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临床免疫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0:11
慢性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免疫应答在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l/2细胞失平衡在丙型肝炎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我们检测了64份慢性HCV感染者血清Thl/2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肝炎和肝硬化组患者IL-2,IFN-Y无明显差别;肝硬化组患者IL-4,IL-10表达增强;TNF-α表达减弱。对6名患者动态血清检测发现IL-4,IL-10有逐渐增高趋势,IL-2,TNF-α,IFN-γ表达有下降趋势;急性发作时,IL-2,TNF-α,IFN-y增高;IL-4,IL-10维持在一定水平;1名患者接受peg-IFN-α2a治疗后,血清IL-2,TNF-α,IFN-γ增高,IL-4,IL-10下降。提示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失平衡,以Th2细胞因子为主,干扰素治疗有利于恢复Th1/Th2失衡。通过调节Th相关细胞因子纠正Th1/Th2失平衡可能成为慢性HCV感染新的治疗思路。为了解慢性HCV感染者肝脏内免疫状态,对30例慢性HCV感染者的肝穿标本进行了研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CV RNA表达,发现HCV RNA阳性表达在肝组织内呈散在分布,周围可伴随单个核细胞浸润。HCV RNA复制活跃可加重肝脏损伤。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中IFN-γ、TNF-α、IL-10的表达。观察到IFN-γ、TNF-α、IL-10在肝内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和窦内皮细胞等,另外炎症、坏死、脂肪变性周围的部分肝细胞也可见IFN-γ、TNF-α、IL-10表达。慢性HC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IFN-γ、TNF-α、IL-10较正常肝组织增强。随炎症程度的增加IL-10、TNF-α表达逐渐增强,IFN-γ表达无明显增加。TNF-α与IL-10表达有较高相关性,TNF-α和IL-10与IFN-γ表达有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TNF-α、IL-10与HCVRNA表达相关性较高,IFN-γ与HCVRNA相关性稍低。提示慢性HCV感染者肝内促炎因子TNF-ct和抗炎因子IL-10表达均增强,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之一。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慢性HCV感染者肝脏内CD4+、CD8+、Foxp3+T细胞的分布特点,观察到CD4+、CD8+、Foxp3+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和部分胆管增生区,肝小叶内也可见散在分布。CD4+、CD8+、Foxp3+T阳性细胞分布部位与HCVRNA阳性部位较为一致。CD8+T淋巴细胞在肝小叶内炎性坏死灶及窦周炎部位增多明显。慢性HCV感染者肝脏Foxp3+表达增强,随炎症程度增加,Foxp3+表达逐渐增强,由于Foxp3+特异性地表达于Treg,推测Treg细胞可能在HCV感染慢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慢性HCV感染者患者肝内存在抑制HCV特异性CTL功能的机制:如调节性T淋巴细胞、IL-10等,可能是HCV慢性感染持续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慢性HCV免疫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为临床治疗和预防HCV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512.63
【部分图文】: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步的动态检测,采血间隔1周到24周。可见IL-4,IL10有逐渐增高的趋势;IL一2,TNF一a,IFN一Y表达有下降趋势。而在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ALT升高,ILZ,TNF一a,正N一有所增高,IL一4,IL一10维持在一定水平。血清中HCVRNA载量与细胞因子变化无明显相关。接受peg.IFN一aZa治疗后,血清IL-2,TNF心,正N一增高,IL一,IL一10水平下降。各病例细胞因子具体变化见T图(l一6):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结果2.1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学改变丙型肝炎肝实质损伤程度较轻,碎屑样坏死和桥样坏死均较轻。Gl期肝小叶内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为主,偶有嗜酸变性。GZ期肝细胞易见灶状大泡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散在点状坏死。G3期肝细胞多灶性坏死,坏死区内常见嗜酸变性及沿肝窦的淋巴细胞渗出、灶性区域呈大泡状肝脂肪变性,汇管区扩大明显,并常见淋巴滤泡形成伴小胆管损害。丙型慢性肝炎的坏死炎症反应较轻,但汇管区淋巴滤泡形成机率较高。2.2HCVRNA在肝组织的定位及表达肝组织HCVRNA阳性表达呈蓝紫色,存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HCVRNA阳性肝细胞在肝小叶内呈散在分布,周围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图7,8)。‘一产.”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结果2.1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学改变丙型肝炎肝实质损伤程度较轻,碎屑样坏死和桥样坏死均较轻。Gl期肝小叶内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为主,偶有嗜酸变性。GZ期肝细胞易见灶状大泡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散在点状坏死。G3期肝细胞多灶性坏死,坏死区内常见嗜酸变性及沿肝窦的淋巴细胞渗出、灶性区域呈大泡状肝脂肪变性,汇管区扩大明显,并常见淋巴滤泡形成伴小胆管损害。丙型慢性肝炎的坏死炎症反应较轻,但汇管区淋巴滤泡形成机率较高。2.2HCVRNA在肝组织的定位及表达肝组织HCVRNA阳性表达呈蓝紫色,存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HCVRNA阳性肝细胞在肝小叶内呈散在分布,周围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图7,8)。‘一产.”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6180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R512.63
【部分图文】: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步的动态检测,采血间隔1周到24周。可见IL-4,IL10有逐渐增高的趋势;IL一2,TNF一a,IFN一Y表达有下降趋势。而在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ALT升高,ILZ,TNF一a,正N一有所增高,IL一4,IL一10维持在一定水平。血清中HCVRNA载量与细胞因子变化无明显相关。接受peg.IFN一aZa治疗后,血清IL-2,TNF心,正N一增高,IL一,IL一10水平下降。各病例细胞因子具体变化见T图(l一6):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结果2.1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学改变丙型肝炎肝实质损伤程度较轻,碎屑样坏死和桥样坏死均较轻。Gl期肝小叶内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为主,偶有嗜酸变性。GZ期肝细胞易见灶状大泡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散在点状坏死。G3期肝细胞多灶性坏死,坏死区内常见嗜酸变性及沿肝窦的淋巴细胞渗出、灶性区域呈大泡状肝脂肪变性,汇管区扩大明显,并常见淋巴滤泡形成伴小胆管损害。丙型慢性肝炎的坏死炎症反应较轻,但汇管区淋巴滤泡形成机率较高。2.2HCVRNA在肝组织的定位及表达肝组织HCVRNA阳性表达呈蓝紫色,存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HCVRNA阳性肝细胞在肝小叶内呈散在分布,周围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图7,8)。‘一产.”
军医进修学院博士论文结果2.1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理学改变丙型肝炎肝实质损伤程度较轻,碎屑样坏死和桥样坏死均较轻。Gl期肝小叶内主要病变为肝细胞变性为主,偶有嗜酸变性。GZ期肝细胞易见灶状大泡为主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散在点状坏死。G3期肝细胞多灶性坏死,坏死区内常见嗜酸变性及沿肝窦的淋巴细胞渗出、灶性区域呈大泡状肝脂肪变性,汇管区扩大明显,并常见淋巴滤泡形成伴小胆管损害。丙型慢性肝炎的坏死炎症反应较轻,但汇管区淋巴滤泡形成机率较高。2.2HCVRNA在肝组织的定位及表达肝组织HCVRNA阳性表达呈蓝紫色,存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HCVRNA阳性肝细胞在肝小叶内呈散在分布,周围可见单个核细胞浸润(图7,8)。‘一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成军;;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856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561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