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5年
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姚佳伶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最常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近年呈现下降趋势,而酒精性、非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等则逐年上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症,引起肝脏以及胃肠道等内脏系统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研究颇多,但是关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特别是其血流动力学方面,还比较薄弱。门脉高压性胃病是门静脉高压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出现特殊病变,并伴有黏膜和黏膜下血管扩张而组织学上无明显炎症的一种独立的胃病(1992年意大利米兰有关门脉高压性胃病共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其病理生理主要涉及胃黏膜微循环障碍,但是目前关于其血流量改变、微血管直径改变等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研究对象大多为人体离体标本、动物模型,其检测方法如激光多普勒、病理切片等,研究结果误差较大,尚缺乏临床在体实时研究资料。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体内实时、动态观察毛细血管的变化,并且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壁和血细胞的形态和流动状态,是研究微循环改变的新型工具。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应用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并后续测量分析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及未来基于机制的治疗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病房的患者,经病史,腹部CT或超声,电子胃镜等诊断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查体或其他原因行共聚焦内镜检查、无门静脉高压症且白光胃镜表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相关禁忌症,收集其临床资料,然后静脉麻醉下行白光胃镜检查,采集典型病变图像存储于相应数据库中。继而注射对比剂行共聚焦内镜检查(每个部位有效观察时间不少于15秒),选取胃底*1、胃体四壁各*1、典型病变处进行观察,同时录制视频存储于相应数据库中。最后应用Cellvizio Viewer软件和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测量分析共聚焦内镜主要指标:微血管直径、微血管面积;其余共聚焦内镜下观察指标有:微血管形态、微循环中血细胞流动状态、荧光素钠渗出、胃小凹改变。其余指标包括白光胃镜表现和临床指标(病因组成等)。本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中文版,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认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实验组共有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25例,男性17例,年龄52.5±9.8岁,有3例具有高血压病史。其中2例为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其余均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其肝硬化病因包括乙肝病毒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丙肝病毒性。对照组共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33例,部分合并胃息肉或胆汁反流,男性23例,年龄49.1±11.1岁,有3例具有高血压病史。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3种因素在两组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等于0.890、0.223、1.000。白光胃镜下,实验组中大部分患者胃黏膜表现为明显马赛克样图案、表浅红斑、细小红点灶和樱桃红样斑点等典型改变,以胃底和胃体多见,胃窦没有发现上述改变,其中马赛克样改变最多见,但是部分患者表现相对较轻;对照组患者胃黏膜呈现慢性炎症改变,部分为活动性。实验组患者胃底、胃体大小弯处胃黏膜微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1,0.001,0.016;胃体前后壁处两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26、0.061。实验组患者胃底、胃体四壁处胃黏膜微血管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均0.001。实验组患者胃黏膜微血管内血细胞流动状态,大多数速度减慢,呈现为粒流、粒缓流和粒线流,甚至表现为或长或短的粒摆流或停滞状态,部分可见微血管内血细胞聚集成团,可是少数也表现为线流、线粒流,类似于正常微循环血流状态。部分微血管扭曲、变形,荧光素钠渗出增加。胃小凹改变不明显,但是部分上皮荧光素钠渗出增加,呈现炎症表现。对照组患者胃黏膜微血管内血细胞流动状态大多为线流、线粒流和粒线流,个别也表现为粒摆流,但是无停滞状态。研究结论共聚焦内镜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整体表现为微血管增生并且扩张,部分微血管扭曲、变形,通透性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出现血流淤滞的倾向,可见血细胞聚集成团;胃小凹改变不明显,但是部分上皮通透性增加,呈现炎症表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发明;凌凤东;;人胃粘膜血管构筑[J];解剖学报;1989年04期
2 雷曙光;田翠翠;罗永煌;陈琪;陈君;;西甲硅油与二甲硅油消泡性能对比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张建,段相林;大鼠胃有腺区粘膜层微血管构筑的发育及衰老变化[J];动物学杂志;2001年03期
2 李荣;张健;梁海峰;赵九安;;红花干预特发性水肿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药;2006年10期
3 李健,张建,沈金宝,段相林;脊椎动物胃壁微血管构筑的研究进展[J];解剖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4 唐勇;余哲;;试用体视学方法观测人鼻粘膜毛细血管密度[J];解剖学杂志;1993年05期
5 安树才,王树卿,罗维,刘杰,田国忠,胡俊卿;足月胎儿胃贲门部及胃底部血管的微细分布和立体构筑[J];解剖学杂志;1998年02期
6 张庆富;焦保华;;大鼠经颅高压电烧伤后CD11b/CD18表达对白细胞黏附的影响及乌司他丁干预作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年02期
7 赵秀梅;李丹;张笑明;田牛;罗毅;尹岭;;大鼠肠系膜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形态结构[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8 赵振富,初国良,苗智;胎儿胃动脉微血管的实验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5期
9 王朋;杨明会;李绍旦;霍旺;;孙络与微血管相关性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2年10期
10 范庆庆;王建荣;皮红英;;两种止血带缚扎压力的应用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年2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晓钢;水、钙离子通道与脏腑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李春华;经穴/时机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周宏超;中药复方主要成分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赵晓民;血压波动性增高致微循环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庆富;经颅高压电烧伤对微血管内白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吴锐;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7 尹志勇;糖尿病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保护的新机制:S1P1/3介导的心脏微血管损伤调节[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8 陈磊;电针不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肠道微循环、脑肠相关神经肽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樊纯华;隔姜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轩;脑淋巴引流阻滞对SAH继发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吡哆醇的缓解作用[D];泰山医学院;2007年
2 林剑;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细胞免疫与肠道屏障的实验研究[D];华北煤炭医学院;2010年
3 江晓平;微循环血流特征分析及其单元的模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孙娜;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电刺激与小肠电活动的相关性的解析[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谢敏;创伤愈合过程中血管新生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刘辉凤;毛细血管的新生方式与组织缺氧程度的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赵同;改善脑淋巴引流途径对急性脑梗死中的防治作用[D];山东大学;2009年
8 范庆庆;止血带缚扎压力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9 王丽娜;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杨吉文;机体及细胞内ATP动态变化过程模型及其模拟试验[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娟,张高勇,董金凤,周晓海,洪昕林;泡沫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方法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5年03期
2 毛二林;李小瑞;;乳液型二甲基硅油/气相SiO_2/双酰胺复配消泡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中华纸业;2008年20期
3 陈一鹏,朱泉;新型消泡剂的性能测试[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4 李荣;张洪武;高洁莹;曾少华;;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及性能[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夏建明;陈晓玉;李纪亮;;纺织印染消泡剂的研制、性能与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庞重军,刘宝生,陈剑民,杨东立,周沅宽;表面修饰粉末消泡剂的制备及评定[J];茂名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黄良仙;安秋凤;郭锟;李歌;王前进;李浩;;高效乳液型有机硅消泡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顾德中;发泡剂的性能、测定和选择[J];印染;1985年03期
9 赵玉索;;有机硅消泡剂的研究及发展[J];浙江化工;2007年03期
10 杨莉;葛亚彬;赵志刚;;西甲硅油乳剂[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买玉兰,张辉,丁继侠;门脉高压性胃病46例治疗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王基华,张继新,葛敬梅;门脉高压性胃病15例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1年04期
3 高树懿;门脉高压性胃病42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4年03期
4 邱香,李传凤;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年02期
5 张正安,耿直;门脉高压性胃病7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16期
6 李恩山,赵连德,朱立东,孙庆旭,李政萍,张元凯;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加断流术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年05期
7 黄锦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J];医学综述;2005年12期
8 李兴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年01期
9 孟庆媛;黄颖秋;;门脉高压性胃病58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盖保东;王正峰;刘东;;门脉高压性胃病[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来安;谢明君;;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30例[A];第二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2 吴伟民;;9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镜分析[A];2008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胡永生;李光;杨宏志;;清下消补四法联用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38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葛来安;谢明君;;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3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冯沙;周伟;赵茜;;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26例分析[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孙海燕;孟勇;;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电图表现[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王大力;施杰民;;四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A];浙江省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建国;郭新宁;丁欢;;2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陈朝元;何顺勇;高全达;张传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10 于芳芳;;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市中医院 曾耀明;[N];温州日报;2005年
2 曹元成;[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进东;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张瑞;洛沙坦治疗大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佳伶;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子银;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门脉高压性胃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D];山东大学;2014年
3 白云;血红素加氧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4 田宗彪;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彭学样;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0年
6 赵瑛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7 宋然;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性胃病62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加栋;门脉高压性胃病愈合过程中TGF-α、EGFR的表达变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殷小兰;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实验研究及疏肝活血健脾方的防治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10 贺启贵;门脉高压性胃病病理初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1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