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溃疡性结肠炎应用5-ASA前药的疗效、机制及β2GPⅠ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01:46
【摘要】: 通过5-ASA新前体药物—巴柳氮对VA唑酮(OXZ)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进行干预,检测其对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炎症指标、病理改变以及代表Th1、Th2型免疫反应的细胞因子的影响,从分子和蛋白水平、肠道局部免疫观察治疗效果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应用巴柳氮对4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进一步探讨5-ASA可能的治疗作用机制,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细胞因子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检测UC患者血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水平及β2糖蛋白Ⅰ与血小板结合水平探讨UC高凝状态的机制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建立了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巴柳氮对OXZ诱导的结肠炎具有良好的干预性作用,同时在临床观察中进一步证明了其疗效和安全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适当的上调IL-10发挥治疗作用的。细胞因子IFN-γ在UC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不是必需的,而IL-4可能在UC的发生发展中的某一阶段,参与了发病。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可能和UC的发病机制有关,是其高凝状态的可能原因之一。β2糖蛋白Ⅰ与血小板结合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UC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本课题为今后深入探讨UC的治疗药物、血液高凝状态及发病机制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4.62
【图文】:

病理切片,对照组,小鼠,杯状细胞


2.533.54tyiU/()gOXZ图4 OXZ模型组造模后3天病理切片(HE染色×200)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几乎达全层,杯状细胞减少,肠壁水肿Fig.4.Light micrograph of HE-stainedcolonic section of mice 3days afteradministration of OXZ(×200)图5 OXZ模型组造模后7天病理切片(HE染色×200)可见炎细胞浸润,肠壁水肿,杯状细胞消失,轻度纤维化Fig.5.Light micrograph of HE-stainedcolonic section of mice 7days afteradministration of OXZ(×200)2.3 MPO 活性OXZ 造模后,模型组小鼠第 3 天病变结肠组织的 MPO 活性(U/g 湿重)为 3.16±0.26,较对照组 1(0.76±0.13)和对照组 2(0.64±0.12)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第 7 天病变结肠组织的 MPO 活性为 2.62±0.09,较对照组 1(0.47±0.13)和对照组 2(0.32±0.11)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的 MPO 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的 MPO 活性变化见图 6。图6 各组小鼠OXZ造模后3 天,7 天的 MPO 活性变

病理切片,对照组,小鼠,杯状细胞


2.533.54tyiU/()gOXZ图4 OXZ模型组造模后3天病理切片(HE染色×200)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几乎达全层,杯状细胞减少,肠壁水肿Fig.4.Light micrograph of HE-stainedcolonic section of mice 3days afteradministration of OXZ(×200)图5 OXZ模型组造模后7天病理切片(HE染色×200)可见炎细胞浸润,肠壁水肿,杯状细胞消失,轻度纤维化Fig.5.Light micrograph of HE-stainedcolonic section of mice 7days afteradministration of OXZ(×200)2.3 MPO 活性OXZ 造模后,模型组小鼠第 3 天病变结肠组织的 MPO 活性(U/g 湿重)为 3.16±0.26,较对照组 1(0.76±0.13)和对照组 2(0.64±0.12)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组第 7 天病变结肠组织的 MPO 活性为 2.62±0.09,较对照组 1(0.47±0.13)和对照组 2(0.32±0.11)显著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的 MPO 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的 MPO 活性变化见图 6。图6 各组小鼠OXZ造模后3 天,7 天的 MPO 活性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简介[J];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07期

2 肖培新;;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认识及诊治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7期

3 陆川;;溃疡性结肠炎的“癌”变风险有多大?[J];大家健康;2010年12期

4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简介[J];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08期

5 张运希;苏东平;;中药内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1期

6 赵世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9期

7 王桂芳;石宇;马凯;张梅;;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现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4期

8 李平;;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9 余曦;;溃疡性结肠炎中IL-22诱导的新型基因——DMBT1[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年08期

10 谢微杳;卫永琪;;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9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忠海;叶祚栋;何永恒;;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A];大肠肛门病论文汇编[C];2001年

2 苏春芝;;健脾清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新月;张雯;孙慧怡;吴健;王建云;刘大铭;;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流行病学及肺功能损伤特点[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佃贵;张素钊;朱峰;刘建平;张金丽;张彬彬;焦建玮;;浅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要素——浊、毒[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建权;刘建平;郎晓猛;荣英蕊;;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NF-α及ICAM-1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陈忠前;;护肠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7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200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哈小琴;刘登瑞;吕同德;唐瑜;昌业伟;;TypI-HGF基因治疗TNBS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A];2008心血管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赵凤达;;藏红花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探讨[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9 张小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思路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粱启明;王惠政;;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观察[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同济医院 姜元喜 许树长 副主任医师;溃疡性结肠炎饮食预防是关键[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2 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廖艳苗 陶艳;“中医技术了不得”[N];湖南日报;2009年

3 长春鹏程胃肠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徐子鹏;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N];健康报;2009年

4 刘元庆 长春玛莉娅女子医院副主任医师 贾占波 山东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肛肠病防治院 苏海燕 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中医治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有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何楠;谨防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癌变[N];家庭医生报;2009年

6 袁虎;患溃疡性结肠炎要重调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7 记者 王建影 通讯员 黄文秋;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呈高发态势[N];健康报;2010年

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医院南湖分院 陈继英;中西医结合治溃疡性结肠炎[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慕欣 王雪敏 魏平;溃疡性结肠炎:要诊断 先排查[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中西医结合医科医院 周丽;溃疡性结肠炎,六辨施治[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英剑;多药耐药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丹;溃疡性结肠炎应用5-ASA前药的疗效、机制及β2GPⅠ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韩昌圣;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胡连海;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5 吴玉泓;久泻灵颗粒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静;肠愈宁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JAK/STAT通路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进;不同给药途径对鼠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疗效比较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申月明;Pim-1信号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佳佳;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崔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乳杆菌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脾虚证肠粘膜线粒体体视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晓锋;荆芥、防风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药中的增效作用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武良琴;地衣芽孢杆菌对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叶金峰;辩证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姜爱雯;4-氨基水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徐帆;醒脾化溃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余志威;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朱芳丽;cyp27b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易感性关系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徐晓燕;HNP1-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熊阿琴;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中医文献研究整理及Meta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4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24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