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利用荧光探针探索多硫化氢在不同胃粘膜疾病中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0-05-30 16:42
【摘要】:[目的]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其平衡的紊乱会介导许多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荧光探针检测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还原物质(多硫化氢)在不同胃粘膜疾病状态下的表达,并以此探索多硫化氢在胃的炎症、肠上皮化生和恶性肿瘤中的变化特点,并讨论其作为一种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利用检测多硫化氢的“关-开”型近红外荧光探针BD-ss,分别在细胞、动物和内镜活检组织中作用后,结合相关病理特点,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小动物成像系统,检测并分析其荧光变化。[结果]经BD-ss作用后,相比较于未处理组,表皮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作用下的HGC-27细胞中细胞中荧光强度增强(P0.001),奥沙利铂可以降低恶性增殖状态下细胞荧光强度的增强;根据小动物成像系统的结果显示,慢性炎症组中的胃荧光强度增高(P0.05),胃癌组中的胃荧光强度明显增高(P0.01),并且胃癌组的荧光保留时间长于胃炎组;相比较于正常黏膜,内镜下所取的慢性胃炎(P0.01)、肠上皮化生(P0.05)和恶性肿瘤(P0.001)组织消化后的细胞荧光强度均增高,其中恶性肿瘤组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慢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组(P0.01)。[结论]在胃的炎症和增生状态下,多硫化氢的表达均会升高,在恶性增殖状态下升高更为明显,其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状态,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定量数据和拟诊结果。
【图文】:

探针,机理,荧光团


逦滨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逦逡逑因此,考虑到多硫化氢在机体信号分子传递中的作用,及其在胃部疾病诊断逡逑中的空白,我们借助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BD-ss检测多硫化氢。多硫化氢含取代逡逑反应。因此,Yu等设计了一种含有两个亲电基团的探针,能够有效捕捉多硫化氢。逡逑azo-BODIPY作为近红外荧光团示踪,由于吸电子基团能猝灭荧光团的荧光,逡逑azo-BODIPY的荧光特性可以通过从激发的荧光团到强吸电子基团之间的光诱导逡逑电子转移过程来操作(donor-excited邋PET;邋d-PET)。2-氟-5-硝基苯甲酸作为光诱导逡逑电子转移过程的调制基团,因其含有双亲电位点,因此能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逡逑的响应多硫化氢。在探针的合成步骤中,在azo-BODIPY上修饰2-氟-5-硝基苯甲逡逑酸基团后,由于在荧光团和荧光调制器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荧光团的荧逡逑光猝灭。多硫化氢通过亲核取代氟原子形成含有裸露巯基的中间体。随后,巯基逡逑和酯键自发发生环化反应释放azo-BODIPY荧光团。这个串联反应能够阻止光诱逡逑导电子转移过程,,因此荧光强度迅速增加。逡逑

荧光图像,细胞,通道,蓝色


图1(a)邋HGC-27细胞在不同的处理下多硫化氢荧光成像和细胞凋亡过程。将细胞用1L-Ip,逡逑IFN-7,邋EGF,邋EGF和奥沙利钿处理24小时。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小MBD-ss孵育20分钟。逡逑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通道分别如下,红色通道:Xex/em=邋635/670-770邋nm;蓝色通道:逡逑、X/em邋=邋405/410-490邋nm;绿色通道:488/500-570邋nm。叠加图像是红色,蓝色和绿色逡逑通道的组合。标尺:20邋pm。收集的流式细胞的通道是APC。(b)(a)中荧光图像数据的统计分逡逑析(n邋=邋7)。(c)对(a)中来自流式细胞术的数据的统计分析(II邋=邋7)。图中显示的误差线表示平均值逡逑±s.d。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其差异显著性。**V<0.001v.s.对照组。逡逑Fig.邋1邋(a)邋Fluorescent邋images邋and邋flow邋cytometry邋of邋hydrogen邋polysulfide邋and邋apoptosis邋process邋of逡逑HGC-27邋cells邋under邋different邋treatments.邋The邋cells邋were邋treated邋with邋1L-1(3,邋IFN-y,EGF邋and邋EGF逡逑with邋Oxaliplatin邋for邋24邋h.邋Then邋the邋medium邋was邋added邋with邋Caspase-3/7邋Green邋Detection邋Reagent逡逑(Green邋channel)邋for邋1邋h邋and邋ljiM邋BD-ss邋(Red邋channel)邋for邋20邋min.邋Nuclear邋ReadyProb
【学位授予单位】:滨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天宇;朱昱;李宏达;刘思佳;;硫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8年14期

2 陈博;褚文道;;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展望[J];广州化工;2018年16期

3 张晓梦;杜吕佩;;检测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7年01期

4 刘海兴;刘清;郇延富;;基于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7年04期

5 尚玉婷;;动植物体系中锌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初步应用[J];分析仪器;2016年S1期

6 徐龙华;方国臻;王硕;;碳点荧光探针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12期

7 刘清玉;陈军宪;;基于香豆素衍生物的锌离子荧光探针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J];广东化工;2017年11期

8 李檬;高天初;朱为宏;;β-半乳糖苷酶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7年08期

9 张晓兵;;前言:分子荧光探针专刊[J];中国科学:化学;2017年08期

10 祝新月;王建西;张海霞;;生物小分子巯基化合物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艳艳;贺庆国;程建功;;有机薄膜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一分会:π-共轭材料[C];2016年

2 张涛;杨国强;;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负载有机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3 刘翔;姜国玉;李勋;范小林;王建国;李永东;;基于四苯乙烯衍生物小分子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传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七分会:光化学[C];2016年

4 宋波;;基于超分子组装的纳米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5 宋功武;方光荣;;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6 杨坤;褚昆昆;袁朝圣;苏磊;;基于荧光探针的液体高压粘度测量研究[A];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C];2016年

7 谌春阳;刘伟;徐聪;刘伟生;;一种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比色荧光探针[A];2015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5年

8 郭炜;;有机荧光探针的构建及传感研究[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斯雯菲;柳志学;;一种检测亚硫酸盐的比率型荧光探针[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巨泽民;沈康;陈曙光;郑和根;;配位聚合物在荧光探针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B配位化学[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姚昌;“荧光探针”点亮细胞世界[N];光明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滨 通讯员 张瑶 周君彦;阴彩霞:在细胞里玩转“小分子”[N];科技日报;2017年

3 通讯员 姚燕燕 记者 胡德荣;我国学者开发独特荧光探针[N];健康报;2011年

4 衣晓峰 金鸥 记者 吴天飞;荧光探针可超早期发现“癌魔”[N];哈尔滨日报;2009年

5 记者 胡晓军 杨力勇 通讯员 刘永胜;渐冻人症有望实现早期诊疗[N];健康报;2015年

6 江其勤;多组分显微荧光探针分析技术成功应用[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记者 胡德荣;新型荧光探针可筛选高效抗癌化合物[N];健康报;2015年

8 特约记者 郭金明 通讯员 姚化成;大连理工大学研制出SARS病毒快速检测荧光探针[N];光明日报;2003年

9 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雷鸣 周圆;新型探针材料可快速检测贫血症[N];科技日报;2016年

10 王令仪;“向科学进军”影响他一生[N];联合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加冕;核酸荧光探针的设计及生化分析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程丹;高选择性荧光探针构建及其在炎症和药物诱导肝损伤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3 张晟瑞;半花菁类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唐永和;新型活性羰基(RCS)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成像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5 聂景;活性氧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成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6 高敏;新型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缺氧胁迫下生物活性分子的成像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8年

7 闫力强;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和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效应有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8 刘祥利;新型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合成与生物成像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刘海洋;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10 张逢源;具有杂环结构的阴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咏;锆基卟啉金属有机骨架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汝凡;基于硅纳米颗粒及金属纳米簇荧光探针的制备和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赵虎;细胞器响应比率荧光探针的生物成像研究及非天然唾液酸的合成[D];厦门大学;2017年

4 李珍;利用荧光探针探索多硫化氢在不同胃粘膜疾病中的表达[D];滨州医学院;2018年

5 佟宗轩;用于pH值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生物成像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6 黄晖;用于SO_2衍生物及蛋氨酸亚砜还原酶生物成像的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7 刘维岩;肼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细胞成像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8 刘顺帮;基于1,1’-联二萘衍生物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传感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伍伟;细胞器靶向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于NO和H_2O_2的检测与成像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10 李节;3-羟基黄酮类Zn~(2+)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前列腺癌细胞识别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88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688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