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布拉氏酵母菌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的肠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6:04

  本文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的肠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它包含两个疾病,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其病因未明,且诊断和治疗颇为困难。用于治疗该病的传统药物具有花费昂贵,用药周期长,副反应较大,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甚至一部分经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IBD患者需转向外科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对IBD发病机制及微生态制剂的深入研究,益生菌制剂逐渐运用于IBD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并取得一定疗效。目的:通过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作用于炎症性肠病小鼠,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小鼠肠黏膜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小鼠IBD模型,50只清洁级BALB/c小鼠,体重在18~22g左右,平均6~8周龄,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美沙拉嗪治疗组(C组),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组(D组),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组(E组)。各组小鼠均禁食,但不禁水24小时,B、C、D、E四组小鼠予以注入100mg/kg 5%TNBS(m/v)和无水乙醇等体积混合液,脉冲式注入后拔出灌肠管,迅速夹闭小鼠肛门,提起尾巴,使头朝下倒置约1分钟,目的促使造模药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减少倒流量。A组予以灌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正常饲养,A、B两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按相对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观察小鼠一般状况、体重变化、大便性状及血便程度。7天后处死老鼠,收集结肠组织,一部分进行结肠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另一部分进行肠组织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肠道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结果:一、造模结束后动物死亡9只,立即重新造模补充数据,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死亡动物,不予补充,不纳入数据。二、造模结束后A组小鼠活动正常,其余各组小鼠反应迟钝,皮毛松散,进食减少,体重下降。随着治疗的进行,C、D、E组小鼠症状改善,B组DAI分数为3.33±0.528、组织损伤大体评分为4.11±0.78、组织学评分为9.44±1.62、肠组织IFN-γ含量为371.83±14.37pg/ml,均高于其他四组,肠组织IL-10含量为62.41±7.96pg/ml,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C、D两组各检测指标数值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E组小鼠DAI分数为0.70±0.399、组织损伤大体评分为1.10±0.57、组织学评分为2.50±1.08、肠组织IFN-γ含量为194.23±16.45pg/ml,均低于B、C、D组,肠组织IL-10含量为100.84±4.305pg/ml,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TNB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基本成功,造模用时短,简单易操作。2、布拉氏酵母菌与美沙拉嗪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均有疗效,两组之间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效果相当。3、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效果更佳,优于二者单独用药。4、布拉氏酵母菌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控制炎症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改善症状。
【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 美沙拉嗪 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4.6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前言12-16
  • 研究材料和方法16-26
  • 1 实验材料16-17
  • 1.1 实验动物16
  • 1.2 实验器材16-17
  • 1.3 试剂17
  • 2 造模方法17-18
  • 2.1 动物模型的制备及分组17-18
  • 2.2 各组治疗药物剂量及配制18
  • 3 观测的指标和方法18-24
  • 3.1 一般情况及疾病活动指数DAI18-19
  • 3.2 结肠大体形态评分19-20
  • 3.3 组织学评分20-21
  • 3.4 各组小鼠肠组织IFN-γ及IL-10的表达21-24
  • 4 统计方法24-25
  • 附技术路线图25-26
  • 结果26-33
  • 1 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26-27
  • 2 各组小鼠的DAI评分结果27-28
  • 3 大体形态损伤评分28-29
  • 4 HE染色结果29-31
  • 5 肠组织IFN-γ和IL-10的水平31-33
  • 讨论33-43
  • 1 IBD动物模型及评估33-36
  • 2 微生态失衡与IBD的关系36-37
  • 3 细胞因子与IBD的关系37-40
  • 4 布拉氏酵母菌对IBD的治疗机制初步探讨40-41
  • 5 课题来源41-42
  •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42-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9
  • 综述49-60
  • 参考文献55-60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09期

2 张志宏,欧阳钦;以肿瘤坏死因子α为靶向治疗炎症性肠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年01期

3 章荣华;炎症性肠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年01期

4 温文;炎症性肠病病理[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4期

5 刘志坚,刘俊;小儿炎症性肠病[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4期

6 徐萍,刘俊;炎症性肠病与癌症[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4期

7 王霞;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乡村医生;2000年04期

8 彭仲生,胡品津;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研究概况[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0年02期

9 巫协宁;炎症性肠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0年01期

10 张向菊;黄志新;;中药内服合灌肠治疗炎症性肠病31例[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钦;;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A];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家驹;;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困惑与挑战[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3 欧阳钦;郑淑梅;;炎症性肠病的过去、现在与将来[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4 高永健;朱峰;钱家鸣;陈伟;;11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5 周峰;姜挺;葛柳青;蒋益;陈志涛;赵杰;夏冰;沈骏;冉志华;钱家鸣;;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基因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6 欧阳钦;;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策略[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向菊;黄志新;;中药内服并灌肠治疗炎症性肠病31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杨大平;;炎症性肠病诊治进展[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年消化系及肝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高原;;79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分析[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吴小丽;胡滨;陈小微;;炎症性肠病93例临床分析[A];2006华东地区消化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江省分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桥;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炎症性肠病[N];家庭医生报;2007年

2 保健时报实习记者 李昆鹏;巧克力不算炎症性肠病罪魁[N];保健时报;2007年

3 黄欢;炎症性肠病不可怕[N];健康时报;2007年

4 张中桥;炎症性肠病由不当生活方式引起[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张中桥;精神紧张易致炎症性肠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本版编辑邋夏洪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李鹏;炎症性肠病的新疗法[N];健康报;2008年

7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胡品津;我国炎症性肠病学组已制定了协作研究计划[N];健康报;2010年

8 通讯员 高翔;炎症性肠病患者增多[N];湖北日报;2002年

9 记者 刘海英;英研究揭示炎症性肠病关键分子[N];科技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朱国旺;当心炎症性肠病来袭[N];中国医药报;2014年


  本文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的肠黏膜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11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6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