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乳杆菌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08:14
   第一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11种乳杆菌的分析 目的:根据DNA序列信息,利用16S~23S DNA基因区域中不同种乳杆菌的序列特异性,对11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的乳杆菌种进行组成和数量的研究。 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4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标本为入选及对照组人的粪便。用选择性培养的方法检测8组细菌的变化。用已有确定的11种乳杆菌种特异性引物,从粪便细菌DNA中扩增出相应种的乳杆菌序列,电泳检测PCR产物,用以确定乳杆菌种的分布,用Real-Time PCR相对定量检测粪便菌群中乳杆菌种的含量。 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以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为多,拟杆菌和酵母菌数量较少。与对照组比较,乳杆菌数量减少而肠球菌数量增多。酵母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以及需氧菌总数与对照组接近。11种乳杆菌的检出结果表明,患者组检出率减少有4种:L. crispatus, L. fermentum, L gasseri, L. salivarius。检出率增多有2种:L. delbrueckii, L. paracasei。与正常人接近的有5种:L. gallinarum, L. acidophilus, L. casei, L plantarum, L. reuteri。相对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组粪便菌群中,L. crispatus, L. delbrueckii, L. reuteri及E. faecalis含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而L. gallinarum, L. fermentum, L.johnsonii, L. salivarius, L. acidophilus, L. casei, L. paracasei, L. plantarum以及乳杆菌总量较对照组减少。 结论:在可培养细菌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乳杆菌显著减少,而肠球菌明显增多。在种的水平分析11种乳杆菌,患者粪便中乳杆菌的组成与正常人不同。相对定量分析发现患者粪便中3种乳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增加,其余8种乳杆菌的量及乳杆菌属的量减少。 第二章三种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菌群中乳杆菌量的变化选择相应种的乳杆菌株进行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的效果验证,从而确立某种或几种乳杆菌与该疾病的关系,以期发现有意义的乳杆菌株。 方法:选用雌性SPF级Bal b/c小鼠为对象,自由饮用DSS诱导成结肠炎小鼠模型为研究载体,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比较效果。以经人类粪便分析发现有差异的乳杆菌株及粪肠球菌为治疗观察菌,美沙拉嗪为阳性对照剂。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小鼠存活率、生长状态、大便性状以及隐血、体重、结肠长度、DAI积分以及病理积分。 结果:发酵乳杆菌有阻止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死亡的趋势,减轻小鼠体重下降,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植物乳杆菌及粪肠球菌,并可阻止结肠缩短,减轻小鼠疾病活动程度,无论在炎症损伤或隐窝损伤方面均对实验性结肠炎组织学评分有一定改善作用,可部分缓解DSS所致的结肠粘膜损伤。卷曲乳杆菌似有减少小鼠存活率的趋势,并加速小鼠体重下降,虽未加重结肠缩短,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小鼠结肠的炎症损伤。植物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对小鼠结肠炎症无明显治疗或加重作用,且粪肠球菌可以一定程度的减轻小鼠结肠粘膜的隐窝损伤。 结论:经检测体重变化、结肠长度改变、DAI积分和病理学积分等变量,综合评价结论为:发酵乳杆菌具有明显治疗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作用,效果接近美沙拉嗪。 第三章发酵乳杆菌微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目的:对经体内实验验证的对实验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的发酵乳杆菌株进行微生物学研究,以确定其大部分的微生物学特征。 方法:研究对象为发酵乳杆菌菌株CCTCC M206120,用光镜和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分析,以氧的耐受性分析其生长特性,模拟胃和小肠环境观察其耐酸以及耐胆汁特性,并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抗生素的敏感谱,用G+C比例以及16S DNA序列进行分析了解其遗传学特性。 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株发酵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在有氧环境中生长较差,在厌氧环境下生长最好。对酸和胆汁有一定耐受性。对3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其生化及遗传学特征均符合发酵乳杆菌。 结论:初步明确了发酵乳杆菌菌株CCTCC M206120的一些微生物学特征。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574.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11种乳杆菌的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三种乳杆菌和烘肠球菌治疗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发酵乳杆菌微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所获奖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欧阳钦,潘国宗,温忠慧,万学红,胡仁伟,林三仁,胡品津;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2874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74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a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