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局部应用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小鼠肠皮瘘的愈合

发布时间:2020-10-01 16:18
   实验背景及目的: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疾病。可侵害口腔至肛门的整个消化道,在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病,尤其肠道最多,主要见于回肠末端和邻近结肠。瘘管形成是CD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内瘘和外瘘。内瘘通常通向体内其他部位,如其他肠段、输尿管、阴道、膀胱、肠系膜、腹膜后等;外瘘是通过腹壁或者肛周皮肤,与外界相通。约25%的CD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发生难治性的瘘管,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低免疫源性及免疫调节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具有非常好的治疗前景。因此,我们通过建立小鼠肠道-皮肤瘘管模型模拟CD患者肠-皮瘘的形成,局部应用MSCs对其进行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首先我们构建了一种可以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实时追踪细胞运动及存活的携带萤火虫荧光素酶-绿色荧光蛋白双融合报告基因的MSCs细胞系。然后建立小鼠肠道-皮肤瘘管模型,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PBS)对照组、MSCs治疗组,每组8只。肠道-皮肤瘘瘘口局部多点注射移植等体积的PBS或MSCs(1×10~6个细胞)后,在不同的时间点,通过小鼠体重下降百分比、瘘口部位宏观表象、组织病理学技术等检测瘘口组织的再生修复情况;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bioluminescence imaging,BLI)检测MSCs移植后在体内的存活情况、瘘口部位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以及血管新生情况;收集瘘口组织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炎症相关因子、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同时,为了在体外条件下评价MSCs在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用MSCs培养后的细胞上清液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观察其对HUVECs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过程中的影响。实验结果:小鼠肠道-皮肤瘘管模型建立后,经小动物X光钡剂造影显示小鼠瘘管形成。小鼠肠-皮瘘模型形成后,局部注射MSCs或PBS缓冲液后于1,3,5,7天经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MSCs可以稳定聚集于小鼠肠道-皮肤瘘口部位,并在瘘口部位存活约1周;与此同时,MSCs治疗可以降低小鼠体重下降百分比,促进小鼠体重恢复,加快小鼠瘘口部位的愈合速度;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SCs治疗可以降低瘘口部位炎症促进因子表达,增加炎症抑制因子的表达,抑制瘘口炎症;并增强瘘口部位的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表达。生物发光成像及化学发光成像结果显示MSCs治疗组小鼠瘘口部位ROS含量下降,血管新生能力增强,加快了小鼠瘘口的愈合。此外,在体外条件下,我们证明了MSCs上清液可以显著促进HUVECs细胞的增殖、迁移,及成管。实验结论:在小鼠肠道-皮肤瘘管模型中,局部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减少体重下降百分比,减轻组织炎症,促进损伤部位组织血管新生,加速肠道-皮肤瘘管的愈合。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74
【部分图文】:

曲线,慢病毒,形态特征,转染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按照前述方法培养于 75 cm2培养瓶内,接种约 2-3 天后,细胞融合度达 90%以上,按照前述操作步骤将细胞不断消化、计数、传代,直至第 10 代。结果显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WT-P-MSCs 或 DF-P-MSCs 均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其增殖曲线成指数型(图 1.2 C)。

皮肤瘘管,瘘管,肠道,钡剂造影


图 1.3 P-MSCs 的表型鉴定。.2 P-MSCs 局部移植2.1 肠道-皮肤瘘管模型的构建及验证通过前述方法我们成功建立了小鼠肠道-皮肤瘘管模型(图 2.1 A)。于瘘管成后第 3 天,我们通过小动物 X 线钡剂造影由瘘管外口向瘘管内输注造影剂,证肠道-皮肤瘘管是否形成。结果如图所示:小鼠肠道-皮肤瘘管通畅,钡剂由外可以进入体内肠管,说明小鼠肠道-皮肤瘘管模型构建成功(图 2.1 B)。

示意图,皮肤瘘管,肠道,模型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1.3 P-MSCs 的表型鉴定。2.2 P-MSCs 局部移植2.2.1 肠道-皮肤瘘管模型的构建及验证通过前述方法我们成功建立了小鼠肠道-皮肤瘘管模型(图 2.1 A)。于瘘管形成后第 3 天,我们通过小动物 X 线钡剂造影由瘘管外口向瘘管内输注造影剂,验证肠道-皮肤瘘管是否形成。结果如图所示:小鼠肠道-皮肤瘘管通畅,钡剂由体外可以进入体内肠管,说明小鼠肠道-皮肤瘘管模型构建成功(图 2.1 B)。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冰浩;张燕;方硕;王越;刘厚奇;;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6年05期

2 刘梦婷;饶巍;韩兵;肖翠红;武栋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年07期

3 钟玉兰;淦鑫;;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与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年13期

4 刘超;张丽君;陶昊;杜心洁;王芮;李文菁;丁淑梅;王怡;姜磊;黄玉香;;基于细胞生物学方法比较5种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年33期

5 徐郑美;邵立宇;孙宏亮;王瑶;许美花;鲁文赓;;间充质干细胞在动物临床上的应用前景[J];动物医学进展;2019年08期

6 唐振霆;施晓雷;;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机制及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9年08期

7 孙璇;毛念渝;刘明珠;董传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2019年16期

8 阿诺得 卡普兰;廖联明;王萍;谭建明;;间充质干细胞更改名称的时候到了[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7年05期

9 邱坤银;廖雄宇;郭淑仪;祁皓宁;蓝菁菁;方建培;黄科;黎阳;徐宏贵;周敦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难治性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年03期

10 陈俊秋;黄梁浒;;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促血管再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巧稚;游茂春;杨晓红;程基焱;刘广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2种提取方法的比较[A];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9年

2 白雪;霍波;;面积约束情况下形状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3 李坦;刘卓;徐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4 陈可;王丁;韩之波;朱德林;韩忠朝;;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发挥免疫活性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金明顺;张毅;贾秀芬;周燕华;闫妍;刘慧雯;;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多潜能分化的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张彦;李尚珠;;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工程中的机制及应用[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石玉;戴\戎;;周期性拉应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黎娇;朱争艳;杜智;骆莹;王鹏;高英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余慧;黄红云;陈琳;王洪美;;生物反应器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现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覃永亮;曾慧兰;卜欠欠;钟启;韩新爱;;尼古丁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鲁;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病毒肺炎项目立项[N];中国科学报;2020年

2 见习记者 卜叶;科学家勾勒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路线图”[N];中国科学报;2019年

3 赵广立;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足获新进展[N];中国科学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刘艳芳;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填补了干细胞研究的空白[N];广东科技报;2017年

5 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曹楷;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中的孙悟空[N];上海科技报;2014年

6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李忠俊 整理 吴刘佳;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又见新方法[N];健康报;2013年

7 刘道安;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启用间充质干细胞库[N];健康报;2007年

8 记者 陈建强;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津建成[N];光明日报;2006年

9 南方日报记者 严慧芳;选择干细胞储存须谨慎[N];南方日报;2016年

10 记者 李素锋;我市首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成功[N];临汾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萌;盆腔器官脱垂动物模型探索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建盆腔器官脱垂薄弱阴道壁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杜文敬;绵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iPSCs诱导及定向分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3 彭定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颅脑创伤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4 杨楠;PD-L1基因修饰增强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调控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5 芦笛;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异体皮片移植排斥反应中对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6 李成林;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小鼠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5年

7 龚年金;基于温法理论探讨温肺化纤汤预处理对H_2O_2诱导小鼠肺间充质干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

8 邵联波;低免疫排斥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心肌梗死修复中的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9 张明琦;眼眶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网膜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10 马彩云;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修复肺损伤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牙周膜干细胞活性的作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秀秀;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成体造血发生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3 张凤丽;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低温制剂工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尹静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APPswe/PSEN1双转基因鼠脑内微血管密度及神经再生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5 郭礼妍;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接触性过敏反应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龚正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上调自噬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7 王静;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9年

8 尤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激活EZH2促进卵巢上皮性癌增殖及侵袭能力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9 王大壮;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作用机制[D];青岛大学;2019年

10 伏玺;电压门控钙通道亚基Cacnb3调控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1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31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3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