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与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1-11 14:13

  本文关键词: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与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2年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与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徐梦秋  

【摘要】:研究背景 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Y—GGT)(简称GGT)是含有巯基的线粒体酶,是负责细胞外谷胱甘肽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谷氨酰循环中催化谷氨酰基从谷胱甘肽或其它含谷氨酰基的物质中转移到氨基酸上,形成γ—谷氨酰氨基酸,为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再合成提供原料氨基酸[1]。GGT具有高度排泌活性且有多种同工酶,是一种灵敏、简易、经济的检测指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人体内各组织细胞中均可见[2],如肝、胆、肾、胰、肠、心、脑、前列腺等的细胞膜,最多见于分泌或吸收能力强的富含蛋白质的组织,如胆管、胰腺、肾脏、附睾等。人体血清中的GGT是肝胆酶,主要来自肝胆组织,肝脏中的GGT由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所产生,局限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经胆道排泌。 脂肪肝是一种与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饮食结构有关的可逆性疾病[3],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获得性疾病,由于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特别是在青壮年中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这可能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注意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摄食高脂肪、高能量食品,过度饮酒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密切相关。脂肪肝的发病特点与其病因和病理程度有关[4]。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伴有胰岛素抵抗的一组疾病的聚集,目前已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代谢综合征的四个基本组分是:向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高脂血症及高血压。近年来,围绕胰岛素抵抗这-核心病理基础,广义的代谢综合征还涉及到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氧化应激、睡眠呼吸暂停、微量蛋白尿、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个组分。由于血清中的GGT主要存在于肝胆细胞,所以长期以来,临床上认为此酶的升高主要与肝、胆疾患和饮酒有关[5],也有文献提到此酶的升高与胰腺炎、肾功能衰竭、心肌损伤、糖尿病或服用某些药物有关,但升高的原因多不明确且仅为轻度升高。因此,GGT在肝胆疾患以外的临床应用常被忽略,更未被视为疾病的预示指标。近来有研究表明GGT可能是体内氧化应激的一个指标,反映体内代谢产生的活性氧,可能损伤多个组织和脏器[5],其活性即使在参考范围内的偏高值时,也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腹部肥胖、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LDL-C增加或甘油三酯等)、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有很大的关系。已有研究显示:在GGT升高组中,观察对象的体重指数、收缩压、餐后2小时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增高,而且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后果为发生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新的观点认为,代谢综合征实际上是一种慢性炎症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一样,以脂肪源性前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5释放作为始动因子,导致慢性血管内膜炎症,并启动氧化应激反应,而导致GGT升高[6]。2000年的一份横断面研究[7]最先分析了GGT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者观察到GGT与体质指数、收缩压、空腹胰岛素水平和甘油三酯密切相关,校正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及饮酒等混杂因素后,GGT仍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预测因子。 然而,上述针对GGT与脂肪肝,GGT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多数是基于横断面设计,缺乏基于大样本纵向监测健康体检队列的长期观察结果。在数据分析上,由于缺少重复测量信息,基本上采用传统的Logistic回归或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忽略了同一个体不同测量时间点之间的联系。为此,本研究依托本课题组已经构建的大型纵向监测健康体检队列,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系统分析GGT与脂肪肝,GGT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为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依托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数据库中的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健康体检人群的资料,构建纵向监测健康体检队列。本队列中共包含166984人次,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体格检查数据组成纵向监测队列,从中筛选出6年内查体三年以上,且初次体检时不患有本研究目标疾病(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的人群纳入本研究,共计6513人(26256人次) 脂肪肝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2006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4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针对体检数据库中相关研究指标的缺失值,本研究选取缺失值比例小于10%的体检指标,假设数据的分布服从多元正态分布,且数据的缺失模式为任意缺失,采用多重填补过程中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填补,运用SAS9.0软件完成填补过程。 将所有体检对象的身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血脂各项赋值得分相加,总分≥3的体检对象的代谢综合征赋值为1,总分3分的体检对象的代谢综合征赋值为0。赋值和描述过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on equations,GEE)模型,运用SAS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体检人群特征描述: 本研究资料的人群,年龄集中在20-60岁之间,男性平均年龄40.5岁,女性平均年龄37.6岁。本研究队列中体检连续3年、4年、5年的人数相近,连续体检6年的人数最少。连续体检3年、4年、5年、6年的体检者中,女性人数均多于男性。 体检人群血清GGT值呈现正偏峰。GGT值的四分位数点分别为11.0、15.0、22.0、492.0,将人群的GGT水平分为4个等级,依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各等级人数逐渐减少。 本研究资料中,脂肪肝检出2118人,检出率8.1%;代谢综合征检出307人,检出率1.2%。 2广义估计方程: 在脂肪肝的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中,调整了其它潜在的混杂因素后,GGT与脂肪肝的发生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与GGT的0水平相比,1、2、3水平的OR值依次为:1.3163、2.3634、3.7692,该三个水平与0水平比较,患脂肪肝的风险的倍数逐渐增加,这表明GGT与脂肪肝的发生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着GGT水平的增高,脂肪肝的患病风险呈增加趋势。 在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中,调整了其它潜在的混杂因素后,GGT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与GGT的0水平相比,1、2、3水平的OR值依次为:1.8036、2.9835、5.8480,即该三个水平与0水平比较,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的倍数逐渐增加,这表明GGT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着GGT水平的增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呈增加趋势。 同样地,在代谢综合征的四个组分——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的影响因素的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中,调整了其它潜在的混杂因素后,GGT与这四个组分的发生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体检指标(P0.0001)。且GGT的1、2、3三个水平与0水平比较,患病的倍数逐渐增加,这表明GGT与它们的发生均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着GGT水平的增高,患病风险均呈增加趋势。 结论 (1)GGT是脂肪肝患病的影响因素,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2)GGT是代谢综合征患病的影响因素,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3)GGT是代谢综合征的四个组分--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的影响因素,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4)GGT的升高对于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大于其对于脂肪肝的影响;在代谢综合征的四个组分中,GGT的升高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影响最大,远大于其对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的影响;且GGT的升高对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的影响程度相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75.5;R58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敏利;席瑞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碱性磷酸酶在不同肝胆疾病中的临床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陈建森;郑华燊;石安然;杨媛媛;;1508例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与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关联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3 茅群霞,李晓松;多重填补法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模型在有缺失值的妇幼卫生纵向数据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4 曹阳,谢万军,张罗漫;多重填补的方法及其统计推断原理[J];中国医院统计;2003年02期

5 褚桂梅;张芸君;袁新荣;王延宏;;脂肪肝与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和血脂含量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15期

6 忻鼎广,陈敏;用ROC曲线评价ChE等5项生化指标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1年04期

7 刘存飞;刘承云;;谷氨酰转肽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4期

8 吴政;杨明;黄春;;老年人谷氨酰转肽酶异常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年04期

9 郑婉君,黄泽洧,余文辉;血清胆碱酯酶等5项生化指标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04期

10 吕云岗;;谷氨酰转移酶(γ-GT)升高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红平;梁礼珍;蔡五妹;张宏涛;卢琦华;;青蒿素哌喹复方对大鼠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1期

2 范伟赢;王伯章;;复方茯苓甘草汤防治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成分实验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4期

3 叶程程;倪海祥;黄琦;;代谢综合征患者肾脏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4 李军;李奕贵;彭晓江;;法舒地尔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9年01期

5 赵淑丽;朱德增;;中医诊治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孙向东;付丽琳;;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患病情况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刘松;赵汝有;周胜岐;赵继英;;序贯法测定第一产程分娩镇痛中罗哌卡因最小运动阻滞浓度[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8 刘松;周胜岐;赵继英;崔新亮;;术后镇痛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阻滞效能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9 贾兆通;田凯华;;病程对1型糖尿病血脂、血尿酸水平及并发MS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孙学玉;廉哲勋;韩增雷;;代谢综合征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瘦素及脂联素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黎黎;邵继红;;徐州市65岁以上居民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A];营养与老年代谢病——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邵继红;王坤;沈霞;李东野;李翔;方晓芬;何庆峰;刘微微;任香梅;张美荣;金英良;;徐州二个社区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琦;倪海祥;魏佳平;袁晓;叶程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4 张钰聪;关绍晨;吴晓光;刘洪军;孙菲;刁丽君;汤哲;方向华;;北京市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的性别、随龄变化[A];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0学术年会青年论坛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规范化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培训班学术论文集[C];2010年

5 伍树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人群危险因素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6 蒋宝泉;钟丕洪;程晓斌;秦勇;杨小伶;杨剑;段绪伟;曹艳芬;黄安全;何秀梅;唐蓉;向成秀;;重庆市市区中老年人群营养现状及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蒋宝泉;钟丕洪;程晓斌;秦勇;杨小伶;杨剑;段绪伟;曹艳芬;黄安全;何秀梅;唐蓉;向成秀;;重庆市市区中老年人群营养现状及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A];营养与食品——健康中国高级论坛Ⅱ论文集[C];2008年

8 张曙云;俞小忠;黄垄;陶君;;吸烟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TOXSTAT 2006的统计学原理及使用说明[A];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专题负责人培训班论文集[C];2008年

10 倪青;陈世波;;基于个体化诊疗平台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证候规律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爱荣;1、叶酸代谢酶相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2、膀胱癌石蜡包埋组织microRNA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闪;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代谢综合征及评价室壁运动的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刘丽艳;CYP1A1与PPARα多态性及mRNA水平在酒精性肝病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付渊博;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及主要结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朴雪花;降浊清肝汤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袁利梅;复方芪麻胶囊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机制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罗其花;中国小蜂螨自然种系构成、流行病学调查及寄生生物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徐涛;零频数过多资料的统计学模型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10 赵玥;两种金线莲生长及与内生真菌共生培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明慧;代谢综合征不同诊断标准的应用比较[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黎明;某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调查[D];郑州大学;2010年

3 吴俊;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数据清洗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靳艳江;黄连温胆汤加减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瘦素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杜爱芬;黄连温胆汤加减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血清FFA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郑敏莉;梅州地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情况调查[D];暨南大学;2010年

7 童峰;广州高校教职工代谢综合征患病调查与综合干预效果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8 丘梓华;梅州城区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晶晶;昆丹冲剂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张钊;基于无偏估计方程的模型选择[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宝荣,任秀宝,郭晓林,王立强,朱力,李殿富,刘阳;不同肝病患者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测定及临床意义[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2 王伯良,仲月霞,顾炳权,曹义战,陆将,田小溪;亮氨酸氨基肽酶在各类肝病诊断中的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3 陈建森;郑华燊;石安然;杨媛媛;;1508例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与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关联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4 黄高明,周颖川,梁秋萍;临床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吴瑶,沈云峰,张玲,顾敏,张洪波;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及在肝病中的意义[J];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张育群;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7 李康;魏韦;王滨友;赵亚双;;医学诊断试验评价的ROC分析——重复测量诊断数据的ROC曲线[J];中国医院统计;2001年01期

8 冯新;刘权海;刘培良;关宏博;;脂肪肝患者血清脂类与脂蛋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5期

9 黄小平;肖亚雄;;脂肪肝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03期

10 程薇莉,丁茗敏,何嫱,张桂兰,赵瑛,王淑勤,陈瑛,黄聪;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酶、血脂检测及其意义[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长慧;广义线性模型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平综,陆菊明审;运动和代谢综合征[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2 高政南,宋光华;中国人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3 吴元民,贾伟平,项坤三,邵宝蓉,顾惠琳,陈蕾,袁杏生,陆俊茜,刘绍芳;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不同组合成份的特征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0年04期

4 向红丁;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中国之现状[J];现代康复;2001年13期

5 孙东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代谢综合征[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1年05期

6 杨文英,邢小燕;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新医学;2002年04期

7 项坤三;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5期

8 刘超 ,周红文;瘦素与代谢综合征[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2年04期

9 王英,时念民,赵玉容,赵丹丽;知识分子代谢综合征患病状况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林志昭,周望梅;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巍;张风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增英;;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塔其一;王丽新;刘波;沈丽丽;;饮食平衡防患代谢综合征[A];2007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文集[C];2007年

4 孙唯佳;陈敏;陈艳秋;唐倩如;陈爱芳;孙玮;林轶凡;姜菁静;徐丹凤;谢华;孙建琴;;身体活动谱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刘剑南;陆甘;沈久成;陈丽萍;刘俊衡;梅永才;傅坤发;张希龙;;机关打鼾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状况分析[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志蕴;张梅;张运;申洪明;戴晓华;杨睿;陈良;;初步探讨轴向运动指标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展英华;张梅;张运;;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心功能改变与脂联素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8 展英华;张梅;;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肌局部功能和同步性变化[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朱章志;裴倩;;从圆运动升降紊乱角度谈代谢综合征的病机[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10 王学美;;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中杰;[N];健康报;2004年

2 王苏平;[N];健康报;2004年

3 夏洪平 张步升 张楠 提供;[N];健康报;2005年

4 王会玲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5 记者 任勇 实习生 庄洁;[N];天津日报;2005年

6 祝家彬 一佳;[N];浙江日报;2004年

7 北京主任医师 王润华;[N];大众卫生报;2006年

8 邹争春;[N];健康报;2006年

9 罗刚 卢晓娣;[N];健康报;2006年

10 王雪飞;[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志宏;代谢综合征相关新因子的探讨[D];中南大学;2008年

2 曹剑;性激素、雄激素受体水平与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伍佩英;β-葡聚糖对实验性代谢综合征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王宝;老年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及中药干预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林波;人群中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慢性肾脏病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4年

6 夏明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的定量诊断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阎彩凤;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冯胜强;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与非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横断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9 王淳秀;四川省凉山彝族和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及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利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泊;北京和南京城乡代谢综合征流行情况[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耿敖;血浆尾加素Ⅱ水平与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刘英杰;代谢综合征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道燕;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特征及干预策略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钱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6 段风梅;低脂高碳水化合物膳食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黄明爱;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张祎;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发冠心病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9 高月琴;西山煤矿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10 徐旭军;代谢综合征患者春节前后血清磷脂脂肪酸谱比较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与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6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36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