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R576
【部分图文】:
每亚组为 8 只,进行不同压力梯度的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为 B 组,16 只大鼠随机分为 B1、B2 两个亚组,每亚组 8 只,A、B 两组均进行结扎造模。假手术组 8 只大鼠仅进行开腹关腹后缝合手术。1.2.2 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术前所有实验大鼠均禁食水 12 小时,按照称重后每 100g 体重给予水合氯醛0.3ml 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麻醉。注射后注意观察大鼠角膜反射和四肢肌力。待大鼠出现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软瘫即判断为已进入完全麻醉状态。手术开始后,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取大鼠剑突下 1-2cm 腹部正中切口,切口周围毛发进行备皮切口长约 3-4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壁肌层,打开腹腔后辨认胃,十二指肠及脾脏,小心去除十二指肠及脾脏间粘膜后向上翻开胃部其下粉红色组织即为胰腺(见图 1),辨认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的位置,以 0 号黑丝线结扎(见图 2)采用心脏注射器穿刺直接采血法采血,使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淀粉酶水平。
A1、A2、A3 组大鼠当天开始行高压氧治疗 7 次,每次 1 小时。用空气加压舱,治疗时将大鼠置于密闭消毒水并润湿大鼠。(图 3)容器的进氧管接舱内的直流式排氧口。加压 20 min,治疗压力分次a。稳压后先将进/排氧流量调节器均开至 10之后,进/排氧流量调节器均开至 300L/h 进行每次治疗时间为 1 小时,大鼠均每日接受高压进行高压氧干预治疗。
容器内加少量无菌注射用水并润湿大鼠。(图 3)容器的进氧管接舱内的直流式供氧口(图4),排氧管接舱内的直流式排氧口。加压 20 min,治疗压力分次分别调至 0.15Mpa、0.20Mpa、0.25Mpa。稳压后先将进/排氧流量调节器均开至 1000L/h,用 100% O2进行洗舱 3 分钟,之后,进/排氧流量调节器均开至 300L/h 进行治疗,60min 后减压,减压 25min。每次治疗时间为 1 小时,大鼠均每日接受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胰管结扎但不进行高压氧干预治疗。图 3:特制高压氧密闭容器(白色为进气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瑞忠;;高压氧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2 王敏;陈佳;;在高原地区应用善得定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3 康骅,孙家邦,刘爽,郭德玉,王素珍,郭宏伟;高压氧对大鼠急性胰腺炎血浆血栓素 A_2 和前列环素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1997年02期
4 康骅,孙家邦,刘爽,郭德玉,王素珍,郭宏伟;高压氧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8年03期
5 林树春;高压氧在急性胰腺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附18例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02年04期
6 杨家骖 ,黄炳耀;问题解答[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79年01期
7 卞善述;;5-FU治疗急性胰腺炎[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4年02期
8 付春惠;郭庆春;王子祥;霍士照;解永贵;刘永祥;;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引起溶血一例[J];天津医药;1986年01期
9 杨连粤,黄喻适,鲁树坤,金庆达;超声显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1988年03期
10 全竹富;邹忠寿;;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新方法[J];人民军医;198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浩铜;急性胰腺炎伴胰周积液向胸腔引流通道的影像解剖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2 赵佳正;P物质和硫化氢在评价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李永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miR-216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李军成;急性胰腺炎急性期的病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陈涵;氢水和高压氧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钱祝银;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7 陈冬利;表皮生长因子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及肠屏障保护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8 牛纪元;高压氧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前瞻性研究—随机、双盲、临床对照试验[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9 王士祺;急性胰腺炎不良预后的风险评估肥胖,脂肪肝与感染[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10 刘明东;JNK通路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丹参酮ⅡA的干预作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玉顺;延边地区60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及预后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2 江志俊;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早期评估指标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尧;胰蛋白酶原激活肽与高迁徙率族蛋白1在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D];遵义医学院;2010年
4 尹朝;BISAP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D];山东大学;2010年
5 郭洁;三种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比较[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程勇;大鼠急性胰腺炎细胞凋亡异常及Fas/FasL系统表达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祁高亮;75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证治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汪国宴;MSCT评价急性胰腺炎病变程度与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贺丽;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15、IL-18和sTNF-1R的变化及其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10 崔志刚;急性胰腺炎发病特点及严重程度预测指标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42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4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