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5 14:25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以腹胀、早饱、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特征,在全球患病率约2.0%,在中国可达24%,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内脏高敏感、胃肠道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心理障碍等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FD患者存在十二指肠粘膜的免疫激活,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是其中两种最重要的免疫激活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存在于整个胃肠道,对维持正常的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通过释放分泌性颗粒影响抗原递呈、细胞因子的释放、肥大细胞的激活和免疫耐受。嗜酸性粒细胞可能通过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肠神经系统影响FD的发生发展。Walker等比较了 51名FD患者和48名无症状的健康者(Healthy controls,HCs),发现前者的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增高,并且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与FD症状尤其是早饱密切相关。另一项对59名FD儿童患者的研究也发现71%的病例中存在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推测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很可能是FD的病理学标志。但是,日本的研究显示,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数增多只发生在感染后功能性消化不良(PI-FD)患者。Irian的研究报道,FD与对照组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数无差异。以往的评估FD中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样本量均较小,对不同的人群也缺乏普遍的适用性。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国人群中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FD症状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以及HP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之间的关系,探索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在FD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研究目的1.比较F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胃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总数的差异。2.比较F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十二指肠的脱颗粒(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数目的差异。3.评估FD患者症状、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1.研究对象的纳入: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作为病例组(FD组);纳入同期无症状的要求行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在18-70岁之间。纳入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完成调查问卷:完成基本信息问卷,FD罗马Ⅲ诊断问卷以及医院内焦虑抑郁量表(HADS)。3.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活检:活检部位包括胃体小弯,胃窦小弯,十二指肠球部(D1)和十二指肠降部(D2)。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窦组织吉姆萨染色检测HP感染情况。4.组织病理学:组织切片常规行HE染色,显微镜下计数5个不重叠高倍视野(HPF,400×)下的嗜酸性粒细胞总数;免疫组化检测脱颗粒的嗜酸性粒细胞(检测主要碱性蛋白MBP)和肥大细胞(检测类胰蛋白酶)数目。研究结果1.本研究FD组共纳入96例FD患者,对照组纳入24例健康体检者。两组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D组和对照组HP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vs29.2%,P=0.522);FD组体重指数(BMI)明显低于对照组(22.2±3.0 vs 24.4±3.3,P=0.002);FD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2±2.7 vs 1.9±1.2,P.001;1(0~3)vs 0(0~0),P0.001)。2.FD组与对照组在十二指肠降部(D2)、十二指肠球部(D1)、胃窦及胃体的嗜酸粒细胞总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D组在D2中嗜酸粒细胞脱颗粒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vs25%,P=0.003),在D1有增高趋势(64%vs 46%,P=0.084)。FD组在D1脱颗粒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6.3 vs2.9±2.1,P=0.002),在D2有增多趋势(10.7±7.7 vs 5.3±0.9,P=0.077)。3.FD组与对照组在D2和D1的肥大细胞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胃体嗜酸性粒细胞总数与FD饱胀频率呈正相关(β=0.11,se=0.05,P0.05),与上腹痛频率呈负相关(β=-0.09,se=0.04,P0.05)。5.FD组与对照组两组HP感染均与胃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而与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研究结论1.与健康对照者相比,FD患者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脱颗粒的数目显著增多;而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总数和肥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脱颗粒可能成为FD的生物标志物。2.FD患者饱胀和上腹痛的频率与胃体嗜酸粒细胞总数相关,与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总数无明显相关性。3.HP感染可致胃内嗜酸粒细胞总数明显增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仁南,陈复兴;恶性肿瘤患者胸水中出现高嗜酸性粒细胞3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2期

2 李树全;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离与纯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姚细安,曾泳而,童裕维,唐小平,尹炽标;20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的分析[J];检验医学;2004年05期

4 韩梅,刘荣焕,张洁;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者2例分析[J];齐鲁医学检验;2005年05期

5 陶蓉;;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1例报告[J];中国厂矿医学;2006年03期

6 于秀芹;;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J];辽宁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7 韩军;陈辉树;;早幼嗜酸性粒细胞形态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周细龙;;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与减少有何临床意义?[J];赤脚医生杂志;1979年03期

9 董丽娟;;嗜酸性粒细胞为什么会增多?[J];中国农村医学;1986年01期

10 牧野僗平 ,南景一;嗜酸性粒细胞与疾病[J];日本医学介绍;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焕吉;杨清然;尤海龙;张云峰;鲁继荣;;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思勤;李英;朱敏;马希涛;张晓菊;;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唐金凤;周道银;陈慧英;李时英;唐古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佟红艳;钱靖;麦文渊;娄引军;;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肝脏自发巨大血肿一例[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5 罗佛全;刘志刚;刘玉琳;龚十妹;严涛;;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形态测量分析[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颖能;饶沃明;赵子文;何绿茵;扬一言;黄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急性期血液嗜酸性粒细胞降低[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王成彬;;细胞固定在两种细胞联合培养研究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成彬;黄振国;李洛谊;叶伟基;林伟基;丛玉隆;;嗜酸性粒细胞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相互活化诱导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雷霏;董震;;变应性疾病中水通道蛋白1在嗜酸性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林进;徐立勤;徐丹怡;孙德本;;Churg-Strauss综合征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的测定[A];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传宝;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为何常增高[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王振坤;人体的血液防线之三[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李定国;肺炎:原是“蛔仔”作怪[N];大众卫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超;嗜酸性粒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冯昕;嗜酸性粒细胞在AERD患者PGD_2产生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陈鸿鹄;肠道派氏结嗜酸性粒细胞亚群的发现及其黏膜免疫调控功能与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周宏斌;香烟烟雾暴露诱导的小鼠肺部损伤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杨文钰;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向功能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汪诚;膜连蛋白Ⅰ参与地塞米松上调A549细胞吞噬凋亡的嗜酸性粒细胞[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7 赵卫东;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顾红英;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雪倩;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对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潘旭;人类CD34+造血干细胞向成熟嗜酸性粒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3 丰艳;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D];蚌埠医学院;2015年

4 代红磊;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变应性因素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坤;柴朴汤对肝郁型哮喘miR-21、PTEN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5年

6 林希湖;嗜酸性粒细胞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思寒;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嗜铬粒蛋白A细胞数量变化的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肖冠华;非急性发作期混合粒细胞型哮喘临床特征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10 王玉茗;以难治性上消化道溃疡为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01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401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