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对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燕春;资源;毛山山;冯德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白细胞中钠离子依赖性维生素C转运体的表达[J];生命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2 刘孙琴;严蜀华;;HBV前S1蛋白的临床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年02期
3 朱井丽;赵春明;张永旭;闫东君;付伟;;乙型肝炎前S1蛋白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12期
4 曹献芹;高同举;;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唾液HBV-DNA的意义[J];职业与健康;2009年03期
5 陈浩,严曙光,李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新生HBsAg血清学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05年11期
6 陈群蓉;梁辉;曹建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与甲胎蛋白分析[J];临床医学;2008年08期
7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方法对比[J];医学科技;1982年00期
8 侯婉珠;金实;赵新敏;;调肝运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变制指标的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2年02期
9 邢利和;王福生;刘敬超;朱传琳;王慧芬;;一种新的免疫活性细胞(IPCs)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测[J];传染病信息;2002年03期
10 林国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HSP70水平的表达及意义[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仁龙;刘靖元;马翔;邓章莉;谢华;王平;;抗结核化疗对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肺结核病人的肝功能影响[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黄圆;罗依;谭亚敏;韩晓雁;朱晓黎;施继敏;谢万灼;黄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罗依;黄圆;谭亚敏;韩晓雁;朱晓黎;施继敏;谢万灼;黄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4 杨双旺;赵伯成;孙佩;肖蔚;;HBeAg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监测指标[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沃健儿;侯伟;刘克洲;李敏伟;陈离伟;胡中荣;刘荣华;胡敏君;;不同结合臂长10-23 DNAzymes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A];2005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春花;成军;王欣欣;吴煜;刘妍;郎振为;;乙型肝炎病毒前-前-S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孔祥平;任向荣;;RNA干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A];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8 崣孴玲;蔡光明;张新全;李壮;;中药活性部位JMS的抗病毒作用评价[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崣孴玲;蔡光明;张新全;李壮;;中药活性部位JMS的抗病毒作用评价[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黄力毅;罗光汉;吴继周;;慢性肝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BCP变异意义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宝申;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N];石家庄日报;2009年
2 周欣;乙型肝炎病毒检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庄辉;单项抗-HBc阳性说明……[N];健康报;2001年
4 张小梅;辰欣 “丁贺”成为国家重点新产品[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湖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刘保安;癌症能传染吗?[N];大众卫生报;2000年
6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区域基因相关性的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马振;乙肝“大三阳”及“小三阳”[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记者 常爱玲;政府发公告保障乙肝携带者权益[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1.3倍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士颜;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抑制Ⅰ型干扰素诱生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乔森;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肝细胞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岩;应用RNAi技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张秋;TRAIL及其相关分子在HBV感染所致凋亡改变中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光泽;复制型HBV转基因小鼠的建立、生物学特性、应用及无免疫耐受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6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7 潘金水;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与跳跃断裂易位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刘晓颖;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cIAP_2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进;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调节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10 李发武;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HepG2细胞HLA-A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蒯迪文;外科手术对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2 闫道杰;莱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3 崔云;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转录体的检测在HBV母婴垂直传播中的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薛璐;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高危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5 刘金霞;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樊和斌;α/β干扰素受体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肝脏组织内表达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姚永远;新型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D];山东大学;2010年
8 单幼兰;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任永强;HBV YMDD变异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10 张慧;La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质表达和病毒复制的影响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06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0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