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消化道异位胰腺诊治分析及超声内镜在其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09-05 13:15
   研究背景与目的: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是位于正常胰腺之外的胰腺组织,其与正常胰腺组织没有任何血管、神经等解剖学联系,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异位胰腺最常发生于消化道,表现为粘膜下病变,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以其可以清楚、精确地观察消化道管腔及其周围的层次结构、回声特点等的特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总结我院过去对异位胰腺的诊治经验,分析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深化对异位胰腺的认知,并探讨超声内镜在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价值。研究方法:搜集自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共7年间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病理确诊为异位胰腺的病例共138例以及由超声内镜检查首先考虑为异位胰腺并进行了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而获得病理结果的病例共75例(两者合计共185例),回顾分析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发生部位、临床症状、内镜及超声内镜下特征表现、CT影像表现、诊治经过和随访结局等。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138例EP患者中,男性76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46.12±14.06岁。病灶几乎全部发生于消化道,绝大多数异位胰腺位于胃(61%)、十二指肠(16%),少数位于空肠(16%)、回肠(6%),仅1例位于胆囊。2.极少数胃十二指肠EP可引起消化道出血(2例)、梗阻性黄疸(1例)等明确相关症状,其余多为无症状或腹痛腹胀等非特异症状。空肠EP多为腹部手术中无意获得,少数空肠EP(2例)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腹痛。回肠EP常合并小肠套叠、小肠憩室而表现为腹痛血便。1例胆囊异位胰腺无症状,为体检发现后手术切除。3.胃十二指肠EP病灶最常见于胃窦部(59%),又以大弯侧为多。内镜下多表现为广基粘膜下隆起,其表面黏膜多光滑无殊(71%),仅少数可见表面凹陷(21%)或明确开口(5%)。超声内镜下病灶长径平均14.5±7.6mm,多数主要起源于粘膜下层(6 7.2%)、固有肌层(21.9%),有时可累及多个层次。EU S回声以低回声(5 0.0%)和中等回声(40.6%)为主,常不均匀(56.3%),而边界清楚(90.6%),部分起源于的黏膜下层的病例可见后方固有肌层增厚(14.0%)。典型的腺管样/囊腔样回声结构仅见于28.1%的病例。4.EUS检查对胃十二指肠EP的敏感性为43.08%,阳性预测值37.33%。26%的胃十二指肠EP在EUS下被诊断为间质瘤,6%被误诊为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和炎性纤维性息肉)。而EUS下误诊为异位胰腺的病例以粘膜慢性炎症(25%)、增生性息肉(17%)、炎性纤维性息肉(13%)、间质瘤(8%)最为常见。EUS下异位胰腺与恶性病变混淆者少见,但仍有可能发生。CT检查仅能发现57.3%的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病灶,但极少能直接正确诊断为EP;而对空回肠病灶,CT的发现率极低。5.针对胃十二指肠EP的治疗策略一般采用内镜下治疗,只有误诊为其他疾病或内镜下治疗不成功时才行手术治疗。空肠EP 一般不引起症状,无需治疗;回肠EP可合并小肠套叠、小肠憩室而表现为腹痛血便,常需手术乃至急诊手术治疗。异位胰腺经治疗后一般无复发现象。研究结论:异位胰腺好发于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尤以胃窦大弯侧多见。仅少数直接明确引起临床症状,以回肠异位胰腺为主。内镜下异位胰腺表现多无明显特异性,典型顶端有凹陷或开口的病灶少见。超声内镜作为目前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最主要的术前诊断手段,可以对异位胰腺病灶进行更深入的观察,相比于其他方法优势明显,但其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仍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空回肠异位胰腺术前检查主要依赖腹部CT,但多不能正确检出。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而空回肠病灶如引起症状应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R576


本文编号:2813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13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