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福建省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8-07 10:57
【摘要】:目的 近年疾病监测网络直报数据显示,我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呈递增态势,而丙型肝炎感染后症状的隐匿性使其易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细胞癌,丙型肝炎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关于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病原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而福建省仅在1992年进行过自然人群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的调查,此后未见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未见报道福建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另外,不同基因型间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丙型肝炎病毒体外培养模型的缺乏使其在致病机制、疫苗研究、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长期停滞不前。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非常有必要对福建省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获取丙型肝炎流行现状的基础资料,建立丙型肝炎报告数的预测模型,为丙型肝炎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建立福建省丙型肝炎流行基因型病毒株的体外培养模型,为丙型肝炎基础研究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筛查等工作,从实践意义上指导丙型肝炎临床用药。 方法 1、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获取丙型肝炎流行现状的基础资料;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分析2006年福建省自然人群抗-HCV阳性率; 2、通过收集无偿献血者、吸毒者以及医院来源的抗-HCV阳性的血清标本,采用RT-PCR方法,分别进行C/E1区和NS5B区基因的扩增、克隆和测序,应用生物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比较,构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福建省不同人群间基因分布的特征; 3、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疫情数据库中福建省2004~2010年HCV的月报发病数据,分析其数据特征,建立最优的发病预测模型; 4、应用长片段核酸扩增和基因克隆技术,获取不同亚型HCV基因组的全长序列,构建重组质粒;将福建流行株全长基因与JFH1株的非编码区进行嵌合,经体外转录、Huh7细胞转染,构建不同亚型嵌合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经IFA、RT-PCR等方法对其进行验证鉴定,并初步将该模型用于体外药物筛选。 结果 1、福建省自然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7%,地区分布无差异,男女无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抗-HCV阳性率有增加趋势,尤其是50岁以上年龄组,抗-HCV阳性率远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虽然1992年人群抗-HCV阳性率的调查存在假阳性率等问题,结合其他资料,可以认为人群抗-HC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HCV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2、福建省丙型肝炎主要流行基因型为6a和1b,其次为3b和2a,不同人群间流行基因型有差别,临床病例的主要流行基因型为1b,而无偿献血者和吸毒者主要流行基因型为6a,从不同人群间流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可以推论,可能存在主要流行基因型由1b向6a转变的情况;还发现可能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主要表现为3b亚型与其他型别的重组;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数据显示,自2004年实行网络直报后,丙型肝炎报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报告数的上升是由临床诊断病例数上升引起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数基本保持稳定,临床诊断病例数的上升可能有几个方面原因:责任人报告意识增强、感染者发展为病人、报告人掌握的HCV诊断标准不严谨; 4、建立的ARIMA(2,1,0)(2,1,0)12(无常数)模型对丙型肝炎月报数进行了较好的跟踪与预测,但由于外界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用于中短期预测效果优于长期预测。 5、扩增并拼接了6株不同亚型的丙型肝炎病毒全长基因(其中1b亚型两株,3a、3b、6a及6n亚型各一株)以及1a亚型半长片段;构建了全长重组质粒pBS1、pBR2、pBSR5、pXX4、pXX19及pXQ124; 6、成功构建了pBS1/JFH1(6a/2a)嵌合体外细胞培养模型。pBS1/JFH1经体外转录产生的感染性RNA转染Huh7细胞后产生的衍生病毒可以引起新的Huh7细胞的感染,与pJFH1相比,构建的嵌合株感染力相对较弱; 7、将构建的pBS1/JFH1(6a/2a)嵌合体外细胞培养模型初步应用于药物筛选。研究结果表明INFα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而且这种抑制呈剂量依赖性,RBV、NTZ和CsA单独应用也都能抑制HCV病毒的复制,但需要较大剂量,而这三种药物与INFα联合应用,都能显著提高INFα的抗病毒作用。 结论 1、福建省自然人群抗-HCV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受HCV易慢性化特点的影响,使多年前HCV较高的阳性率表现为目前发病率的逐年增加。 2、完成福建省不同人群HCV基因流行型分析,发现可能存在主要流行基因型由1b向6a转变的情况以及目前存在较多HCV混合感染的情况。 3、扩增并拼接了6株5个亚型的HCV全长基因,成功构建出pBS1/JFH1(6a/2a)嵌合体外细胞培养模型。该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具有可行性,可为深入研究HCV的毒力基因、致病机制等基础性研究提供有利的工具。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12.63
【图文】:

福建省,年龄组,阳性率,精确概率


意义(经 Fisher’s 精确概率法检验 P=0.036)。结果见表 1-2 及图 1-1。表 1-2 福建省自然人群抗-HCV 阳性率年龄别、性别分布表男 女 合计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检测数 阳性数 阳性 177 0 0.00 160 0 0.00 337 0 0. 142 0 0.00 134 2 1.49 276 2 0. 184 2 1.09 280 0 0.00 464 2 0. 174 0 0.00 240 3 1.25 414 3 0. 163 1 0.61 221 2 0.90 384 3 0.9 127 2 1.57 149 3 2.01 276 5 1. 967 5 0.52 1184 10 0.84 2151 15 0. 0.44 0.88 0.

福建省,年龄组


30~40 岁1992 年 33 740 773 4.272006 年 3 411 414 0.7211.517 0.001合计 36 1151 1187 -40~50 岁1992 年 27 536 563 4.802006 年 3 381 384 0.7811.994 0.001合计 30 917 947 -50 岁~1992 年 11 279 290 3.792006 年 5 271 276 1.812.021 0.155合计 16 550 566 -合计1992 年 152 3657 3809 3.9954.741 <0.002006 年 15 2136 2151 0.70合计 167 5793 5960 -

核苷酸序列,基因,频率,亚型


3b 型分支形成一个大簇,各株间基因进化距离比较接近。6a 型分支中形成了五簇,仅一簇与香港株及英国株进化距离较为接近,其余各簇基因间亲缘关系较远。2a 型分支形成一簇,与日本株及印尼株在进化关系上均较为接近。不同人群间应用 C/E1 分型法得到的分型结果,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变异频率的结果见表 2-5 及图 2-7。可以看到各人群不同亚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皆在 88%以上,符合亚型的判断标准。表 2-5 不同人群 C/E1 分型法各亚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1a 1b 2a 3a 3b 6a 6n临床病例 92.01% 89.8% 93.23% - - 93.61% -吸毒者 96.20% 91.39% 93.88% 92.30% 92.88% 90.67% 97.26%无偿献血者 95.83% 90.11% 93.92% - 96.46% 92.00% 100.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医坛;;诊断艾滋病和丙型肝炎新试剂[J];医学信息;1994年02期

2 石淑仙,林建国;输血后丙型肝炎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临床内科杂志;1995年06期

3 陈云,周晓军,张泰和,陆珍凤;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电镜定量观察[J];江苏医药;1995年02期

4 黄祖瑚,周东辉,查文章,唐保元,孙南雄;有偿供血员、丙型肝炎及肝癌患者HCV基因分型[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年02期

5 陈志,郭建平,王茜,陶其敏;丙型肝炎IgM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年05期

6 朴梅花,罗凤珍,刘东明;新生儿输血浆后丙型肝炎感染情况的调查[J];新生儿科杂志;1995年01期

7 张树林,严玉兰,李义方;丙型肝炎的诊疗进展[J];医师进修杂志;1996年10期

8 魏薇;刘杰;;丙型肝炎病人血清自身抗体测定分析[J];吉林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9 李晓良,谌宁生,褚裕义;辩证治疗丙型肝炎65例[J];武警医学;1998年02期

10 高青;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现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日程[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绿萍;张晓微;刘毅;王环;谢晓敏;薛玲霞;徐玉兰;;二家血液透析室丙型肝炎传播途径调查及原因分析[A];2008年浙江省肾脏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王涛;郭东阳;张凡;;血液透析病人并发丙型肝炎感染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守斌;;血液透析与丙型肝炎因果关系鉴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丁柳;周易;宋兴勃;刘显中;陆小军;应斌武;;HCV-RNA载量水平与丙型肝炎肝脏组织损伤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苏华瑜;梁光;黄锡青;;湛江市重点人群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7 武淑环;;河南省丙型肝炎感染途径的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贺秋;冯晓燕;修冰水;宋晓国;王国华;陈X;杨锡琴;朱翠霞;何竞;凌世淦;;丙型肝炎复合免疫治疗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柴一红;;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50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严福明;郝飞;陈安慎;顾长海;赵西平;赵利斌;杨东亮;郝连杰;;重型丙型肝炎肝外脏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状态[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 蔡皓东;漫谈丙型肝炎的危害[N];保健时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 肝病研究所所长 教授 魏来;丙型肝炎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N];健康报;2010年

3 何屹;三氟甲基衍生物可治丙型肝炎[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葛宗渔;丙型肝炎认知度低漏报率高[N];光明日报;2009年

5 ;美调查显示:有必要改变对丙型肝炎的认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丙型肝炎是什么病?[N];解放日报;2004年

7 广;长效丙型肝炎干扰素面市[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刘慧;丙型肝炎不易被察觉[N];保健时报;2004年

9 辽宁主任医师 王振坤;丙型肝炎的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9年

10 黄燕;治丙型肝炎 首选干扰素[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莺;福建省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肖非;Claudin一1抗体应用于抑制丙型肝炎感染的体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沈科书;酶联免疫斑点法在丙型肝炎合并潜伏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肖非;Claudin-1抗体应用于抑制丙型肝炎感染的体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佳玉;丙型肝炎治疗性DNA疫苗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丽;抑癌基因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HCV核心蛋白对PTEN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7 杨长春;用全长基因寻靶技术筛选靶向PAI-1 mRNA的反义核酸及siRNA[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8 赵文华;云南省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彭利军;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的候选基因多态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方彩云;病毒性肝炎的蛋白质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吉林省扶余县农村居民丙型肝炎流行状况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元顺女;延吉市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初步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3 蒋建平;丙肝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4 罗坤;冷诱导基因Ptcor8全长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培男;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传染性及危险因子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周越塑;中国汉族人群TNF-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丙型肝炎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7 王东生;IL28B基因变异与丙型肝炎的相关性[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萍;张家港市人群乙型和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D];苏州大学;2011年

9 叶春艳;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立飞;延边地区丙型肝炎传播危险因素及基因分型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3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783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1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