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临床、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IBD的CT小肠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图像特征,探讨CTE对IBD的诊断价值。第二部分:以临床、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评估CD活动性为标准,通过患者CTE图像表现,评估其活动性,为临床评估CD患者活动性提供CTE诊断依据。第一部分CT小肠造影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及CT小肠造影特征,探讨CT小肠造影对IB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经过临床、肠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IBD患者71例,其中克罗恩病患者5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CTE检查。1,探讨分析IBD的临床特征;2,分析IBD各种CTE表现,包括肠壁病变(肠壁增厚、增厚方式、异常强化、浆膜面是否受累)、病变部位、病变累及方式、肠管形态及肠外表现。结果:1,临床症状表现中里急后重感、粘液脓血便多见于UC患者,与C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4.079,P0.05和?2=14.771,P0.05);2,CD与UC均可见肠壁增厚,但增厚方式有所不同,CD多表现为非对称性增厚,UC多表现为对称性增厚;CD与UC病变肠管黏膜均表现为异常强化(?2=0.485,P0.05);CD的好发部位为小肠、回盲部,而UC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CD多表现为节段性受累,而UC多表现为连续性肠壁受累;肠管僵直及结肠袋消失多提示为UC患者;浆膜面受累、蜂窝织炎,腹腔/肛周脓肿、瘘管多提示为CD患者。结论:CTE可以清晰显示IBD的肠管病变及肠外表现,在IBD的临床综合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第二部分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度评估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和分析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活动度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经过临床、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克罗恩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Harvey-Bradshow CD指数评分(CDAI)(见表1)计算患者CDAI值,CADI值4分表示CD处于活动期,CADI≤4分表示CD处于缓解期。经过计算其中活动期CD为46例,缓解期CD为34例,所有患者均行CTE检查。分析CD患者CTE的以下特征:病变的肠壁厚度;肠壁动脉期和门脉期的CT值;肠壁的强化方式(均匀强化、分层强化);肠管的形态;肠外表现(梳状征,肠系膜密度增高,腹腔淋巴结肿大,蜂窝织炎,窦道、瘘管,腹腔脓肿)。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肠壁厚度、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三个定量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找出能诊断CD活动期与缓解期的临界值;将所有有统计学意义的CTE特征建立一个评分系统,每个支持CD活动期的特征设置为+1分,而支持CD缓解期的特征设置为-1分,依此原则计算出每位患者的总分,再通过ROC曲线选取诊断CD活动期与缓解期的最佳临界值分数,并计算该临界值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活动期CD患者的病变肠壁厚度、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均高于缓解期;活动期CD表现为肠壁分层样强化,缓解期CD表现为均匀一致性强化;系膜缘缩短、游离缘假性憩室形成提示为缓解期CD患者(?2=13.196,P0.05);活动期CD表现为肠系膜密度增高、蜂窝织炎、腹腔淋巴结肿大及梳状征。(2)ROC曲线分析肠壁厚度、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3、0.937、0.946,签别诊断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005mm、81.91HU、88.26HU;(3)ROC曲线分析评分系统鉴别诊断CD处于活动期与缓解期的临界值分数为0.5,该点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97.1%,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结论:(1)活动期CD的肠壁厚度、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均高于缓解期;活动期CD肠壁表现为分层样强化、肠系膜密度增高、蜂窝织炎、腹腔淋巴结肿大及梳状征,缓解期CD为均匀强化,系膜缘缩短、游离缘形成假性憩室。(2)利用评分系统签别CD活动期还是缓解期的敏感性为93.5%,提示小肠CT造影可以提高对CD活动期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4.62;R81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老年人小肠造影术后预防钡石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9年09期
2 陈有存;李素英;刘志永;;胃复安用于小肠造影60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2年05期
3 张联合,章士正;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小肠造影[J];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04期
4 李洪松,王玉国,武玉坤,王霞;数字胃肠下多相位低张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5 李德春;李瑞红;;X线下经鼻-空肠置管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6年03期
6 田跃,席光焕,李风雏,陈重,张铁梁;小肠双重对比灌肠造影(国产小肠造影导管50例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1986年04期
7 刘洪;动力性小肠造影的初步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1989年01期
8 余建国,姚安晋;用于小肠造影的两种钡混悬液的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0年01期
9 白雹,黄超;钡餐小肠造影相关性聚团菌菌血症1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2期
10 耿丽莉;李海波;孙划;王宏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熊斌;;远端胃部分切除患者的小肠造影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张建国;杨军;牛广明;;无管法快速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赖灿;;儿童MR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毕纯龙;孙建男;杨立国;刘东红;;口服2.5%等渗甘露醇液64排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剑波;郭华;耿尚文;;口服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高旭宁;许茂盛;卢良骥;丁国苗;王世威;;CT小肠造影对活动性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联合;口服法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舒;CT小肠造影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对克罗恩病活动度评估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刘小艳;插管法0.9%生理盐水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3 王界斌;口服甘露醇盐水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的应用价值[D];南昌大学;2010年
4 毛志群;多层螺旋CT口服小肠造影(MSCTE)的临床应用[D];南昌大学;2008年
5 朱希松;评价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对Crohn病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10年
6 燕桂新;口服高渗甘露醇盐水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邓燕勇;磁共振小肠造影对Crohn病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04年
8 岳滔;肠道炎症性病变口服法小肠造影多排螺旋CT表现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9 王天佑;宝石CT低剂量扫描结合ASIR重建小肠造影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余晨;CT小肠造影鉴别诊断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
2779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7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