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布拉氏酵母菌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23:05

  本文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肝硬化患者易合并细菌感染,而肠道菌群易位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发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机体防御能力下降、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导致细菌易位的主要原因。肠黏膜屏障是防止肠道细菌及其产物进入机体的第一道防线,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对维持机体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肠黏膜屏障功能已成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肠道菌群易位和炎症介质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内毒素刺激肝脏库普弗细胞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对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学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1模型制备: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制备采用复合造模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在200±20g,饲养条件是恒温,12小时昼夜交替,标准饮食,所有研究动物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均符合我国实验研究动物标准。大鼠适应饲养3-4天以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C组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M组为肝硬化模型组对照组,Z组为肝硬化模型治疗组,选用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10%酒精饮料诱导肝硬化模型。具体制造方法是模型组大鼠饮水为10%酒精饮料,同时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初次注射剂量为0.5ml/100g,之后依据体重调整注射剂量0.3ml/100g,每周2次,共12周。造模成功后,Z组用布拉氏酵母菌灌胃(75*108CFU/kg·d㧟1),C、M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天。 2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 3采用鲎试剂终点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 4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5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 6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含量变化。 结果: 1回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光镜下C组肠黏膜绒毛结构完整,排列整齐;M组肠黏膜绒毛缩短、水肿,局部肠绒毛有脱落,排列紊乱、稀松,黏膜萎缩,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C组相比,M组大鼠肠黏膜变薄,肠绒毛缩短。肠黏膜病变在Z组较M组减轻,小肠绒毛轻度水肿、缩短,排列较整齐,黏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后镜下观察肠黏膜情况有所好转。 2血浆内毒素含量的变化:M组血浆内毒素浓度为(0.251±0.011),明显高于C组(0.05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血浆内毒素浓度为(0.168±0.012),较M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血清TNF-α、IL-6含量:B组血清TNF-α、IL-6浓度为(2.37±0.14)、(214.51±14.13),比C组(0.64±0.12)、(106.63±9.4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Z组TNF-α、IL-6浓度分别为(1.59±0.13)、(176.45±10.81)与M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组与C组TNF-α、IL-6浓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肠组织DAO活性的改变:M组肠组织DAO活性为(0.432±0.074),明显较C组(0.728±0.06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组DAO活性为(0.548±0.053)与M组相比较,肠DAO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组肠DAO活性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含量的变化:M组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133.89±8.09)、(176.92±10.94),比C组ALT、AST含量(36.73±6.95)、(41.35±10.07)明显升高,P0.01;M组白蛋白含量(14.50±1.21)比C组含量(23.99±1.92)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组与M组相比较,ALT、AST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组白蛋白含量与M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Z组,ALT、AST、白蛋白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受损。 2布拉氏酵母菌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性作用。
【关键词】:肝硬化 布拉氏酵母菌散 肠黏膜 肠黏膜屏障 细胞因子 内毒素血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6
  • 结果16-18
  • 附图18-21
  • 附表21-23
  • 讨论23-27
  • 结论27
  • 参考文献27-32
  • 综述 肝硬化与肠黏膜屏障的研究进展32-40
  • 参考文献36-40
  • 致谢40-41
  • 个人简历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任卫英,张顺财,周昭彦,周康;肝硬化大鼠小肠壁结构改变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细菌转位的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2期

2 李静;程留芳;杜斌;丛玉文;;肝硬化大鼠模型肠壁结构及细菌移位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年01期

3 赵生环;范红;宋正己;汤敏;;肝硬化大鼠小肠黏膜形态结构改变与内毒素血症[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年07期

4 黎君友,吕艺,付小兵,晋桦,胡森,孙晓庆,盛志勇;二胺氧化酶在创伤后肠道损伤中变化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年08期

5 阮鹏,张全荣,龚作炯;肝硬化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及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年01期

6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1999年05期

7 ;Intestinal endotoxemia as a pathogenetic mechanism in liver failur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2年06期

8 Sahar K Hegazy;Mohamed M El-Bedewy;;Effect of probiotics o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NF-κB activation in ulcerative colit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年33期

9 郭亚琼;;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8期


  本文关键词:布拉氏酵母菌对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440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