2 实验结果58-72
  • 3.3 小结讨论72-75
  • 第四章 他莫昔芬诱导脂肪性肝炎中炎症发生的机制研究75-83
  • 4.1 引言75
  • 4.2 实验结果75-81
  • 4.3 小结讨论81-83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83-84
  • 5.1 结论83
  • 5.2 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101
  • 致谢101-102
  • 附录102-121
  • 作者简历121


本文编号:1056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056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