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消化疾病论文 >

苹果酵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恢复重建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21 15:14

  本文关键词:苹果酵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恢复重建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苹果酵素 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态 恢复重建 小鼠 体内试验


【摘要】:目的: 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使用自制苹果酵素对模型小鼠进行干预,从微生态学角度研究自制苹果酵素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微生态的恢复重建作用,为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找到安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8周龄,体重33.28±3.13g,雌雄各半,分笼喂养,清洁环境饲养。随机抽取10只小鼠做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动物模型。2、采用盐酸林可霉素致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随机选取10只建模小鼠进行检测。待菌群失调模型建立后,随机将30只小鼠分为模型组,实验组,微生态制剂组,每组10只。3、使用自制苹果酵素进行干预后,无菌收集各组小鼠肠道回肠部和结肠部中的粪便,提取粪便总DNA,采用PCR-DGGE进行检测,通过条带的灰度值进行比较。4、采用聚类分析、相似性分析和多样性分析统计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1、建模小鼠腹泻症状逐渐加重,粪便稀,不成形,呈黄色水样;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食量下降,活动迟缓,畏寒扎堆;被毛无光泽。平均体重由造模第1d的最高体重35.69±1.32g降到造模第7d的30.52±0.72g,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1)。建模小鼠回肠和结肠粪便样本细菌16S r DNA的PCR-DGGE图谱分析显示泳道中条带数量及亮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降低,较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2、各处理因素干预7d后,微生态制剂组和实验组小鼠行为逐渐活跃,精神状况良好,腹泻症状减轻。粪便性状转变为黄色颗粒状,质地较硬,进食量增加。且比模型组恢复的快。实验组小鼠体重恢复最快,达到35.35±2.56g,实验组小鼠体重与治疗前(R0.01)和模型组相比(R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正常对照组(R0.05)和微生态制剂组相比(R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对照组小鼠肠道回肠和结肠部菌群DGGE显示,泳道中有大量条带存在,对于同一部位样本,泳道中条带的位置和亮度无明显差异。不同部位样本间条带的数量、位置和亮度有明显差异。正常对照组结肠部菌群多样性高于回肠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4、不同处理因素对小鼠肠道回肠和结肠部菌群影响的DGGE图谱显示,微生态制剂组和实验组条带数均比模型组多。各组与正常对照组DGGE图谱中出现一些共性条带,同时各组均出现差异性条带,且亮度也有所不同。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现为实验组所对应的泳道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性最高。微生态制剂组、实验组和模型组小鼠回肠和结肠部菌群多样性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微生态制剂组和实验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实验组略优于微生态制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采用PCR-DGGE方法证实,自制苹果酵素对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微生态有恢复重建的作用。
【关键词】:苹果酵素 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态 恢复重建 小鼠 体内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大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
【目录】:
  • 英文缩略词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12
  • 实验技术路线12-13
  • 材料与方法13-19
  • 1 实验材料13
  • 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13-14
  • 3 试剂配置14-15
  • 4 实验方法15-19
  • 试验结果19-29
  • 1 肠道菌群失调小鼠模型的建立19-22
  • 2 自制苹果酵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恢复重建作用22-29
  • 讨论29-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综述36-44
  • 参考文献41-44
  • 附录44-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盼盼;顾明;夏先林;;微生态调节剂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2013年02期

2 刘有胜;杨朝晖;曾光明;肖勇;杨恋;徐峥勇;;PCR-DGGE技术对城市餐厨垃圾堆肥中细菌种群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7期

3 刘雪姬;陈庆森;闫亚丽;;高脂饮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1年23期

4 尹业师;王欣;;影响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的多因素比较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2012年04期

5 刘健华,陈杖榴,李云,俞道进;肠道菌群多样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技;2005年06期

6 康白,袁杰利;微生态学应重视共生生理学的研究方向[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年04期

7 杨涛毅;张彤;万朝敏;彭珉娟;;菌群失调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后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年05期

8 金红芝,李X宝;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J];自然杂志;2004年02期

9 吕秀荣,李丽华,乔传武;常见菌群失调诱因和分类及防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年03期

10 刘慧;孙涛;;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年03期



本文编号:713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iaohjib/713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