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温肾健脾方对其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6:37
目的:分析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以探求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的差异。观察温肾健脾中药方对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集20例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12例健康人的粪便标本,提取每份样本中的细菌总DNA,根据16SrD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予以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分析对比两组人群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方面的差异,以探求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在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例,给予温肾健脾中药方口服,疗程为6周。收集中药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的患者的粪便标本,提取粪便样本中细菌总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r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比对治疗前后的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组成结构变化。结果:1.两组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丰度最高,拟杆菌门分别占到(57.2±4.417)%和(55.29±5.60)%;厚壁菌门分别占到(30.93±3.945)%和(41.80±5.701)%;丰度较高的是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患病组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拟杆菌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大,而两组之间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胃菌门及梭杆菌门的丰度均有显著差异。α多样性分析表明,正常组在细菌种群多样性方面,物种种类明显多于患病组。主成分分析显示,患病组和正常组样本被分开,提示两组的菌群的结构存在着显著的不同。2.9例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温肾健脾方治疗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出现轻微的上升,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通过PCOA聚类分析及对治疗前后肠道中高丰度菌群相对丰度的分析发现,通过口服中药汤治疗,患者肠道的菌群结构的组成的确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1.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方面有明显不同,在菌群结构分布上亦存在较大的差别。2.温肾健脾中药方可以使肠道的菌群结构发生改变,改变后的肠道菌群更接近于我们前期实验中的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结构。
【学位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74.62
【部分图文】:
图 2DNA 样本纯化浓缩 4 倍电泳质控图1.5.3 PCR 预扩增检测结果1)引物 V3-V4F CCTACGGGNGGCWGCAG R GACTACHVGGGTATCTAATCC
⑩提取的 DNA 溶液放置于-20℃保存。1.5.1 所提取样本琼脂糖电泳结果见图 1。图 1 样本琼脂糖电泳结果1.5.2 D N A 样本纯化浓缩 4 倍电泳质控图,见图 2。
图 3PCR 扩增检测结果以上预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样本有明显扩增条带,所有样本符合后续实验要求。1.6 高可变区 PCR 扩增以纯化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引物序列:V3-V4:上游引物:GTGCCAGCMGCCGCGGTAA,下游引物:GGACTACHVGGGTWTCTAAT 。1.7 高通量测序以 Illumina Miseq 测序平台为基础,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纯化洗脱以及文库扩增后上机测序,通过经碱基识别将测序得到的电信号数据分析转化为原始序列。使用通用引物 protocol 得到 260nt 的 PE 数据,去除 PE 数据末尾的质量值低于 Q15 的碱基,使用 FLASH(v1.2.11)软件 merge(-M 300 其余参数默认)PE 数据。1.8 数据量以及数据质量信息汇总1.8.1 有效序列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54718
【学位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74.62
【部分图文】:
图 2DNA 样本纯化浓缩 4 倍电泳质控图1.5.3 PCR 预扩增检测结果1)引物 V3-V4F CCTACGGGNGGCWGCAG R GACTACHVGGGTATCTAATCC
⑩提取的 DNA 溶液放置于-20℃保存。1.5.1 所提取样本琼脂糖电泳结果见图 1。图 1 样本琼脂糖电泳结果1.5.2 D N A 样本纯化浓缩 4 倍电泳质控图,见图 2。
图 3PCR 扩增检测结果以上预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样本有明显扩增条带,所有样本符合后续实验要求。1.6 高可变区 PCR 扩增以纯化的基因组 DNA 为模板进行 PCR 扩增。引物序列:V3-V4:上游引物:GTGCCAGCMGCCGCGGTAA,下游引物:GGACTACHVGGGTWTCTAAT 。1.7 高通量测序以 Illumina Miseq 测序平台为基础,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纯化洗脱以及文库扩增后上机测序,通过经碱基识别将测序得到的电信号数据分析转化为原始序列。使用通用引物 protocol 得到 260nt 的 PE 数据,去除 PE 数据末尾的质量值低于 Q15 的碱基,使用 FLASH(v1.2.11)软件 merge(-M 300 其余参数默认)PE 数据。1.8 数据量以及数据质量信息汇总1.8.1 有效序列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蓉珠;尚静娟;董跃滨;;非酒精性肝病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年S1期
2 邢飞 ,陆敬华;经内镜射频治疗结肠腺瘤性息肉38例[J];临床医学;2003年10期
3 李建东,王文;结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特征探讨[J];北京军区医药;1997年06期
4 Neugut A I;刘倩;;结肠腺瘤性息肉与结肠癌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7年02期
5 唐斌;张俊;唐友攀;李月平;雷丛珊;蒋波;舒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年05期
6 韦艳碧;;阳和汤防治结肠腺瘤性息肉再发8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年08期
7 韦艳碧;;阳和汤防治结肠腺瘤性息肉再发8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4年09期
8 陈和平;韩盛玺;徐刚;杨红;;舒林酸治疗散发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的机制研究[J];中国医刊;2008年09期
9 雷春红;林一帆;;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8年03期
10 王锦波;王雁;;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癌变2个家系分析[J];人民军医;201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春红;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温肾健脾方对其影响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丽婷;基于四象学说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与体质的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4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547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