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调控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10 15:20

  本文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调控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 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慢性肝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病理改变。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因此,尽早地阻断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控制肝硬化的形成。探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是关系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 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时,活化的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增多,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 ECM)的增生与降解失衡,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大量沉积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是由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氧化应激等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在肝损伤过程中,肝内三种细胞即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和静息性肝星状细胞(Q-HSC)均可受各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发生表型转变,获得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特征,表明肝纤维化过程中伴有上皮-间质转换。 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结构、粘附及迁移能力等方面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的过程。其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表型基因如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细胞表型基因如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上调;间质细胞功能基因如Ⅰ型胶原(collagen Ⅰ)表达增强等。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是近年来肝纤维化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肝内ACE-AngⅡ-AT1R轴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是RAS的重要效应分子,它通过激活肝星状细胞、汇管区的肌成纤维细胞及骨髓源性间质细胞等诸多致肝纤维化的潜力细胞,进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AngⅡ可以诱导人肝细胞系(HL-7702)发生上皮-间质转换。因此,本论文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观察AngⅡ是否也可以诱导原代大鼠肝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换;同时观察AngⅡ作用于大鼠肝细胞系(BRL-3A)后,细胞迁移能力是否发生改变。 随着人们对RAS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发现了RAS的许多新的组分,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1-7))、Ang(1-7)的受体Mas等,它们构成的ACE2-Ang(1-7)-Mas受体轴,成为RAS的另一重要分支,对ACE-AngⅡ-AT1R轴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Ang(1-7)在体内外能与AT1R竞争性结合,拮抗AngⅡ的活性,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因此,本论文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观察ACE2-Ang(1-7)-Mas受体轴是否可以抑制AngⅡ的作用,抑制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发生,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方法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体外实验 1.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肝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换 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予不同浓度的AngⅡ刺激原代大鼠肝细胞48h后,免疫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collagen、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分组为:对照组、10-9mmol/L AngⅡ处理组、10-7mmol/L AngⅡ处理组,实验重复3次。 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予10-7mol/L AngⅡ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不同时间点处理原代大鼠肝细胞,免疫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collagen、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分组为:24小时对照组、AngⅡ处理24小时组、48小时对照组、AngⅡ处理48小时组、72小时对照组、AngⅡ处理72小时组,实验重复3次。 AngⅡ刺激大鼠肝细胞系(BRL-3A)48小时后,Transwell侵袭实验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分组为:对照组、AngⅡ刺激组,实验重复3次。 2.血管紧张素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 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予不同刺激处理原代大鼠肝细胞,免疫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vimentin、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分组为: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1-7)刺激组、AngⅡ+Ang(1-7)处理组、AngⅡ+Ang(1-7)+A779处理组,实验重复3次。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 构建lentiACE2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大鼠肝细胞系(BRL-3A),免疫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collagen、vimentin、E-cadherin、album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分组为:对照组、lentiGFP组、lentiACE2组、lentiACE2+A779处理组,实验重复3次。 构建lentiACE2'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大鼠肝细胞系(BRL-3A),予不同刺激处理后,免疫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中vimentin、album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分组为:对照组、lentiGFP组、lentiACE2组、lentiGFP+AngⅡ处理组、lentiACE2+AngⅡ处理组、lentiACE2+AngⅡ+A779处理组、AngⅡ刺激组,实验重复3次。 构建lentiACE2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大鼠肝细胞系(BRL-3A),予不同刺激处理后,Transwell侵袭实验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分组为:对照组、lentiGFP组、lentiACE2组、lentiGFP+AngⅡ处理组、lentiACE2+AngII处理组、lentiACE2+AngII+A779处理组、AngⅡ刺激组,实验重复3次。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体内实验 1. Wistar大鼠构建假手术组大鼠模型(sham)、胆管结扎肝纤维化组大鼠模型(BDL)及BDL基础上Ang(1-7)治疗组模型(BDL+Ang(1-7)),对肝组织进行ISHAK及METAVIR肝纤维化评分和Masson染色。 2.将人肝组织冰冻切片进行albumin+collagen免疫荧光双染;分组为:正常组、肝纤维化组,进一步观察肝细胞是否发生上皮-间质转换。 结果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体外实验 1.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大鼠肝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换 不同浓度的AngⅡ刺激原代大鼠肝细胞48h,与对照组相比,10-9mmol/L AngⅡ组和10-7mmol/L AngⅡ组肝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collagen、vimentin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10-9mmol/L AngⅡ组相比,10-7mmol/L AngⅡ组肝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 collagen、 vimentin蛋白表达增多(P0.05)。 不同时间点10-7mmol/L AngⅡ处理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24小时,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刺激组原代大鼠肝细胞间质标志collagen、 vimentin蛋白增加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上皮标志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养48小时,AngⅡ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collagen、vimentin蛋白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养72小时,AngⅡ刺激组与对照组相比,collagen蛋白增加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vimentin蛋白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ngⅡ刺激大鼠肝细胞系(BRL-3A)48小时后,AngⅡ刺激组迁移细胞数较对照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血管紧张素1-7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 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予不同刺激处理48h后,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刺激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 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ngⅡ组相比,AngⅡ+Ang(1-7)处理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P0.05), vimentin蛋白表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ngⅡ+Ang(1-7)处理组相比,AngⅡ+Ang(1-7)+A779处理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0.05), 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 本实验成功构建lentiACE2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进入大鼠肝细胞系(BRL-3A)中。与对照组相比,转染ACE2慢病毒的大鼠肝细胞albumin和上皮标志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间质标志collage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gⅡ干预慢病毒ACE2转染的BRL-3A细胞,析因分析结果示:病毒转染及AngⅡ两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ACE2转染组能显著抑制AngⅡ引起的albumin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上调。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体内实验 1.通过对Sham组、BDL组及BDL+Ang(1-7)组大鼠肝组织Masson染色进行ISHAK及METAVIR肝纤维化评分发现,BDL组模型组胶原纤维染色及肝纤维化评分显著高于Sham组?(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DL+Ang(1-7)组胶原纤维染色及肝纤维化评分显著低于BDL模型组(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较Sham组高。 2.人肝组织冰冻切片albumin+collagen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显示:正常组中同时表达albumin(绿色)和collagen(红色)的细胞较少,而肝纤维化组中同时表达albumin(绿色)和collagen(红色)的细胞则明显增多。表明这些细胞曾经是肝细胞(表达albumin),经过纤维化后转变为间质细胞(表达collagen),也就是说发生EMT改变的细胞确实是部分肝细胞。 结论 1. AngⅡ可诱导肝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换。 2.ACE2-Ang(1-7)-Mas轴可抑制AngⅡ的作用,抑制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管紧张素1-7 上皮-间质转换 肝纤维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2
【目录】:
  • 摘要3-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前言15-18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18-32
  • 1.主要试剂、材料与设备18-22
  • 2.实验方法22-32
  • 第三章 结果32-65
  • 第四章 讨论65-70
  • 第五章 结论70-71
  • 参考文献71-75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5-76
  • 附图76-77
  • 致谢77-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丽燕!215006,蒋文平!215006;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心脏重塑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年06期

2 黄卫东,吴胜东,金哲锋,周道杨,甘海鹏,鲍德国,蒋挺英,夏淑君;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精氨酸加压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1999年09期

3 叶刚,张尚明,杨方,郭平;血管紧张素Ⅱ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保护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年06期

4 黄卫东!310016杭州,陆远强!310016杭州,金哲锋!310016杭州,张悦怡!310016杭州,鲍德国!310016杭州,甘海鹏!310016杭州;精氨酸加压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在颅脑损伤早期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09期

5 季宁东,魏恩会,陈琪;银杏内酯对血管紧张素Ⅱ依赖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J];江苏医药;2001年10期

6 陈世德,陶新智,伍伟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6期

7 王中华,张剑,陈书山,隽洪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与动态血压节律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8期

8 王萍芝;血管紧张素Ⅱ对纤溶作用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陆丽,董伟华,刘金保,王丽娜;血管紧张素Ⅱ对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建珍,衡玲华,张玉琴,张唐山;去甲肾上腺素与血压变化的关系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维军;边云飞;肖传实;杨慧宇;;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杨丝丝;胡弼;凌宏艳;;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杨婷;廖曾林;文富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IL-6和IL-8[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4 徐颖华;丁月霞;刘世明;刘启才;;AngⅡ抑制HUVE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NO的释放[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5 柴婵娟;杨志明;李芳;边云飞;康玉明;肖传实;;血管紧张素-(1-7)和血管紧张素Ⅱ对THP-1巨噬细胞SR-BI表达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李慧;杨志明;肖传实;康玉明;;血管紧张素-(1-7)与血管紧张素Ⅱ对THP-1巨噬细胞NPC1表达[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倪市毛;姜昌浩;宗金波;陈智理;骆高江;;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曾华;冉文卓;文志斌;何晓凡;;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及葛根素干扰作用的研究[A];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王双;杨永宗;万载阳;李悦梅;;二肾一夹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重塑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变化及其机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黄志军;易斌;袁洪;唐晓鸿;姜绮霞;;短发卡RN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血管紧张素Ⅱ和氯沙坦对大鼠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表达的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复旦大学金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张鲁贤;高血压人喜欢用“代文”[N];光明日报;2001年

3 王钟林;“釜底抽薪”降血压[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教授 李勇;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控制血压[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5 赵树进;高血压用药须慎重[N];医药经济报;2000年

6 赵成林;降压药的后起之秀:沙坦类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王钟林;崭露头角的沙坦类降压药[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王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不再顾此失彼[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2005年到期专利药物信息展示(IV)[N];医药经济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松伟;高血压患者应成为“半个医生”[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前军;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经典瞬时电位通道的表达改变及其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2 叶炀;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厚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祝清芬;血管紧张素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文艳;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大鼠心肌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血管紧张素-(1-7)相互作用的因子[D];浙江大学;2005年

5 庄灿;参芪复方对GK大鼠大血管病变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冯俊;丹参酮ⅡA对心室重塑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韩吉淼;糖肾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孙成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短发夹环RNA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9 朱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其阻断剂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10 王韶屏;受体相关蛋白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和腹主动脉瘤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调控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陈颖;姜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培养心肌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表达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周希;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AI-1表达的作用与ERK、AT_1受体的关系以及替米沙坦干预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4 赵金晶;苯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率变异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余洋;Apelin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4年

6 马莲环;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06年

7 魏立;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时钟基因表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8 王麟;血管紧张素Ⅱ对高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化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9 贺慧杰;糖尿病心肌病大鼠NO、AngⅡ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王丽;乌苏里藜芦生物碱抑制乳鼠心肌细胞肥大作用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肝细胞上皮—间质转换的调控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296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0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