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豆乳及发酵豆乳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2:21
【摘要】:目的: 本实验拟利用动物实验,观察豆乳及发酵豆乳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代谢的影响,并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α)mRNA及其靶基因肉碱酯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yltransferase-1,CPT-1)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探讨豆乳及发酵豆乳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的作用机制,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实验采用雄性SD大鼠48只,按体重和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分为A、B、C、D、E、F六组。A组为基础饲料组,B组为高脂模型组,C组为高脂+高剂量豆乳组,D组为高脂+低剂量豆乳组,E组为高脂+高剂量发酵豆乳组,F组为高脂+低剂量发酵豆乳组,(高剂量60g/kg.bw,低剂量40g/kg.bw)。实验期间分别在每周一、四称量大鼠体重。实验8周后,动物禁食12小时,颈静脉采血处死大鼠,用酶法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测定。取肝脏,称量其湿重,然后取一部分-80℃低温冰箱中保存,用作肝脏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PPARαmRNA与CPT-1 mRNA的测定;另一部分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用作常规形态学检测。 结果: 1.喂养21天后,测定血脂相关指标,其中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脂模型组、高脂+高剂量豆乳组、高脂+低剂量豆乳组、高脂+高剂量发酵豆乳组、高脂+低剂量发酵豆乳组与基础饲料组相比,均高于基础饲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实验末,高脂模型组、高脂+低剂量发酵豆乳组大鼠体重高于基础饲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高剂量豆乳组、高脂+高剂量发酵豆乳组、高脂+低剂量发酵豆乳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大鼠肝重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体比各干预组均高于基础饲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干预组肝体比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末,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脂+高剂量豆乳组、高脂+低剂量豆乳组、高脂+高剂量发酵豆乳组、高脂+低剂量发酵豆乳组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各干预组均低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水平,高脂+低剂量豆乳组高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脂+低剂量豆乳组、高脂+高剂量发酵豆乳组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肝脏切片HE染色可见高脂模型组肝细胞弥漫性泡沫样脂肪变性,并伴有汇管区的炎细胞浸润。豆乳及发酵豆乳高、低剂量组肝脏切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但都不及高脂模型组严重。另外,根据肝细胞脂肪变评分分析,基础饲料组、高脂+高剂量豆乳组、高脂+低剂量豆乳组、高脂+高剂量发酵豆乳组、高脂+低剂量发酵豆乳组脂肪变性积分均低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低剂量豆乳组脂肪变性积分高于基础饲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豆乳及发酵豆乳高、低剂量组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豆乳高、低剂量组,高脂+低剂量发酵豆乳组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高剂量发酵豆乳组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6.高脂+高剂量豆乳组、高脂+高剂量发酵豆乳组PPA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豆乳及发酵豆乳高、低剂量组PPAR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豆乳及发酵豆乳高、低剂量组CPT-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模型组及各干预组CPT-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基础饲料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用高脂饲料造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成功; 2.豆乳及发酵豆乳可降低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但对高密度脂蛋白无升高作用; 3.豆乳及发酵豆乳可降低实验性非酒精性大脂肪肝鼠肝体比; 4.豆乳及发酵豆乳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游离脂肪酸含量; 5.高剂量豆乳、高剂量发酵豆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PPARαmRNA表达有上调作用; 6.豆乳及发酵豆乳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CPT-1 mRNA表达有上调作用; 7.豆乳及发酵豆乳对非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图文】:

豆乳及发酵豆乳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研究


组大鼠肝脏HE×200

豆乳及发酵豆乳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研究


组大鼠肝脏HE×200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7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玺;;中药调理脂肪肝,值得信赖[J];家庭医药;2011年07期

2 ;脂肪肝患者须知[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3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J];药物与人;2011年07期

4 迟蕾;刘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辨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3期

5 左新红;彭和根;杨圣宇;;理肝化痰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年18期

6 张敏;许翠萍;;TGF-β_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5期

7 徐英敏;张大伟;蒋士卿;;祛痰化瘀汤治疗痰瘀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3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6期

8 郭晓鹤;李贞娟;张彩凤;韩宇;;肿瘤坏死因子-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7期

9 陈容平;杨锐;陈宏;张桦;彭湘杭;周勇;蔡德鸿;;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特点[J];广东医学;2011年08期

10 彭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宁静;宋彬;;1H-MRS不同指数定量分析大鼠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基础研究与病理对照[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煌辉;张永明;谢庆良;张永明;谢庆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末稍甲襞微循t疤轿鯷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雪群;;非酒精性脂肪肝自然病程中肝脏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A];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皎月;陈璐璐;孙晖;郑涓;胡祥;王素星;陈婷;;正常甲状腺功能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体重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薇;张萍;;早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青;向菲;李海英;李树法;;早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症[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峰;谢红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童清平;罗福成;李晓蕾;;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肾动脉阻力指数的观察[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童清平;罗福成;李晓蕾;;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肾动脉阻力指数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文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代谢基础和中医药治疗[A];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龙;运动有助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顾宁;腰臀比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N];中国医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宁 采访整理;警惕! 非酒精性脂肪肝盯上新疆居民[N];中国食品报;2011年

5 北京地坛医院 蔡fg东;维生素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N];健康报;2010年

6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 王灵台;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面临挑战[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宝和;警惕脂肪肝的危害[N];科技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许菊芬;警惕高脂血症诱发胰腺炎[N];解放日报;2003年

9 张献怀;专家细说脂肪肝[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李焕荣;脂肪肝的防治[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朝霞;核受体FXR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质和胆汁酸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包艳;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发酵特性和降血脂功效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林昕颐;港、广深两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武煦峰;益肾运脾法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实验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常薪霞;盐酸小檗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敏静;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的中试研究及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欧阳春晖;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脏蛋白质谱变化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9 董柳;消膏转浊法逆转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张雪扬;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晓宇;油酰乙醇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新亮;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党红转;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候特征的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益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脂肪肝的程度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5 赵智宏;芪茵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薛黎;乌鲁木齐市公务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7 王媛媛;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药物对小鼠CYP2A5表达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邓翠丽;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的中医健康管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秀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文献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戴玲;理肝化痰方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20例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3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53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