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比较
本文选题:乙型肝炎病毒 + 慢加急性肝衰竭 ; 参考:《山东医药》2015年18期
【摘要】: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LAM治疗28例(LAM组),接受ETV治疗52例(ETV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ETV组有效率优于LAM组;治疗4、12、24周时ETV组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LAM组;治疗4周时LAM组PTA水平低于ETA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ETV组总胆红素、白蛋白、PTA及MELD评分均优于LAM组(P均0.05)。结论 ETV较LAM能更好地改善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各项指标,ETV近期疗效优于LAM。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lamivudine with lamivudine, entecavir and ETV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B virus (HBV).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0 patients with ACLF associated with HBV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28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M and 52 patients with ETV were treated with ETV. The liver function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virological indexes were observed by MELD- score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odel.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ETV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LAM group at 24 weeks, the HBV DNA negative rate in ETV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LAM group at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PTA level in LAM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ETA group at 4 weeks, and the total bilirubin level in ETV group at 12 and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MELD and PTA in albumi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LAM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ETV is better than LAM in improving the short-term efficacy of HBV related ACLF patient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
【分类号】: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宇明;汤影子;;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倪;吴云海;;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意义与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9年04期
2 辛绍杰;刘鸿凌;;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经验与证据[J];传染病信息;2010年05期
3 徐秀鹏;李永奎;朱应;;乙型肝炎重症化进程中病毒学特点及其致病机制[J];传染病信息;2011年04期
4 占国清;李芳;李刚;张薇薇;雷飞飞;李儒贵;谭华炳;;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疗效评价[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1期
5 闫杰;谢雯;;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1期
6 唐中权;;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2期
7 公培强;;沈元良主任治疗重症肝炎经验撷英[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8 张冬琴;张海月;吴吉圆;王鲁文;龚作炯;;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疗效Meta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06期
9 陈勇;韩小勇;;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生存状况研究[J];重庆医学;2015年07期
10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颜勤;王敏;陈颜;周素芳;安祯祥;王宗明;黄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临床研究[A];第十七届西南地区消化病学术会议暨2014贵州省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丹;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吴凡;基因沉默对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王宪波教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经验总结和临床运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娜;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牛丹;肝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卢向鹏;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衰竭/重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黄辉煌;CD39~+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与乙肝慢加急肝衰竭(ACLF)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6 汪秀梅;小剂量强的松龙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临床作用探讨[D];郑州大学;2012年
7 张国尊;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大鼠体内的肝细胞样分化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8 刘明;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预警指标研究及预警模型建立[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杨星;HB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肝衰竭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石瑶;恩替卡韦和强的松对HBV感染小鼠体内病毒复制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Short-term entecavir therapy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9年03期
2 杨丹红,赵年丰,梁伟峰,吴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短期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爱红;丁苇;;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14期
2 蒋伟;谌宁生;;谌宁生教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经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年06期
3 张晶;;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热点[J];山东医药;2011年16期
4 刘明;邓国宏;谭顺;刘洪利;孙小雯;谭文婷;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常规预警指标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5 李广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6期
6 刘明;张绪清;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概念及预警模型[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10期
7 郑盛;杨晋辉;;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2年03期
8 刘波;董静;张骏飞;宋海燕;陈曦;陈照林;陈从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1期
9 李杰;;合理膳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23期
10 吴娜;王中峰;;一项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临床特点及在院病死率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兰英华;姜立胜;李用国;;核苷类似物应用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及预后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胡瑾华;刘晓燕;王慧芬;陈菊梅;;1977例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分析[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宏宇;;颅脑损伤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一例[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鲁文;王立坤;陈辉;李汛;龚作炯;;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刘倩;李媛;白佳;许婷;赵雪琪;郝友华;丁红晖;朱帆;赵西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率与功能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姜立胜;兰英华;李用国;;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63例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鲁文;王立坤;陈辉;李汛;龚作炯;;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谭善忠;张e,
本文编号:1818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181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