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和内源性酒精代谢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5-05 19:02
本文关键词:肠道菌群和内源性酒精代谢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饮酒及其他已知伤肝因素(病毒、免疫、遗传等),以肝细胞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预后良好的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终末期肝病及肝癌。NAFLD通常无症状,在中国发达地区的患病率已超过30%,大部分脂肪肝患者稳定在单纯性脂肪肝,而大约20%的患者存在肝脏炎症,并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1-3]。NASH是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各阶段肝脏病变的关键环节,尽管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被认为是肝脏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但引起疾病进展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研究的积累,肠道菌群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在脂肪肝进展中的作用逐渐明确[4],通过氢呼气实验发现NASH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增长[5]。由于NAFLD与酒精性肝炎肝脏病理表现的极为相似,且NAFLD患者呼气中的乙醇含量较正常人升高[5],然而并非所有的饮酒者及NAFLD患者均会发生肝脏炎症。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损伤远高于乙醇,乙醛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致死毒性远高于乙醇,且乙醇的部分毒性来源于乙醇的第一代谢产物乙醛[6]。推测乙醇代谢障碍可能较内源性酒精增多在NAFL进展为NASH的机制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为始动因素。乙醇脱氢酶及乙醛脱氢酶是乙醇代谢的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2E1具有部分乙醇脱氢酶活性(约占总活性的20%),测定血清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源性酒精的代谢状况。 目的: 1通过粪便涂片及培养,比较NASH组、NAFL组及健康对照(NORMAL)组在肠道菌群数量及种类上是否存在差异。 2通过测定人血清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性,确定NASH患者是否存在内源性酒精代谢障碍。 3明确内源性酒精代谢障碍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体检诊断为脂肪肝且无饮酒史或饮酒量低于酒精肝诊断标准的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共89例。依据生化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分为①NASH组:ALT40U/L,腹部超声显示:肝脏回声减低者33例;②NAFL组:ALT40U/L,肝脏回声减低者27例;③NORMAL组:肝功能正常,肝脏回声正常者29例。 2实验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粪便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及定量细菌培养。ELASA法检测血清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粪便涂片计数显示:NASH组肠道菌群丰度(162±5个/油镜视野)略低于NAFL组(404±25个/油镜视野,P<0.001),两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573±230个/油镜视野,P<0.001),且NASH组和NAFL组与NORMAL组相比,革兰阳性菌的数量明显降低,革兰阴性杆菌数量明显上升,革兰阳性球菌的数量略有上升。 2粪便培养显示:与NORMAL组相比,NASH组与NAFL变形杆菌及肠球菌明显增多(9.54±0.186vs9.15±0.23vs8.69±0.21,P0.001;7.64±0.61vs7.86±0.51,P0.001),双歧杆菌、拟杆菌明显减少(8.91±0.33vs8.86±0.29vs9.17±0.31,P0.003;8.93±0.30vs8.90±0.24vs9.19±0.18,P0.001)。NASH组变形杆菌增加较NAFL组更为明显(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乙醛蓄积发生率在NASH组(81.8%)明显高于NAFL组(55.6%)(P0.05)及NORMAL(58.5%)组(P0.05),而在NAFL与NORMAL组无明显差异(P0.8)。 4变形杆菌增多与乙醛蓄积成正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为0.504(P<0.001),其余3种细菌与乙醛蓄积无明显相关性。 5变形杆菌与ALT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0.755,其他三种菌群数量与ALT之间无线性关系。 结论: 1NASH及NAFL组肠道菌群丰度均低于NORMAL组,NASH组降低更明显,说明肠道菌群丰度降低可能是NAFLD发生及发展的促进因素。 2变形杆菌、肠球菌增多,双歧杆菌、拟杆菌减少,可能与NAFL的发生有关,而变形杆菌增多可能与NAFL进展为NASH有关。 3乙醛蓄积发生率在NASH组显著高于NAFL组及NORMAL组,提示NASH病人存在乙醇代谢障碍。 4变形杆菌数量与乙醛蓄积量成正相关,而二者均与NASH的发生有关,推测变形杆菌不仅能够增加内源性酒精的产生[7],还能影响内源性酒精代谢,二者共同作用推动NASH的发生及进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肠道菌群 内源性酒精代谢 乙醇脱氢酶 乙醛脱氢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3
- 材料与方法13-16
- 结果16-18
- 附图18-23
- 附表23-25
- 讨论25-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4
- 综述 肠道菌群—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演进关系34-47
- 参考文献40-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茹;丁德光;;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脂肪肝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年06期
2 谢议凤;刘建国;刘庆;何远桥;郝华;王金良;王岚;;异甘草酸镁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 赵红梅;张洁;杨小青;周洁如;韩捷;;上海市陆家嘴地区公司职员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肠道菌群和内源性酒精代谢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468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