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其与反流症状评分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变化及其与反流症状评分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胃食管反流病 血清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的浓度及其与反流症状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GERD患者,记录经埃索美拉唑治疗前后GERD Q评分和相应的血清PGⅠ、Ⅱ的浓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GⅠ和PGⅡ浓度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反流性胃炎(RE)共64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34例;治疗前RE和NERD组PGⅠ与PGⅡ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RE和NERD组PG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PGⅠ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PGⅠ、Ⅱ下降值RE明显高于NERD(P0.05),RE和NERD组治疗前后PGⅠ、PGⅡ水平差异显著(P0.05)。5级GERD Q评分各级血清PGⅠ、Ⅱ浓度比较治疗前后各级的PGⅠ、Ⅱ浓度差异显著,且和分级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GERD患者PGⅠ和Ⅱ血清浓度与非GERD老年人群比较升高;老年RE患者的PGⅠ血清浓度与NERD患者比较升高,治疗后下降;老年GERD患者PGⅠ和Ⅱ血清浓度与Gerd Q评分有明确相关性,可作为老年GERD诊断的辅助手段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 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消化内科;
【分类号】:R571
【正文快照】: 胃灼痛、反酸和胸骨后痛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典型表现,但老年患者常不典型且因罹患多种心肺疾患使得内镜检查和监测受限。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黏膜分泌的消化酶前体,根据其免疫原性的不同分为PGⅠ和PGⅡ两个亚群,近年研究表明血清PG的变化对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龙;魏晓平;;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对胃肠疾病诊断的意义[J];内科;2007年02期
2 曾滨;杨雷;金鑫;胡秀蕊;高海龙;赵正道;丁霖颖;;天津地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水平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3 刘佳;;80例男性查体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4 张晖;江枫;;南通地区不同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分析[J];交通医学;2013年02期
5 宫桂华,王孟薇;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0年02期
6 徐瑞龙,祝福春,胡轶,胡少龙;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5期
7 三木一正 ,韩少良;血清胃蛋白酶原[J];日本医学介绍;2005年02期
8 孙丽萍;宫月华;王兰;董明;袁媛;;辽宁庄河地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10期
9 刘燕;厉永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表达[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10 赵水娣;李彬;贾宁人;;血清胃蛋白酶原临床检测中的稳定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志冬;瞿晨芸;冯晓静;樊绮诗;;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孙荣同;辛晓文;孙耀辉;苏磊;;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对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刘卫东;赵永富;王建玺;张兰福;郭超;李毅;王学范;陈立军;韩忠祥;马峻岭;张联;游伟程;;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镜检查对胃癌早诊筛查的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付丽;雷旦生;;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代峰;;血清胃蛋白酶原、糖蛋白抗原72-4对胃癌诊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曹兴建;谢玮;郭新荣;葛熙;;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于秀艳;汪杰;高海燕;;血清胃蛋白酶原(PGl)测定对胃癌及其它胃部疾病诊断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8 孙丽萍;宫月华;王兰;宫伟;袁媛;;辽宁庄河胃癌高危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动态检测及其意义[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宁;心情好胃口就好[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王丹;甘于寂寞 勤于耕耘[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健;基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胃癌前病变不同证候类型的癌变风险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任建松;林县幽门螺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与胃癌和食管癌风险的前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亚楠;慢性胃部病变与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2 孙丽萍;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3 郎金飞;辨证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前列腺素E_2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魏印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17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梁宏洁;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胃液胃蛋白酶含量测定及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测与胃癌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6 汪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D];蚌埠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280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28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