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血浆IL-12、IL-2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昆明医科大学》 2012年
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血浆IL-12、IL-2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李春梅
【摘要】: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血浆中IL-12、IL-21水平,分析其与病毒复制、HBV血清学标记物、ALT、TB的关系,探讨其对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以及对治疗应答的影响,为IL-12、IL-21在预测抗病毒治疗中HBeAg血清转换的作用做基础研究。 方法:以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及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第六版《传染病学》分类标准,将所采集124例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90例,乙肝后肝硬化19例,慢性HBV携带者15例,另选20个健康人做对照组。在124例感染者中,66例接受过不少于一年核昔(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其中25例HBeAg持续阳性,4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HBeAg血清转换,采用定量ELISA法检测入选者外周血血浆中细胞因子IL-12和IL-21。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1000copies/ml定义为阴性。HBV血清学标记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结果:1.健康对照组、慢乙肝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和慢性HBV携带组之间血浆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1在健康对照组中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血浆中IL-12水平与IL-21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0.214,P0.05)。研究的总体人群中IL-21在HBeAg阳性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HBe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2水平在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与IL-21在HBV-DNA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HBV-DNA高载量组(≥1×106copies/mL)的IL-21水平低于HBV-DNA阴性组和HBV-DNA低载量组(1×103~1×04) copies/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性组与低载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水平在HBV-DNA各个复制水平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IL-12与IL-21水平和HBV-DNA复制水平无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108,P0.05)。 4.120ALT400(U/L)组的IL-21水平明显高于ALT正常组、ALT≥400(U/L)组和40≤ALT120(U/L)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ALT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1水平与ALT水平无相关性(相关系数=-0.026,P0,05)。血浆中IL-21水平随TB水平升高而升高,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21水平与TB水平无相关性(相关系数=0.118,P0.05)。血浆IL-12水平随ALT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2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188,P0.05)。IL-12与血TB水平无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13,P0.05)。 5.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非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L-12、IL-2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HBeAg阳性的邸例接受过至少一年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者中,发生HBeAg血清转换组的IL-21水平显著高于HBeAg持续阳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2水平在HBeAg持续阳性组与HBeAg血清转换组之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HBeAg阳性组IL-21水平较HBeAg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低,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HBeAg持续阳性者IL-21水平较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低,提示IL-21在促进CHB患者产生有效保护性抗体与促进血清学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能可以作为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预测因素。 2.IL-21在HBV感染相关病人HBV-DNA高载量组表达较低,提示免疫耐受期患者IL-21功能受HBV抑制,IL-21可能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提供研究思路。 3.1L-12在研究总体人群中水平无差异,且与HBeAg是否发生血清学转换无相关关系,因此能否将IL-12水平作为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常规检测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2.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邢同京,章廉,骆抗先,侯金林,何海棠,姜荣龙,文维群;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2 何登明,毛青,王宇明;HBV感染者血清IL-12水平检测及其意义[J];免疫学杂志;2004年03期
3 胡春蓉;陈春波;谭晓菁;石统东;;IL-21对慢乙肝患者HBeAb生成与B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1年02期
4 易本谊;朱红霞;江和;;白细胞介素-21及其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11期
5 丁艳荣;张野;连建奇;李新红;王临旭;黄长形;;IL-21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表达的初步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3期
6 王贵强;;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和病原学特点探讨临床治疗策略[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07期
7 黄璇;李咏茵;胡小雄;张明霞;唐利波;马世武;侯金林;;两种检测方法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水平的差异[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年01期
8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志励;吴健林;吴继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2 刘达;吴广均;张云;吴振宇;;清肝方在ConA诱导的肝损伤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01期
3 张长江;熊瑜琳;谭朝霞;周霞;朱研;李权润;王小红;;阿德福韦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多药物作用后慢性乙型肝炎的早期疗效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22期
4 李莉;孙海霞;李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新探索[J];广东医学;2012年09期
5 徐鹤翔;余亚新;张明侠;吴亚平;刘兴祥;陈勇;;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4期
6 马爱玲;巩建华;;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年01期
7 阎双缓;曹治宸;;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功能缺陷与抗病毒治疗现状[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7年08期
8 邢汉前;辛绍杰;陈黎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免疫机制[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9 汪宏良;张海燕;翟中良;周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7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年08期
10 吴园园;管世鹤;;白细胞介素12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克玲;FOXP3基因过表达腺病毒转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免疫耐受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优化培养[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卡;肝细胞癌相关分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李谦;外周血单核细胞表型及功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低下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马静;阿片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感染模型固有免疫的调节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桂俊豪;循环microRNAs作为潜在的肝脏相关疾病标记物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7 张引强;中药荣肝合剂对刀豆蛋白A介导的免疫性肝损伤降酶效应的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8 陈韬;NK细胞及其新型分子KCTD9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董志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光激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试剂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试剂的研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健健;IL23R及IL17A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贺荣;HBV感染相关性肝病IL-18、IL-10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杨浦娟;IL-28B基因多态性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CHB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4 高倩;运用鸭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评价中药降脂提高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姜平;拉米夫定长程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的耐药情况的临床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彭丹红;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李会娟;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IL-17、IL-21表达水平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8 高淑春;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相关预测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马雅茹;IL-4和IL-12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对紫杉醇过敏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10 邢汉前;HBV慢性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肝组织免疫细胞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玲,顾长海;T_(H1)/T_(H2)细胞平衡与病毒性肝炎[J];免疫学杂志;2001年03期
2 张建明;陈春波;陈敏;孙航;石统东;任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NKT细胞PD-1表达的变化[J];免疫学杂志;2010年05期
3 袁双龙;蒋莉;张晓莉;李舒帆;段宏梅;王晓非;;原发性干燥综合症患者血清IL-2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年02期
4 王晓非;袁双龙;蒋力;张晓莉;李舒帆;郭韵;吴春玲;陈涓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的变化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年11期
5 易本谊;江和;杨生晟;朱红霞;王绍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检测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12期
6 刘昀;李丽;黄凤玉;吴长有;;人外周血CD4~+ IL-21~+记忆T细胞的特征[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年11期
7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年04期
8 邢同京,章廉,卢桥生,侯金林,冯筱榕,骆抗先;慢性乙型肝炎用干扰素治疗的Th1/Th2应答[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9 David Q Shih;Stephan R Targan;;Immuno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道振;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下)[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8期
2 付修文;李玉平;;双虎清肝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3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3 田珊红;胡金华;刘亚丽;;阿德福韦酯治疗HBV-YMDD变异疗效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田珊红;胡金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对拉米夫定治疗效果影响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24期
5 曹兴国;蔡莉静;;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年01期
6 向毓明;祝建波;向仁国;黄秀军;;大黄口服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7 胡学玲;陈天宝;范公忍;李娟;任永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量检测HBeAg的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0年03期
8 迟晓伟;戈国亮;杨微波;范晶华;张艳梅;陈一晖;;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9 朱子彬;滕宏琴;王昌华;张芙莉;闫坤;乔军霞;任利军;吴燕燕;;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4期
10 秦恩强;王福生;;持续ALT正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HBV DNA水平的关系[J];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玲;潘晨;李芹;姚履芬;;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芒;;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0例二年疗效观察[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肝病药物合理应用报告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陶冶;汤雄;袁涛;汪梦;李文东;;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1例肝脏组织学的对比分析[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汤雄;袁涛;汪梦;李文东;;171例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学的对比分析[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姚希贤;;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6 姚希贤;;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克洲;;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若干进展——2008年APASL和ESAL会议精粹[A];2008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曾文铤;黄晓菡;梁建新;朱科伦;梁增伟;张为民;;“康宁”胶囊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吴跃;崇雨田;;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遵循的原则[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亚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平;[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感染五科主任 陈翠英;[N];石家庄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魏平;[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吴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记者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曾历;[N];健康报;2008年
7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九区主任 许诚;[N];健康报;2010年
8 沈玲;[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本期嘉宾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成军;[N];健康报;2010年
10 石月文;[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萍;替比夫定治疗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2 王景玲;自发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双阳性的患者特征和形成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秦恩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NK细胞高表达TRAIL与肝损伤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4 资捷;HBeAg影响人胎盘滋养层细胞TLR3/4表达效应及其在母婴传播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辛桂杰;替诺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治疗过程中宿主的免疫应答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吴宇峰;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陈辉;胞嘧啶脱氨酶APOBEC3G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汤影子;核苷类似物干预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及HBV变异与进化规律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张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D-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徐严;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与慢性乙肝疾病转归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国;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赵余;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再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郝迎迎;血清HBeAg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e抗原血清转换的预测[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4 杜云;加味扶正散邪方联合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余菲丹;IFNAR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α治疗早期应答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春梅;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血浆IL-12、IL-2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7 李志军;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与干扰素α疗效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应灵军;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CD8 T淋巴细胞CD127分子表达的动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林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HBeAg特异性T细胞应答特征分析[D];川北医学院;2012年
10 余青;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慢性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血浆IL-12、IL-2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49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