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结肠黑变病对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24 17:05
   目的:通过收集结肠黑变病患者和非结肠黑变病患者合并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数据,分析结肠黑变病对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影响,提高临床医生对结肠黑变病的重视。方法:从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1708例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522例结肠黑变病组成MC组,按季度等量随机选取600例非结肠黑变病,最终筛选符合条件的569例组成非结肠黑变病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大肠癌的例数、合并大肠息肉的例数及息肉的病理类型、大小及部位的数据,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两组计数(构成比)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C组共522例,女性330例,男性192例,非MC组共569例,男性235例,女性334例,两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X~2=2.334,P=0.127,P0.05);两组年龄属于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Z=-8.75,P0.05,结肠黑变病组年龄中位数为64岁(51岁~73岁),非结肠黑变病组年龄中位数为54岁(47岁~64岁),两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MC组、非MC组分别检出250例和229例大肠息肉,其检出率分别为47.8%和40.2%,P=0.013,有统计学差异;在病理类型上两组均为炎性息肉检出率最低,腺瘤性息肉检出率最高分别达58.0%和51.5%,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盲肠及降结肠检出率均很低,多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检出率相对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息肉大小主要集中在0-9mm范围内,两组所占百分比分别高达92.0%和91.3%,≥20mm息肉检出率均很低,分别为0.40%,0.44%,息肉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MC组和非MC组两组大肠癌分别检出13例(5.2%)和10例(4.4%),两组大肠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有结肠黑变病的大肠息肉检出率较非结肠黑变病者高,结肠黑变病对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大小无明显影响;结肠黑变病对大肠癌检出率无影响。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5.34;R5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汉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2、方法
    3、统计学分析
    4.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1.MC 组和非 MC 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2、结肠黑变病对大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3、两组大肠息肉病理类型的比较
    4、两组大肠息肉部位的比较
    5、两组大肠息肉大小的比较
    6、两组大肠癌检出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登杰;张怡;黑晓晶;陈冠儒;郑育卿;;结肠黑变病中医临床分型初探[J];亚太传统医药;2018年01期

2 何颖华;徐佳;贾菲;智建文;冯丽鹏;杨祎;李峨;;李国栋教授从“瘀”论治结肠黑变病经验总结[J];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18期

3 高贤锐;程淑娟;张贵军;韩广山;;结肠黑变病误诊直肠癌1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年07期

4 张宝贵;罗小萍;;全结肠黑变病7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02期

5 左淑英;唐晓红;王瑞莲;唐平;;结肠黑变病8例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1年02期

6 韦春秋;;结肠黑变病4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年27期

7 王娟;黄小华;;结肠黑变病83例临床回顾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36期

8 赵勇;;结肠黑变病1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9年01期

9 陈建永;潘锋;张涛;马志杭;;大黄致豚鼠结肠黑变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年06期

10 王耀新;黄菲;;结肠黑变病69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郁强;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特点及与结肠癌相关性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芹;结肠黑变病对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8年

2 朱旭;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3 许锦锦;结肠黑变病与结肠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姜明明;便秘病例结肠镜检查及追踪的回顾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5 刘俊鹏;结肠黑变病158例临床回顾性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牟文玲;复方阿嗪米特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2年

7 梅婷;结肠环境与结肠息肉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8 王云峰;益气养阴润肠法治疗便秘伴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张彦;蒽醌类中药导致结肠黑变病的量效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刘键;保元煎调治亚健康与结肠黑变病机制临床观察[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4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54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