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汁酸合成及转运异常在大鼠结肠炎性胆汁淤积发病中的作用
本文选题:溃疡性结肠炎 + 胆汁淤积 ; 参考:《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年18期
【摘要】:目的研究肝胆汁酸合成及转运异常在结肠炎性胆汁淤积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照体重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2,4,6-三硝基苯磺酸结肠灌注制备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正常组大鼠结肠给予0.9%Na Cl。考察动物的病变活动指数、病理组织评分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动物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以液质联用技术测定肝总胆汁酸、脱氧胆酸及石胆酸含量;用免疫印迹技术测定肝中胆汁酸合成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及胆汁酸外排转运体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病变活动指数、病理组织评分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4.51±1.49,(1.36±0.69)分和(0.40±0.07)U·m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UC模型制备成功。模型组大鼠肝总胆汁酸及脱氧胆酸含量分别为(85.50±18.60)μmol·L~(-1)和(79.53±32.99)ng·g~(-1),血清ALP和GGT水平分别为(259.43±58.58),(1.50±0.68)U·L~(-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模型组大鼠存在肝内胆汁淤积。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Cyp7a1的表达灰度值为0.72±0.07;而转运体Mrp2的表达灰度值为0.66±0.04;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肝内胆汁淤积,其发生与肝胆汁酸合成增多及胆汁酸外排减少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hepatobiliary juice acid synthesis and transport abnormality in the occurrence of colitis cholestasis. Methods Wistar 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body weight: normal group and model group. Model group rats were given 2,4,6- three 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colon perfusion to prepare ulcerative colitis (UC) model, and normal group rats colon was given. 0.9%Na Cl.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ctivity index of the animals, the score of pathological tissue and the activity of myeloperoxidase; the content of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glutamyl transaminopeptidase (GGT), cereal transaminase (AST) and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were measured; the content of total bile acid, deoxycholic acid and stone cholic acid in the liver was measur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immunoblotting was us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striction enzyme cholesterol 7 alpha hydroxylase (Cyp7a1) and the multidru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 2 (Mrp2) of the bile acid efflux transporter in the hepatic bile acid synthesis was measured by technique.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4.51 + 1.49, (1.36 + 0.69) and (0.40 + 0.07) U mg~ (-1) in the mode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dicating that the UC model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total bile acid and deoxycholic acid content in the rat model group were (85.50 + 18.60) Mu mol / L~ (-1) and (79.53 + 32.99) ng g~ (-1), and the serum ALP and GGT levels were respectively (259.43 + 58.58), (1.50 + 0.68) U L~ (all),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normal group. P0.05)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in the rat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Cyp7a1 in the model group was 0.72 + 0.07,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ansporter Mrp2 was 0.66 + 0.0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all P0.05). Increased bile acid synthesis and decreased bile acid efflux.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兰州大学药学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00596)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lzujbky-2014-223-lzujbky-2015-38)
【分类号】:R574.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峰,钱家鸣,孙钢,潘国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0年01期
2 胡发明;尼古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0年05期
3 王传文;溃疡性结肠炎与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药;2000年06期
4 陈现彬,梁玉玲,马伟,王传文;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沈旭东,凌贞,马爱英;吸烟与溃疡性结肠炎[J];人民军医;2000年02期
6 魏玮;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诊治体会[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闫伯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宋海波,陈万强,李虎林;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01期
9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10 魏禄浩;溃疡性结肠炎26例综合治疗体会[J];临床荟萃;200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燕明;柯晓;;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何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A];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2009年
3 吴林峰;蔡建庭;;溃疡性结肠炎129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许建明;韩玮;;安徽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人的多中心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5 杨大平;杨敏;;溃疡性结肠炎的肛门直肠动力检测及评价[A];2007年贵州省消化内镜诊疗及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李达周;文晓冬;张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7 杜立阳;刘悦;刘艳;宗士群;;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吕永慧;汪运鹏;;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ATSUSHI SAKURABA;TOSHIRO SATO;MAKOTO NAGANUMA;YUICHI MOROHOSHI;KATSUYOSHI MATSUOKA;NAGAMU INOUE;HIROMASA TAKAISHI;HARUHIKO OGATA;YASUSHI IWAO;TOSHIFUMI HIBI;王志民;;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吸附分离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的非双盲前瞻随机性初步研究[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学义;孙平;刘进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鑫;溃疡性结肠炎难预防[N];保健时报;2004年
2 记者 胡蔓、通讯员 高翔;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初步查明[N];湖北日报;2004年
3 高翔 黎昌政;溃疡性结肠炎与基因有关[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窦青;经常腹泻 当心溃疡性结肠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江春;甲硝唑可治溃疡性结肠炎[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柑露;怎样应对溃疡性结肠炎[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同济医院 姜元喜 许树长 副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饮食预防是关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8 袁虎;患溃疡性结肠炎要重调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朱晓京 胡晓震;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N];沈阳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慕欣 王雪敏 魏平;溃疡性结肠炎:要诊断 先排查[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凤鸽;食醋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郝筱倩;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特征及肠黏膜和血清中Beclin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16年
3 杨刚;热休克转录因子2调控自噬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朱旭;TAT-N15在溃疡性结肠炎及炎症相关性结直肠肿瘤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赵芯梅;溃疡性结肠炎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史济华;中国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的候选基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张英剑;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再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肠易激样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陈宏辉;不同肠道益生菌株治疗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柳越冬;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期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容容;血小板计数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及严重度的Meta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ARE结合活性与HO-1表达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亮;硫氧还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雷蕾;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及抗病毒治疗对其影响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俞敬;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1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刘帅;阿托伐他汀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雷美玲;Erbin在肠炎中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D];苏州大学;2015年
8 张萌;阻断IL-17F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9 许盼;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Meta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刘雯;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63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06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