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与MELD评分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07 23:55

  本文选题:慢性乙型肝炎 + 肝功能衰竭 ; 参考:《山东医药》2015年27期


【摘要】: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慢性肝衰竭(CLF)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ACLF患者62例(ACLF组)、CLF患者52例(CLF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0例(CHB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 Ag、HBe Ag、HBc Ab,并计算MELD评分。分析ACLF组、CLF组血清HBs Ag、HBe Ag、HBc Ab水平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LF组、CLF组血清HBs Ag水平降低,与CHB组相比,P均0.05。ACLF组、CLF组HBe Ag阳性者血清HBs Ag水平低于CHB组(P均0.01)。CLF组HBe Ag阴性患者血清HBs Ag水平低于CHB组(P0.05)。CHB组内,HBe Ag阳性、HBe Ag阴性患者血清HBs Ag、HBc Ab水平相比,P均0.05。ACLF组、CLF组MELD评分分别为(23.65±5.23)、(19.73±5.01)分,两组相比,P0.01。ACLF组、CLF组血清HBs Ag、HBe Ag、HBc Ab水平与MELD评分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ACLF、CLF患者血清HBs Ag水平较CHB患者降低;ACLF、CL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与HBV标志物水平无相关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serum HBV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ACLF) and 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BV markers and meld sco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ACLF) and 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ACLF (ACLF group) and 52 patients with CLF (CLF group) and 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group) were studied. The serum HBs Agn, HBe and HBc Ab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and meld scores were calculat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Bs Agn HBe Abs and meld score in ACLF group. Results the serum HBs Ag level in ACLF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LF group. Compared with CHB group, serum HBs Ag level in patients with HBe Ag positive in CLF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HB group (P 0.01). Serum HBs Ag level in HBe Ag negative patients in CLF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HB group (P0.05). The meld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ACLF group were (23.65 卤5.23), (19.73 卤5.01,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23.65 卤5.23), (19.73 卤5.01),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serum HBs Agn HBe and meld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serum HBs Ag in patients with ACLFG CLF is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CHB.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gnosis and the level of HBV markers.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第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
【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2012ZX10002004-011)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3RCGFSY19200)
【分类号】:R57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珍;楼敏;常秀娟;耿华;韩玉坤;陈菊梅;白文林;;四类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8年06期

2 吴健林;曾志励;吴继周;陈茂伟;玉艳红;刘志红;黄璐;;HBeAg阴、阳性慢乙肝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及HBVDNA水平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4期

3 尹乃宁;张卫;孙宏勋;;HBcAb滴度评定乙肝病毒感染和病毒复制的临床应用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3年17期

4 刘欢;韩涛;于美丽;;肝衰竭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24期

5 邹正升,陈菊梅,辛绍杰,邢汉前,沈宏辉,李建宇,刘艳萍,李保森;56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邬丽娜;丁玮玮;李素文;许建明;苏菲;;105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4期

2 惠威;侯维;孙琳;张立洁;孟庆华;;葡萄糖转运蛋白-1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表达研究[J];北京医学;2010年12期

3 孙颖;李保森;刘丽丹;张伟;赵军;张辉;金磊;常彬霞;滕光菊;辛绍杰;王福生;邹正升;;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传染病信息;2007年04期

4 陈菊梅;邹正升;;重视乙型肝炎肝衰竭的预防和控制[J];传染病信息;2008年02期

5 孙颖;李保森;徐东平;张政;赵景明;周光德;孙艳玲;黄磊;福军亮;杨永平;金磊;张伟;赵军;辛绍杰;王福生;邹正升;;肝内IFN—γ及其分泌细胞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传染病信息;2008年04期

6 辛绍杰;邹正升;李保森;赵军;徐东平;陈黎明;邢汉前;金磊;王福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蒋黎,雷虹,张绪清;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8 陈U_红,李德昌;粤北地区重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与预后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5年08期

9 赵军;孙颖;李保森;徐东平;张政;赵景明;周光德;孙艳玲;黄磊;张伟;辛绍杰;王福生;邹正升;;肝内CD68阳性细胞及TNF-α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1期

10 李健;邹文娟;梅小平;;T细胞亚群变化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转归关系分析[J];重庆医学;2013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保森;邹正升;王福生;辛绍杰;徐东平;陈黎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与HBV特异性CTL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建峰;陈楠楠;;终末期肝病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体会[A];2014年河南省传染病护理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赵丽红;王天芳;薛晓琳;吴秀艳;李永纲;陈盛铎;孙凤霞;李秀惠;张厂;刘燕玲;刘汶;毛德文;李昕;李宁;王思颖;;肝炎肝硬化患者舌象表现与MELD评分及其相关指标水平间相关性的探讨[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保新;五加苷元对D-GaIN/LPS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来要良;酒精性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中医证候学特点及益气活血解毒法对其干预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戚丽;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GSTM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氧化损伤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4 于风雪;白细胞介素28、P21活化激酶4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联性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谢和平;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中医证侯及自然病史中肝组织病理特征[D];中山大学;2012年

6 李少华;应用氟18标记新半乳糖白蛋白进行肝功能评估的临床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王丽媛;BATF和TIPE2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4年

8 周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各并发症影响因素与基于动态变化指标的预后预测模型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9 夏琦;肝衰竭临床科研系统和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14年

10 阮鹏;乙肝患者肝内cccDNA水平、HBV整合状况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强;79例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旭华;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初步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07年

3 周双男;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评价及细胞因子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4 于芳芳;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5 李蓥;影响肝衰竭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郭俊强;脾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观察[D];郑州大学;2013年

7 张莉;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组织和血清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变化及其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Rughoobur Ritesh(瑞特斯);慢性乙肝后肝硬化非恶性并发症患者存活率的新评估模式[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9 杨星;HB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肝衰竭影响肝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肝移植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余忠山;MELD评分和CTP分级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对术后生存率预测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年04期

2 文翠容,付体权,程丙立,庄英杰;HBsAg阴性、抗-HBc阳性献血者HBV感染性调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3 邢同京,章廉,侯金林,张明霞,杨洁,骆抗先;慢性乙肝患者Th_1/Th_2应答与乙肝病毒感染单个核细胞的关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余卫华 ,万建新;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DNA及肝组织中HBsAg HBcAg表达[J];临床医学;2004年07期

5 邢汉前,辛绍杰,赵景民,陈黎明,李保森,游绍莉,赵军,周光德,潘登;HBV慢性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肝组织内T、B淋巴细胞的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13期

6 ;肝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9期

7 任芙蓉,李慧,赵海燕;抗-HBc阳性、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8 阴斌霞;王香玲;赵丽华;柴丽华;岳天海;高宁;;重症肝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爱红;丁苇;;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14期

2 蒋伟;谌宁生;;谌宁生教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经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年06期

3 张晶;;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热点[J];山东医药;2011年16期

4 刘明;邓国宏;谭顺;刘洪利;孙小雯;谭文婷;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常规预警指标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5 李广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06期

6 刘明;张绪清;毛青;;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概念及预警模型[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年10期

7 郑盛;杨晋辉;;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2年03期

8 刘波;董静;张骏飞;宋海燕;陈曦;陈照林;陈从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3年01期

9 李杰;;合理膳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23期

10 吴娜;王中峰;;一项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临床特点及在院病死率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姝;兰英华;姜立胜;李用国;;核苷类似物应用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及预后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胡瑾华;刘晓燕;王慧芬;陈菊梅;;1977例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分析[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鲁文;王立坤;陈辉;李汛;龚作炯;;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A];全国第4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刘倩;李媛;白佳;许婷;赵雪琪;郝友华;丁红晖;朱帆;赵西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NK细胞频率与功能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王鲁文;王立坤;陈辉;李汛;龚作炯;;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谭善忠;张e,

本文编号:2106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106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3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