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血浆置换与非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8-21 15:10

  本文关键词:血浆置换与非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高脂血症 胰腺炎 血浆置换 甘油三酯


【摘要】:目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其治疗也渐渐成为临床难题之一。近期发现血浆置换运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可以快速降低甘油三酯浓度,但由于血浆置换费用高、具有一定的有创操作风险,目前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通过比较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及不同血浆置换时机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的影响,以评价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90例。根据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分为血浆置换组和非血浆置换组。收集整理数据,比较血浆置换组和非血浆置换组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死亡率、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及实验室指标等项目。比较两组中重症高酯血症性胰腺炎患者(Ranson评分≥3)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率。比较血浆置换组血浆置换前后甘油三酯的变化情况。此外,还分别比较24 h内与24 h后血浆置换甘油三酯浓度、总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的差别。结果1、血浆置换组与非血浆置换组相比,甘油三酯浓度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别。2、血浆置换组与非血浆置换组相比,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血淀粉酶及甘油三酯,同时可以升高血钙离子浓度,且有统计学差别。与非血浆置换组相比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复发的概率更低,且有统计学差别。3、血浆置换组与非血浆置换组相比,总住院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入住ICU时间、总体死亡率,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血浆置换组高。4、中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Ranson≥3)中两组的死亡率和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也是血浆置换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别,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5、24 h内血浆置换后甘油三酯浓度与24 h后血浆置换后甘油三酯差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别,但两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早期血浆置换组低,且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血浆置换在降低血甘油三酯浓度方面效果较明显,对中重症高脂血症胰腺炎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早期血浆置换较晚期血浆置换可缩短总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更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高脂血症 胰腺炎 血浆置换 甘油三酯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词表10-11
  • 绪论11-14
  • 资料与方法14-21
  • 结果21-30
  • 讨论30-35
  • 结论35-36
  • 本研究的不足36-37
  • 参考文献37-40
  • 附件(综述)40-48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廷彩;血浆置换在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0年01期

2 ;血浆置换在临床急、重症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1年S1期

3 陈业珍;血浆置换病人的护理[J];海南医学;2001年08期

4 牛巧红,褚德勤,张琳;血浆置换19例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1年03期

5 冯英萍,黄莉;血浆置换救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夏爱军,张献清,王昕梅,张静;血浆置换抢救重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21期

7 黄云祥,杨清英;血浆置换配合常规治疗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华中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8 贾东梅,武向兰;血浆置换救治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护理[J];中国血液净化;2005年08期

9 刘冰_g;丁伟;;血浆置换成功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J];辽宁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李小银;叶晓青;王饶萍;占玉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的特点及护理[J];护理学报;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辙;王芳艳;王艳兰;韩宁;黄锦;;血浆置换救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A];中国输血协会第五届输血大会论文专集(摘要篇)[C];2010年

2 赵欣;;儿童血浆置换的护理体会[A];山东省第六届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晶;;血浆置换时血浆用量个体化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朱玉成;张德荣;张玉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中不良反应探讨[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静;陆国平;金芸;殷勤;贺骏;卢亚芳;张玉伙;张灵恩;;危重症儿童血浆置换的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陈振杰;叶盛;张晨美;杨子浩;刘涛;;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小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7 张志刚;石斌;魏花萍;李斌;;血浆吸附与血浆置换对胆红素清除的效果对比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琼;邓津菊;;大剂量血浆置换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晓微;王绿萍;梅晓蓉;;血浆置换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浙江省肾脏病骨干医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小银;叶晓青;王饶萍;占玉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置换的特点及护理探讨[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西安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博士 刘学东邋 吴一福;双重血浆置换“拿下”格林—巴利[N];健康报;2007年

2 顾海鹰 徐建青;血浆置换救少年[N];健康报;2003年

3 程守勤;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张中桥;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皮肤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吴一福;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朱立明;双重滤过血浆置换VS难治性高脂血症[N];保健时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园园;肝脏疾病所致重度黄疸血浆置换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刘洪;PE联合HBIG治疗HBV-ACLF的疗效评价[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3 谢云;血浆置换与非血浆置换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比较[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郑高锋;血浆置换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评价[D];浙江大学;2006年

5 戴晓荣;观察血浆置换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D];苏州大学;2013年

6 步云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张丽旦;血浆置换与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邢丽群;血浆置换和MARS人工肝临床疗效与护理对策构建[D];山东大学;2014年

9 许敏;成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穆玉;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在严重感染性SIRS中的清除作用及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13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713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