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辅以西药治疗气虚不摄型消化型溃疡伴出血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归脾汤加减辅以西药治疗气虚不摄型消化型溃疡伴出血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归脾汤剂加减 气虚不摄 消化型溃疡伴出血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归脾汤加减辅以西药治疗气虚不摄型消化型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选取气虚不摄型中医辨证的消化型溃疡伴出血患者122例,据是否服用中药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观察组92例,给予归脾汤加减+三联疗法,两组均服药2周,记录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临床中医症状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止血天数为(3.14±1.21)d,而对照组为(4.51±1.68)d,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胃脘痞满、烧心灼热疼痛、口干、口臭、食欲不振、泛酸嗳气、精神疲乏乏力等症候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气虚不摄型消化型溃疡伴出血患者采用归脾汤加减辅以西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单纯治疗。
【作者单位】: 乐清中医院中医内科;乐清中医院护理门诊;
【关键词】: 归脾汤剂加减 气虚不摄 消化型溃疡伴出血 临床观察
【基金】:浙江省卫生适宜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12A32013)
【分类号】:R573.1
【正文快照】: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伴出血(peptic ulcer bleeding,PCB)的比例有所上升,且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可能与社会精神因素、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非甾体抗炎药及抗凝药物的广泛应用相关[1-2]。目前,大多数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PCB疗效明显,中药在扶正固本,消瘀散结方面有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巍;唐晶;刘悦;张哲;杨关林;;基于现代文献揭示“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科学内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乐乐;耿雷;;温中健脾法治疗慢性消化性溃疡及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年03期
2 赵文晓;崔宁;季旭明;韩冰冰;高洁;韩旭;王世军;;黄芪及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羊燕群;郭文峰;李茹柳;高小玲;潘怀耿;林传权;陈蔚文;;脾阳虚大鼠小肠黏膜病理学改变及理中汤治疗作用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9期
2 娄彦梅;李峰;霍艳明;王玉光;倪量;;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3 郑姜钦;马坤;吕绍光;;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8期
4 陈玉龙;张海艇;李茹柳;郭文峰;林传权;陈蔚文;;脾虚大鼠唾液淀粉酶分泌障碍与cAMP-PKA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5 曾益宏;刘友章;徐升;;益气健脾法对脾虚证大鼠模型骨骼肌线粒体ATPase活性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何侠垠;戴宁;;5-羟色胺与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0年01期
7 马媛媛;王立峰;赵慧;陈芝喜;;强肌健力方及黄芪多糖对脾虚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杨肖敏;刘存志;石广霞;马玉侠;高树中;王秀英;;脐疗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1期
9 王颖;王辉;郑小伟;;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8期
10 瞿德z,
本文编号:713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71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