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3 13:04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单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及其与标准三联抗幽门螺旋杆菌(HP)疗法联用,对比标准三联抗幽门螺旋杆菌疗法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不同,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在幽门螺杆菌根除中的作用和疗效。 方法:将经胃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或~(14)C-呼气试验确诊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A组:标准三联疗法组(34例,男性15例,女性19例):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甲硝唑+克拉霉素,疗程1周。B组: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甲硝唑+克拉霉素+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疗程1周。C组: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组:(31例,男性13例,女性18例):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疗程2周,分别观察三个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A组:55.9%,B组:83.3%,C组:9.7%,三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味觉异常、头痛、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52.9%,B组:26.7%,C组:6.5%。三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与标准三联疗法联合应用可以比传统三联疗法获得更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纯使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虽副作用低,但根除率差。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73
本文编号:2801559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虹,胡伏莲,王蔚虹;108株幽门螺杆菌(Hp)菌株的耐药分析及其对Hp根除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2 赵小勇;邹全明;;非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3 徐肇敏,李运红,史伟;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临床内科杂志;2003年02期
4 万同己;;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失败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9期
5 苗君莅;吴正钧;王荫榆;莫蓓红;李博勋;;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乳杆菌的筛选[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8年01期
6 李颖波;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5年26期
7 黄德强;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年01期
8 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困惑与共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3期
9 尹明兰;;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控制对策与治疗方案[J];天津药学;2007年04期
10 沈祖尧;幽门螺杆菌的传播[J];胃肠病学;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2801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015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