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合成激酶3β在急性肝衰竭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GSKβ + 急性肝衰竭 ; 参考:《免疫学杂志》2017年06期
【摘要】: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够调节物质代谢、细胞生长及免疫炎症反应。近期研究发现GSK3β在急性肝衰竭中能够通过激活NF-κB炎症信号通路、增强IRF3固有免疫反应、促进氧化应激及抑制自噬等方式促进炎症反应。
[Abstract]:Glycogen synthetic kinase 3 尾 -GSK3 尾 is a serine / 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that regulates substance metabolism, cell growth and immune inflammation.Rec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GSK3 尾 can promote inflammation by activating NF- 魏 B inflammatory signaling pathway, enhancing the inherent immune response of IRF3, promo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nhibiting autophagy.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松江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感染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357,30660066) 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16SJGG57)
【分类号】:R57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慧琳;张颖冬;叶民;张宙;孙恒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合并急性肝衰竭1例[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6期
2 李汛;何灿明;王鲁文;龚作炯;;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的表达[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5期
3 李克;成军;;急性肝衰竭的加强治疗管理[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2期
4 ;急性肝衰竭的定义与治疗[J];临床荟萃;2011年02期
5 周新民;;急性肝衰竭病情评估与处理[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1年02期
6 段钟平;朱陇东;;急性肝衰竭预后评估系统及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7 杨运高;;氧化应激与急性肝衰竭潜在新靶点[J];中国基础科学;2012年06期
8 荣志仁;关于急性肝衰竭的诊治概述[J];日本医学介绍;1981年02期
9 龚常勇;急性肝衰竭的新定义[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4年01期
10 ;人造生物肝治疗严重急性肝衰竭[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青;;急性肝衰竭前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2 段英;邢卉春;王笑梅;欧蔚妮;魏丽荣;成军;;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及预后[A];第二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段英;邢卉春;王笑梅;欧蔚妮;魏丽荣;成军;;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及预后[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建锋;李霄;韩炜;张卓超;姜楠;窦科峰;;急性肝衰竭的治疗进展[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许烂漫;陈永平;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南;邓国宏;王宇明;;重庆地区急性肝衰竭病因和结局分析[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许烂漫;陈永平;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许烂漫;陈永平;王晓东;黄瑜;高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A];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汛;何灿明;王鲁文;龚作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表达[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王宝恩;;急性肝衰竭[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传染病研究所 张绪清 毛青;急性肝衰竭 救治理念获更新[N];健康报;2012年
2 萧红;急性肝衰竭的诊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臧红;NLRP3炎性体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及GalN/LPS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徐旭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刘凤超;急性肝衰竭模型鼠肝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郝彦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姜雪强;脂氧素对急性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俊刚;可回复永生化人胎肝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移植预防小鼠急性肝衰竭[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李建州;李氏人工肝(Li-ALS)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周一鸣;干细胞分化及其对急性肝衰竭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山凌;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思达;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激活急性肝衰竭大鼠卵圆细胞增殖中Wnt/β-Catenin信号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杨蓉蓉;Caspase-1介导糖原合酶激酶-3β促进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肝损伤[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田涛;鞘氨醇激酶1(SphK1)在脓毒症所致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5 陈玲;1,25(OH)_2VD_3在LPS/D-GalN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赵利云;急性肝衰竭住院患者临床诊疗的回顾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张志恒;血红素加氧酶-1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崔小兰;Sirt1失活通过增加NF-KB的乙酰化来保护TNF-α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和肝脏损伤[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海鸣;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D];江苏大学;2010年
10 马俊苓;生长激素对大鼠急性肝衰竭的影响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9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73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