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不同时期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4-26 13:39
【摘要】: 目的 肝纤维化是多数终末期肝病发展的共同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于终末期肝病,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 ransplantation, OLT)理论上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是供体的缺乏及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与高额的医疗费用又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使更新的异位肝移植和原位部分肝移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寻找其他可能的解决办法。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肝样细胞,并补充纤维化过程中损伤的肝细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和延缓肝纤维化,且不存在免疫排斥,为临床终末期肝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鉴于此,本实验以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ehymal stem cells, BMSCs)和建立肝硬化动物模型为基础,通过尾静脉输注BMSCs来检测其是否可以改善受损肝脏的肝功能,并探索最佳移植时期,为BMSCs临床治疗肝硬化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1.体重200-250gSD大鼠60只,设正常对照组(n=10),普食普水; 2.应用40%CCl4油溶液0.3ml/100g皮下注射,以10%酒精为唯一饮用水,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 3.取正常健康5周龄大鼠股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MSCs并传代扩增,获得足够量的供移植用MSCs悬液; 4.将培养得到的的健康SD大鼠MSC用DAPI标记,分别于肝硬化造模的第6周,10周经尾静脉注射1×106MSCs; 5.在移植4周后,评价移植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状态,观察肝脏的大体改变及肝脏的重量,行肝功能检测(ALB.ALT.TBIL.),取肝脏做病理检查,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解BMSCs在肝内的整合情况; 6.收集,记录数据,做出统计分析。 结果 1.成功培养出了BMSCs,相差显微镜下,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透亮度好,大小不一,悬浮于培养液中,第3天换液后,可见少量短梭形、星形细胞分散贴壁生长,贴壁后细胞开始分裂增殖,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成纤维细胞梭形外观; 2.皮下注射40%CCl4油溶液8周后,大鼠精神差,进食减少,体重明显降低(283±19 vs 335±16g),剖腹后可从腹腔抽出5ml左右清亮腹水,肝脏外观稍肿大(13±1.69 vs 10.02±1.06g),呈不均匀的暗红色,表面可见大量点状坏死。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LT(336.25±6.25 vs 37.67±14.35IU/L,P0.01),ALB(23.13±1.56 vs 33.13±1.51g/L,P0.01),TBIL(16.14±1.28 vs 0.93+0.55μmol/L,P0.01)。 HE染色示: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被假小叶所取代,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润、片状坏死,同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3.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肝硬化大鼠后,6周移植组,10移植组大鼠肝功能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ALT(97±17.35,180±19.68 vs 336.25±6.25IU/L,P0.01),ALB(30.81±1.30,28.8±1.82 vs 23.13±1.56g/L,P0.01),TBIL(13.42±0.82,14.91±1.18 vs16.14±1.28μmol/L,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其中6周移植组较10周移植组效果更佳(F=2.86,P0.05),体重也有所增加(324±17 vs 302±21g)。 病理检查结果示:MSCs6周移植组肝内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尽管假小叶仍然存在,但小叶周围和小叶内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10周移植组肝组织部分恢复,但仍然可见损伤细胞、出血和炎性浸润。 结论 1.全骨髓贴壁培养法适合大鼠骨髓MSCs的培养,具有简便、经济、细胞获得率高等特点,且第三代细胞仍有很强的增值能力,达到了移植要求; 2.采用联合酒精的四氯化碳复合法,CCl4与豆油混合成40%的浓度,每周皮下注射两次,在第8周大鼠肝的广泛区域观察到了假小叶,且成模率高,死亡率低,具有简便、快捷、高效等优点,适于制作大批量肝硬化模型; 3.DAPI用来标记、跟踪细胞的生长、整合情况是可行的; 4.体外传代培养的骨髓MSCs具有免疫耐受性,同种异体移植后无免疫排斥; 5.MSCs移植能够改善肝细胞的合成、代谢功能,改善大鼠外周血液的血生化特性和肝的组织学结构,且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移植效果更优。
【图文】:

第二代


形、星形细胞分散贴壁生长,伸出伪足呈逗点状或短棒状(见图2)。贴壁后细胞开始分裂增殖,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成纤维细胞梭形外观,有些细胞则呈三角形或多角形,核居中,有1~2个核仁(见图3)。传代时几乎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可呈网状、辐射状。(见图4)。各代干细胞详见附图。图1原代粥Cs。(X10O)图2第一代招Cs。(X100)图3第二代璐Cs。 (X100)图4第三代璐Cs。(X100)

成纤维细胞,干细胞,细胞,贴壁细胞


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成纤维细胞梭形外观,有些细胞则呈三角形或多角形,核居中,,有1~2个核仁(见图3)。传代时几乎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可呈网状、辐射状。(见图4)。各代干细胞详见附图。图1原代粥Cs。(X10O)图2第一代招Cs。(X100)图3第二代璐Cs。 (X100)图4第三代璐Cs。(X100)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琪琳;冯琴;彭景华;刘成海;胡义扬;;瘦素与肝纤维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年04期

2 M.Y.Go;A.T.Ahuja;谢素素;;T_(1ρ) MR能敏感地评估肝纤维化:大鼠胆管结扎模型的实验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4期

3 王燕;刘浩;;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4 蒋良君;阳学风;;RNA干扰技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5 陈志平;;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32例[J];福建中医药;2011年02期

6 罗雯;阳学风;;环氧合酶-2与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14期

7 陈国中;徐珊;张永生;朱飞叶;;肝纤维化中医病机与治疗的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06期

8 毛小荣;;bFGF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年03期

9 何汶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3期

10 梁东红;莫凤鸣;韦德新;;180例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检验血清学检测指标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俊红;王继;;不同中医治法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瑞雯;高爱梅;汪晖;;小檗碱对免疫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慕永平;小川智弘;河田则文;;蛋氨酸·胆碱诱导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细胞凋亡机制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程明亮;李宏;姚玉梅;;丹芍化纤胶囊对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肝中氧化及抗氧化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叶国荣;舒建昌;;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程井军;曾佑祥;孙雅祥;柯冬桂;熊建玲;;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30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严福华;;MR弥散加权成像和MR巨噬细胞成像在肝纤维化炎症分级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肖定璋;;肝纤维化细胞模型的建立[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缪锡民;;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及治疗对策[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刘克洲;;肝纤维化治疗若干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燕玲 张引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治乙肝要关注肝纤维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记者 马艳红;解放军302医院:建立国内首家肝纤维化无创诊疗中心[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 谢渭芬 整理 王根华;阻断肝纤维化发展的链条[N];健康报;2010年

4 徐琪忠 王根华;长征医院研究揭示肝纤维化发病机制[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阎红 丛丹江 付维利;6种方法治疗肝纤维化[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 蔡皓东;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N];保健时报;2010年

7 记者 衣晓峰;肝纤维化形成机制有新发现[N];健康报;2011年

8 记者 李天舒;通过血液精确诊断肝纤维化成可能[N];健康报;2011年

9 胡德荣;肝纤维化研究多步推进[N];健康报;2004年

10 ;什么是肝纤维化[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红;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和慢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段志军;肝纤维化形成中MMP-1、TIMP-1表达及益气软肝方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3 强晖;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毕红征;RF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朱冰;抗纤Ⅰ号方药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6 彭彦辉;中药和硒对慢性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7 翁红雷;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吴晓玲;红景天甙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段颖华;合俞会配穴法治疗肝纤维化的探讨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刘文滨;反义TIMP-1表达质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影响的体外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陆;加味越鞠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2 阎文昭;肝组织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水平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3 陆亚琴;地龙2号抑制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4 冯璇;复方归芪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一;趋化因子CXCL9及其受体CXCR3在肝纤维化损伤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薛苗;CTGF特异性小分子干扰RNA对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孝良;不同时期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黄亚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桃核参术汤的干预作用[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尹旭;海鞘醇类似物LQC-X6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郑力搏;PTEN在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和自发逆转肝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在体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1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41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