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IH-PBC overlap syndrome, AIH-PBC O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2、IL-17及干扰素(interferon, IFN)-Y在AIH、PBC和AIH-PBC OS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和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探讨三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并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的AIH21例、PBC21例和AIH-PBC9例患者,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此51例患者肝脏组织中IL-12、IL-17和IFN-γ的表达情况及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AIH、PBC及AIH-PBC OS三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均为女性高发,女性发病率分别为AIH95.20%(20/21),PBC95.20%(20/21),AIH-PBC OS100%(9/9).②临床表现:AIH患者33.33%(7/21)以乏力、食欲不振等为首发症状,PBC患者38.10%(8/21)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AIH-PBC OS患者33.33%(3/9)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33.33%(3/9)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③实验室检测:AIH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及球蛋白(globulin, GLO)升高为主,并且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明显高于PBC患者(P=0.002)及AIH-PBCOS患者(P=0.046);PBC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升高为主,并且免疫球蛋白IgM水平明显高于AIH患者(P=0.000)及AIH-PBC OS患者(P=0.013),而GLO水平明显低于AIH(P=0.016);AIH-PBC OS患者的ALT、AST、ALP、GGT、IgG和IgM均有所升高。④组织病理学:AIH患者界板性肝炎发生率为95.23%(20/21),玫瑰花结样改变发生率为42.86%(9/21),而均未见胆管损伤或增生改变;PBC患者损伤性胆管炎或肉芽肿性胆管炎发生率为57.14%(12/21),而界板性肝炎发生率为38.09%(8/21),未见肝细胞玫瑰花结样改变;AIH-PBCOS患者界板炎发生率为100%(9/9),肝细胞玫瑰花结样改变发生率为22.22%(2/9),胆管炎或胆管增生发生率为44.44%(4/9)。⑤治疗效果:AIH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率85.71%(18/21),不完全缓解率9.52%(2/21),无应答率4.76%(1/21);PBC患者完全缓解71.42%(15/21),不完全缓解率19.05%(4/21),无应答率9.52%(2/21);AIH-PBC OS患者完全缓解率66.67%(6/9),不完全缓解率22.22%(2/9),无应答率11.11%(1/9)。⑥炎症因子表达及相关分析:AIH、PBC和AIH-PBC OS患者IL-1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05%、9.52%和11.1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IL-1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76.19%和7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2);IFN-γ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85.71%和7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AIH和PBC肝脏组织IL-12及IL-17染色强度呈负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为-0.499和-0.58;P=0.021和0.006。 结论:①AIH、PBC和AIH-PBC OS均为女性多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②AIH、PBC和AIH-PBC OS患者血清学检查具有较高特异性。PBC患者的生化改变以ALP、GGT升高为主,免疫学异常为AMA/AMA-M2阳性或IgM升高,若出现AST、ALT水平明显升高,免疫学出现高滴度ANA或SMA和IgG明显升高往往提示合并AIH。 ③AIH病理表现特征为界面性肝炎和肝细胞玫瑰花结样改变,PBC病理特征为胆管炎及胆管损伤,AIH-PBC OS同时存在两者特征。 ④AIH包括AIH合并肝硬化患者应积极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71.42%的PBC患者经UDCA治疗达完全缓解;AIH-PBC OS患者同时存在肝细胞及胆管损伤,需要免疫抑制剂和UDCA联合治疗。 ⑤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脏组织中,IL-12表达均减低,以PBC最为显著;同时IL-17和IFN-γ表达增多。提示IL-12-IL-17炎症通路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发挥重要的病理作用。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R575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AIH诊断标准
1.2.2 PBC诊断标准
1.2.3 AIH-PBC重叠综合征诊断标准
1.3 方法
1.3.1 采集患者以下临床资料
1.3.2 患者治疗方案
1.3.3 疗效评价
1.3.4 免疫组化主要试剂
1.3.5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1.4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IH、PBC和AIH-PBC OS的临床特点
2.2 AIH、PBC和AIH-PBC OS的血清生化及免疫学指标
2.3 AIH、PBC和AIH-PBC OS的病理学特征
2.4 AIH、PBC和AIH-PBC OS治疗及疗效
2.5 IL-12在正常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组织中的表达
2.6 IL-17在正常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组织中的表达
2.7 IFN-γ在正常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组织中的表达
2.8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组织中IL-12及IL-17相关性
2.9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组织中IL-12及IFN-γ相关性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血清生化及免疫学特点
3.3 病理学特点
3.4 治疗及治疗效果
3.5 IL-12生物学作用及在各病例组中的表达
3.6 IL-17生物学作用及在各病例组中的表达
3.7 IFN-γ生物学作用及在各病例组中的表达
3.8 IL-12和IL-17、IFN-γ的相互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运恒;荣光华;熊怡淞;朱烨;耿红莲;杨再兴;仲人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杨少奇;王贵杰;杨力;李宁珍;潘月英;郭新宁;;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06期
3 顾波峰,姚定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年04期
4 邱德凯,李新民,马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30例诊断和治疗分析[J];胃肠病学;2004年06期
5 弓艳霞;王邦茂;;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分析10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03期
6 张会爱;王邦茂;章明放;常毅湘;弓艳霞;;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28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29期
7 邱德凯,马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年01期
8 施健,刘苏,陈伟忠,曾欣,陈岳祥,杨秀疆,谢渭芬;中等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系统评价[J];中华消化杂志;2005年06期
9 刘妍;闫惠平;冯霞;檀玉芬;;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六种细胞因子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10 张学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银屑病遗传学研究的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会爱;自身免疫性肝病TGF-β1和IL-17的表达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894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89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