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约一半人口感染此菌,我国H.pylori感染率较高,自然人群的感染率为42%~90%。H.pylori与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包括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Maastricht Ⅳ共识意见和我国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报告中均推荐含铋剂四联疗法作为根除H.pylori一线根除治疗方案,共识意见还指出:对铋剂有禁忌或证实H.pylori耐药率仍较低的地区也可选用三联疗法[1,2]。但是目前各国各地区尚缺乏H.pylori对抗生素的耐药谱,传统的三联疗法是否还适用于临床仍然未知。近年来很多研究显示,含呋喃唑酮的三联疗法作为初次治疗时效果较好,但不同的疗程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3]。 本研究拟应用7天,10天和14天含呋喃唑酮三联方案研究河北石家庄地区H.pylori根除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为本地区临床合理选择根除H.pylori治疗方案的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共270例。 1.1入选标准:①愿意配合并能进行随访,年龄在18~75岁之间,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包括:胃黏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②入选前经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证实为H.pylori阳性者;③既往未接受过正规H.pylori根除治疗。 1.2排除标准:①治疗前2周用过质子泵抑制剂(PPI)、H_2受体阻滞剂(H_2RA)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者,治疗前4周用过抗菌药物或铋剂者;②存在严重的心、脑、肺疾患、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终止研究标准:①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②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者;③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干扰本观察;④失访;⑤治疗期间妊娠。 1.4一般情况:共入组270例患者,其中男133例,女137例,平均年龄49岁(18~75岁),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4例,慢性活动性胃炎95例,消化性溃疡81例。 2方法: 2.1分组及试验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270例患者,按入选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90例者,治疗方案及疗程如下: A组(7d三联组):埃索美拉唑(20mg2/d)+阿莫西林(1000mg2/d)+(呋喃唑酮100mg2/d),疗程7d; B组(10d三联组)治疗方案同A组,疗程为10d; C组(14d三联组):治疗方案同A组,疗程为14d。 各组的溃疡病患者再继续口服泮托拉唑片40mg1/日,吉法酯片100mg3/日,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总疗程为4~6周,胃溃疡为6~8周。所有患者在服用呋喃唑酮治疗期间以及停用呋喃唑酮后5天内,禁止饮酒。 2.2疗效观察:疗程结束且停用所有PPI以及其他抗酸剂、铋剂、抗菌药物至少4周后复查~(14)C-UBT,结果阴性视为H.Pylori根除成功,若为阳性视为H.Pylori根除失败。并记录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估患者对各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A、B、C组之间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类及吸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Table1、Table2、Table3、Table4)。 2H.pylori根除率 2.1入组情况:A组入组90例,年龄18~75(49.3±13.4)岁,失访2例,88例完成治疗,其中63例根除成功,25例根除失败; B组入组90例,年龄22~73(48.6±13.2)岁,失访1例,因1例因恶心未能完成实验,88例完成治疗,其中72例根除成功,16例根除失败; C组入组90例,年龄19~74(50.2±12.8)岁,失访2例,因1例因皮肤瘙痒、皮疹未能完成实验,87例完成治疗,其中76例根除成功,11例根除失败。 2.2H.pylori根除率:三组PP分析分别为71.6%(63/88)、81.8%(72/88)、87.4%(7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其中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9、0.311)。按意向性分析(ITT)分别为70.0%(63/90)、80.0%(72/90)、84.4%(7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见Table5、Table6、Table7、Table8、Table9)。 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8.0%和10.3%,三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头晕、头痛、口苦、皮疹、皮肤瘙痒、尿黄等。B组1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出现恶心,发热退出试验。C组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出现全身瘙痒、皮疹未能完成实验。其余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轻微,无需特殊处理,服用期间或疗程结束停药后自行缓解。(见Table10、Table11)。 结论: 114d含呋喃唑酮的三联疗法H.pylori根除率明显高于7d疗法,而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2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呋喃唑酮,14d三联疗法根除率达87.4%,值得推广。 3H.pylori的根除率不受性别、年龄、疾病分类及吸烟情况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华;吸烟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影响(附56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4年12期
2 刘改芳,徐华州,张玉贞,朱学梅,吴婧;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2期
3 张川;袁志芳;张澍田;高峰;阎雪燕;高辉;段卓洋;;治疗的依从性、年龄、性别对胃溃疡患者使用三联7天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年10期
4 萧树东,刘文忠,胡品津,欧阳钦,王家龙,周丽雅,程能能,全国幽门螺杆菌协作组;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2000年01期
5 胡伏莲;;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J];胃肠病学;2007年09期
6 胡品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现状和思考[J];胃肠病学;2007年09期
7 成虹;胡伏莲;谢勇;胡品津;王吉耀;吕农华;张建中;张桂英;周曾芬;吴克利;张玲霞;彭孝伟;戴宁;唐国都;姜葵;李岩;侯晓华;白文元;王明春;叶红军;刘玉兰;许乐;;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以及耐药对治疗的影响—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J];胃肠病学;2007年09期
8 童锦禄;冉志华;沈骏;萧树东;;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荟萃分析[J];胃肠病学;2007年11期
9 徐小青;孙钦娟;廖静贤;梁晓;郑青;刘文忠;萧树东;陆红;;含铋剂和克拉霉素的四联根除方案在幽门螺杆菌一线治疗中的作用[J];胃肠病学;2012年01期
10 谢川;吕农华;;选择符合国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案[J];医学与哲学(B);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
2782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8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