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普洱茶水提取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的早期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9:11

  本文关键词:普洱茶水提取物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的早期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研究普洱茶水提取物(PTE)对大鼠NAFLD模型的早期干预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NAFLD模型的建立:4-5周龄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普通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分别喂食普通饲料(总热量:3.5kcal/g)和高脂饲料(总热量:4.2kcal/g)。实验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同时检测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自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自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并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 干预试验:4-5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普洱茶组,饮食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12周;高脂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12周;普洱茶组喂食高脂饲料4周建立NAFLD模型后,继续喂食高脂饲料并同时加用PTE1.58g/(kg.d)灌胃8周,每次灌胃体积为1ml/100g体重;饮食干预组喂食高脂饲料4周建立NAFLD模型后,改为喂食普通饲料持续8周。除普洱茶组以外,其余各组同时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大鼠体重每周称量记录一次,实验进行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检测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血清TC、TG、HDL-C、LDL-C及ALT、AST、ALP;肝脏TC、TG含量;并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 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ACC),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a, PPAR-α)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 HSL)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1)大鼠NAFLD模型的建立:与普通饲料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明显增加(分别为p0.01,p0.001,p0.01);同时血清TGTC,LDL-C水平也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1,p0.001,p0.001),但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ALP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p0.01,p0.01,p0.001);高脂饲料组大鼠肝组织切片染色可观察到弥漫性脂肪沉积,脂肪变性明显,说明高脂饲料喂食大鼠4周成功建立大鼠NAFLD模型。 (2)PTE对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的影响: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体重,肝湿重和肝指数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P0.001,P0.001);饮食干预组大鼠体重与高脂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湿重和肝指数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P0.001)。与饮食干预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01),但肝湿重及肝指数高于饮食干预组(分别为p0.001,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01),但肝湿重与肝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1);饮食干预组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PTE对大鼠肝脏病理的影响: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得到显著改善,肝组织脂滴数量显著减少;饮食干预组大鼠肝脂肪变性同样明显好转。饮食干预组大鼠肝脏结构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与饮食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肝脏病理切片仅有少量微小的脂滴存在。 (4)PTE对大鼠肝脏TGTC含量的影响: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肝脏TG、TC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01);饮食干预组肝脏TG、TC含量也明显减低(分别为p0.001,p0.001)。与饮食干预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肝脏TC含量仍高于饮食干预组p0.001)、TG含量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肝T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含量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饮食干预组大鼠肝TG、TC含量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PTE对大鼠血清TG、TC、LDL-C、HDL-C水平的影响: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血清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01,p0.01),而血清TC、HDL-C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01);饮食干预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比高脂模型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1,p0.001),HDL-C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但血清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饮食干预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血清TG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TC、HDL-C水平却高于饮食干预组(分别为p0.001,p0.001),而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血清TC,HDL-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01,p0.001),而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组大鼠血清TG、TC、HDL-C、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 (6)PTE对大鼠血清ALT, AST, ALP水平的影响: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血清ALT, AST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p0.01,p0.01),而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组大鼠血清ALT,AST,ALP水平均明显降低(分别为p0.001,p0.001,p<0.001).与饮食干预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血清ALT,ALP水平高于饮食干预组(p<0.001,p<0.001),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血清ALT, ALP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01), 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组ALT, AST, 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 (7)PTE对大鼠肝脏基因SREBP-1c、FAS、ACC, PPAR-γ, PPARα, HSLmRNA表达的影响: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 FAS、ACC, PPAR-γ表达明显降低(分别为p0.01,p0.001,p0.05,p0.05),PPARα、HSL表达则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p0.01);饮食干预组大鼠肝脏SREBP-1c、FAS表达比高脂模型组明显降低(分别为p0.01,p0.001),HSL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ACC、PPAR-γ、PPAR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饮食干预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FAS、ACC, PPAR-γ, PPARα,HSL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普洱茶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FAS、ACC, PPAR-γ, PPARα, HSL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组大鼠肝组织SREBP-1c、FAS、ACC, PPAR-γ, PPARα, HSL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实验通过喂食大鼠高脂饲料4周成功建立了NAFLD模型,此模型与人类NAFLD相似,适合于NAFLD防治的实验研究。 (2)PTE能改善肝功能、肝脏脂肪变性,还有调节血脂,降低体重的作用,对NAFLD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3)PTE通过降低大鼠肝脏PPAR-γ和SREBP-1c及其目标基因FAS.ACC的表达,抑制肝脏脂肪酸吸收和脂肪合成;上调肝脏PPAR-α、 HSL的表达,促进脂肪酸氧化、肝内脂肪分解等多方面作用来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 (4)减少高热量摄入的饮食控制可作为NAFLD的基础治疗措施。
【关键词】:普洱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高血脂 脂肪合成 基因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5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10
  • Abstract10-15
  • 缩略词表15-17
  • 1 前言17-20
  • 2 材料和方法20-29
  • 3 实验结果29-48
  • 4 讨论48-53
  • 5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2
  • 综述62-72
  • 参考文献67-72
  • 作者简历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伟建,蔡衍郎,朱祖民;胆囊收缩素抗血清对大鼠胆汁反流性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1期

2 春婷,李廷玉,刘友学,瞿平;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对幼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干预效果[J];中华儿科杂志;2005年07期

3 张振华,苏彦炬,于动震;冬泳对糖尿病大鼠病情影响的实验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8期

4 周建清;王永忠;蒋红艳;;大鼠创伤组织中CGRP,VE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5 杨学峰;沈国强;王念;董玉林;倪衡建;;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8年06期

6 张改丽;肖云;高晓唯;;糖尿病大鼠早期玻璃体中IRBP含量的变化[J];眼科新进展;2011年01期

7 吴文迅;陈香宇;王庆祝;秦贵军;;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中Ⅰ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2期

8 王红霞;李道五;田新红;;中药复康片对卡马西平所致大鼠小脑毒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08期

9 王少平;李伟;李成文;李增富;田新红;;中药复康片对卡马西平致损伤大鼠股直肌运动单位电位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10 范瑞明;余昌胤;杨丽;詹剑;;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意义[J];贵州医药;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松芳;王小同;黄汉津;邵胜敏;;慢性低O_2高CO_2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s

本文编号:397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397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b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