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Toll样受体7,9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22:01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有些人初次感染HBV后不能彻底清除病毒,成为慢性HBV携带者甚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而形成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HBV持续感染与宿主的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产生水平低、特异性免疫耐受、T细胞应答不足或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减少及产生IFN-α功能受损等现象相关,但其确切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Toll样受体(TLRs)家族是一类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介导识别病原体的保守分子结构,在天然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为外周血中Ⅰ型干扰素生成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刺激后产生的IFN-α有98%以上由其产生。PDC主要通过TLR7和TLR9感受病毒感染并启动下游免疫反应,其中TLR9识别的是细菌和病毒的DNA分子;而TLR7识别单链RNA等。除此之外,pDC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mDC等均有诱导和调控作用,是连接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 为了探讨TLR7和TLR9在慢性HBV感染病人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分别从转录和蛋白水平研究了41例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病人及11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7和TLR9改变,探讨TLR7和TLR9表达调控状况与慢性HBV感染后不同阶段以及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先证实了在患者组,HBV感染在mRNA水平抑制了TLR7和9的表达,然后免疫蛋白印迹和流式细胞检测获得定量,结果表明慢性HBV的感染抑制了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7蛋白表达。但TLR9在蛋白水平上却随着病程进展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呈现上升的趋势。提示TLR9表达增加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关。我们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与健康对照进一步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pDC细胞比例和数量,TLR7和TLR9的表达较正常人下降,细胞免疫组化也找到HBV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pDC细胞中有表达。经相关性分析,pDC细胞比例和数量下降,以及TLRs的表达均与血浆HBV DNA的载量相关。对TLR7和TLR9介导的pDC细胞制造IFN-α的功能通过ELISA方法进行评估后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的pDC丧失了经TLRs对其相应配体发生反应的能力。这些结果提示我们,乙肝病毒通过某种方式抑制了免疫细胞TLR7,9的表达,因TLR7,9功能受损,,还使pDC细胞失去了对病原体发生反应的能力,这可能是导致HBV持续感染,肝炎慢性化的原因。
【图文】:

倍数,病人,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2.L慢性乙型肝炎病人PBMCs的TLR7和 TLRgmRNA表达下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来定量分析TLR7和 TLRgmRNA差异表达,以p一actin为内参,我们比较了不同HBv感染病人组与健康组的差异。如图1所示,相对于对照组,TLR7和 TLRgmRNA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23.2或7.6倍。随着病程进展,TLR7抑制作用逐步减弱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从LC组到HCC组抑制倍数分别为2.8到一0.34。而TLRg虽然也有与TLR7相同的趋势,但程度较弱,从LC组到HCC组抑制倍数分别为6和8倍。

扩增曲线,荧光定量PCR,病人,健康人


小小BLCHCCCC图1病人TLR7,,基因mRNA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的抑制倍数注:PBMCs以T田ZOL提取RNA后,TLR7和TLRg的表达抑制率由荧光定PCR决定。相对于健康对照组,各病人组的两种TLR受体的mRNA表达均明显受制。数据取每个样本三次独立分析的平均值,以平均值士SEM表示。*显著性差异,<0.05上图以健康人的表达水平为基线,纵坐标为各组病人表达水平与健康人表达平相比的抑制倍数。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香梅女士受聘浙江大学名誉校董[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介[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年06期

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简介[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4 黄纯美;许仕杰;丘惠燕;申啸笑;;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5期

5 ;总编辑 郑树森[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年06期

6 ;总编辑郑树森[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1期

7 陈瑜;;著名检验医学专家吴果诚教授逝世[J];临床检验杂志;2011年04期

8 ;郑树森[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9 ;吴果诚先生逝世[J];检验医学教育;2011年02期

10 ;英国爱丁堡大学Jeremy Bradshaw教授访问我校医学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A];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2011基因科学与产业发展论坛会刊[C];2011年

2 ;浙江大学贺信[A];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工——纪念中国化工学会成立80周年[C];2002年

3 马克平;;国内近年来生物多样性方面出版物简介(续Ⅴ)[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Ⅵ—第六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简介[A];2010年第四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名单[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6 ;关于推荐2009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通知[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关于推荐2009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通知[A];2009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浙江大学光学研究所情况简介[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冰;;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刘向东;刘旭;曾广杰;;立足专业建设培养跨世纪光电信息人才[A];全国光学、光电和电子类专业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专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征瑜;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发2008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藜藜;杭州市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又取得新成果[N];杭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刘复;车荣福会见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N];南宁日报;2008年

4 记者 曾永联;加强全面合作 深化沟通了解[N];广西日报;2009年

5 毕节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大学林治博士到金沙县举办专题讲座[N];毕节日报;2009年

6 杨雪梅;浙江大学与贵州湄潭情深70年[N];西部时报;2009年

7 记者 林见;浙江大学考察团与我市全面对接[N];芜湖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单冷 记者 宦建新;浙江大学:科研反哺教学毕业生不愁就业[N];科技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陆娅楠;浙江大学——情系西部 助推发展[N];人民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朱建华 实习生 周恋芹 张伟峰;武汉7篇博士学位论文入围“全国优秀”[N];长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宁;Toll样受体7,9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Memon Abdul Ghafoor;[D];浙江大学;2006年

3 林峰;交流传动系统的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1997年

4 崔孙良;端基炔烃参与的若干串联反应与多组分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刘兴高;内部热耦合精馏塔的建模与优化[D];浙江大学;1999年

6 叶旭东;非线性系统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1994年

7 徐颂华;中国书画艺术电子化创作的初步算法性探索[D];浙江大学;2007年

8 翁学义;非线性预测控制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1998年

9 王英红;结直肠肿瘤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袁庆;苯丙素苷Luteoside A的合成和β-内酰胺的立体选择性合成[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弘萍;医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产出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2 袁媛;商务英语教学与工作需求差距调查[D];浙江大学;2006年

3 洪一鸣;母语对二语写作过程与结果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朱炼红;课堂教学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清;从语用角度研究中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晓静;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自主的元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印蕾;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探索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7年

8 高瑞;2001-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玲;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姜辰娟;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口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2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32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